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我拍到了世贸中心南楼被撞瞬间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9-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拍到了世贸中心南楼被撞瞬间 距离“9·11”已近一年,但当时的情景并没有从脑海中淡出,因为我亲眼目睹并用照相机记录了第二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南楼的'...

我拍到了世贸中心南楼被撞瞬间


距离“9·11”已近一年,但当时的情景并没有从脑海中淡出,因为我亲眼目睹并用照相机记录了第二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南楼的过程,当时的惊讶和惶恐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就像是做了一个不能忘却的噩梦。
纽约的初秋是很美的,闷热的空气被海风降温了,天又是那么的蓝,2001年9月11日就是这么一个好天。当天上午8时48分左右,我在分社一层的电视里看到世贸中心北楼被飞机撞了的画面时,立即意识到发生了重大事件,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于是马上回屋取了相机,上了7层楼顶的阳台,在我平时拍摄世贸中心的位置,想拍摄北楼冒浓烟的画面。当时纽约上空还飞着许多飞机,我想,既然是飞机失事撞了大楼,要是我能拍到被撞的大楼附近有一架飞机的话,会很有意思的。
正在这时,我看到一架飞机往世贸大楼方向飞来,就赶紧拍了下来,然后又拍了一张靠近大楼的照片,而下一张照片就是第二栋大楼冒起巨大火球的图像。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明白发生了大事,整个拍摄过程仅仅五分钟。我赶紧下楼,看电视的那些人还不知道第二栋楼也已经被炸,一直以为电视里重复的是第一栋楼被撞的图像。因为所有的人,包括CNN的工作人员在第二栋楼被撞前,都认为第一栋楼被撞是飞行事故,谁也没有想到,这是有组织的恐怖袭击,等到大家醒过神来,才明白纽约上空的晴天霹雳会永远写进美国的历史。
我走出分社,赶去冲洗胶卷,街上还很平静,因为我们住的区离曼哈顿岛还有一段距离,还感觉不到出了大事。可当我和爱人及一个同事走到胶卷冲洗店时,警察已经布满每一个街角,顿时感到气氛的异常。冲洗胶卷要等一小时,我们走进一家咖啡馆,那里挤满了看电视的人,突然所有的人都叫了起来,原来是第一栋楼倒塌了。我赶紧跑回分社,拿起相机又上了七层的阳台,拍下了第二栋楼倒塌的画面,虽然我距离那里非常远,但那种可怕的景象使我感到身上一阵发冷。随着第二栋楼的倒塌,纽约也变成了真正的战场,街上的警车和救护车不断地发出刺耳的声响,本来就不是很安静的城市变得更动荡不安了。
但纽约人却表现得十分平静。白天觉察不出任何异常,只有到了晚上,商业区的人行道上放了许多蜡烛和鲜花,旁边还围着许多人,在默默地为死者和失踪的人祈祷或哀悼。
我们所住的街区是移民区,主要是印度人、南美人、韩国人和华人,各种教派的教堂非常多,那几天,教堂里挤满了为不幸遇难者祈祷的人。当然一些来自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的人会本能地感到害怕。住在分社附近的一些锡克族人也摘下了他们的头巾,但没过几天就又恢复了平日的装束。我们附近的一家阿富汗餐馆也照常营业,仍然不乏白人的光顾。
当然美国人的爱国情绪一下子就爆发出来,很多汽车上都插上了美国国旗,每个杂货铺都出售印有美国国旗的商品:从T恤衫、帽子、阳伞、头巾、短裤,到贴在脸上或身上的塑料制品,应有尽有。不过,美国普通人的爱国情绪并没有让人感到非理性的泛滥。在联合广场,我和我爱人看到了年轻的夫妇带着婴儿前来为死者哀悼,婴儿车上插着美国国旗。我们也看到了非洲人、日本人在广场上不停地敲着鼓,为死者静坐、念经。我们还看到了一名美国的年轻男子,对着一张照片在掉眼泪,就在我按快门的一刹那,我听到了爱人的抽泣声。广场上放着许多死者和失踪人的照片,还有他们的亲友写的充满情感的文字。同时,广场上还有许多标语,都是强调反战的内容,呼吁美国人保持理性,不要作出过激的举动。整个广场秩序井然,只有单调的鼓声让人心颤。
“9·11”过去一年了,这一年来,尽管美国人照旧看他们的棒球赛,吃他们的爆米花,看他们的电影,但是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远去,不少人害怕坐飞机,不少人必须去看心理医生,最可怕的是他们在心理上似乎还必须继续等待,等待新的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当然纽约人也非常关心两栋大楼的重建,但大多数的市民希望,这块不幸和不祥之地应该成为纪念死难者的地方,即使建楼,也不应太高。商界的调子当然不同,有人还想创造建筑史的奇迹,还想高了再高。
回国后,不少人问我当时的感受。老实说,我很不愿意回忆那些日子,有时,我会想起我爱人“9·11”后每天一醒来就会问我,那里的烟散了没有?她的这一发问老让我感觉到她内心深深的恐惧,从我们的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双子楼原址冒出的烟。
烟的颜色一天天淡了,终于天空又出现了日常飞行的班机,当我走在街上,又看到那些飞机时,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这些飞机好像都是要冲着高楼飞去的,这也许就是心理上留下的阴影吧……(摄影 钱瑜)

作者拍到的宝贵瞬间

妈妈带着孩子前来哀悼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