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鱼类资源堪忧
【中央社台北9月6日电】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但近年来由于渔民大肆滥捕,以及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渔获量剧减,海洋资源逐渐匮乏,大陆专家预测,不出几年,南海渔区许多经济鱼类都可能重蹈东海大黄鱼灭亡的覆辙。
香港《文汇报》报道,浙江省象山县石浦渔港是中国大陆四大渔港之一,如今已看不出早年的渔村模样,镇上布满外国商品广告、合资企业、电器商店和歌舞厅,许多渔民转行从事其它产业。
石浦渔民林胜利说,20世纪80年代初,一网能打上几万斤,有时十几万斤,但90年代中期以后,少时仅能打上两三千斤,空网也是常有,东海特产大黄鱼已经绝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海域常见的池鱼汛、黄花汛、牙带汛、赤鱼汛等大型渔汛,如今也已不复见,赤鱼、三黎、曹白敏鱼等几乎绝迹。
中国大陆在南海、东海和黄海实行每年两到三个月的休渔制。但大陆媒体报道,休渔的效果并不明显。每当休渔结束,渔船蜂拥而出,犹如“饿虎下山”,其中大部分是对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最大的拖网船。
中国大陆的专家坦承,伏季休渔最大的弊端在于只能约束渔民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出海作业,对伏休结束后的无限制捕捞行为却无能为力。因此每年休渔结束后,刚长成三四个月大的幼鱼便遭到捕捞。
此外,中国大陆沿海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营养盐、有机物、石油类和重金属泛滥,赤潮增加,造成每年捕捞产量损失50万吨,经济损失30亿元人民币,目前四大海区以东海海域污染程度最严重。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