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招
【合众国际社上海9月5日电】题:中国的京都战略(记者  克里斯琴·韦德)
中国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和义务,但它本周却宣布将批准该条约。这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招,也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此举给世界第二大污染源——中国赢得政治声望,而让批评《京都议定书》的世界第一大污染源——美国尴尬。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9月3日在联合国主办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正式宣布了上述决定,他对外国记者们说:“这显示了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姿态。”
此前俄罗斯曾在会上口头承诺批准《京都议定书》,北京的表态无疑是一种支持,受到许多与会代表和环保人士的热烈欢迎。
这样一来,美国成了众矢之的。
一名西方外交官说:“从政治上讲,中国承诺签署《京都议定书》之举大大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的声望。在全球事务中,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政治问题,而中国渴望改善政治形象。”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呼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据认为,这些气体会使全球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天气系统,引起各种疾病。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高,但《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要求它达到严格的减排指标,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现在,中国表示要签署该条约,从而同日本和欧盟、也许不久后还会有俄罗斯一起,反对美国、反对它声称《京都议定书》行不通的说法。
批准该条约还将使中国有资格参与“洁净发展机制”,按照这个机制,发展中国家可获得信贷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采用洁净燃料。
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采取了各种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清理被污染的河流和采用洁净能源。去年,伯克利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年中减少了17%,甲烷排放量减少了2·2%。
“中国决策者和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批准该条约之机促使政府采取节能和减排措施,”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杨富强说,“这对议定书和对北京的形象都是一件好事。”他说,中国正在开发有利于环保的能源如天然气和核能等。
然而,中国能否继续减少排放量尚未可知。最近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大批工厂和居民从烧煤改用石油和天然气。随着中国的能源消耗在经济发展过程不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出现回升。
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位西方外交官指出,假如中国政府以后认为减排不利于经济发展,那么,宣布批准《京都议定书》之举就有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将达到5800万英热单位。能源部最近的一份报告称,1980年以来,中国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使用的能源有所下降,但人均能源消耗量从1980年的不到1800万英热单位上升到1996年的3100万英热单位左右。
科学家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科学家说,大多数官员都认为有必要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政府不大可能实施有碍经济增长的措施。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