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正式退出反导条约 搬开障碍先发制人布什把世界拖向核阴影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6-1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正式退出反导条约 搬开障碍先发制人布什把世界拖向核阴影 美国:迫不及待进行试验 【路透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今天正式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正式退出反导条约 搬开障碍先发制人布什把世界拖向核阴影


美国:迫不及待进行试验
【路透社华盛顿6月13日电】美国今天正式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布什总统要求积极推进对付“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的导弹防御系统。
这项于1972年签订的条约是美俄核遏制体制的基础。条约基本上禁止任何一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从而使双方都易受对方武器的进攻,并且由于很可能遭到大规模报复而使双方都不敢向对方发动进攻。布什去年12月13日宣布将在6个月内退出反导条约。
在布什发出坚定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信号之后,五角大楼将于本周在阿拉斯加开工修建曾经遭禁的6个导弹拦截器地下发射井。
【日本《读卖新闻》6月14日报道】美国负责制定军控政策的副国务卿博尔顿今天说,基于相互不信任的核遏制战略时代已经结束,追求灵活的核战略的新时代即将开始。他指出:“在对付恐怖组织和‘无赖国家’的导弹攻击上,反导条约一直是绊脚石。”
【路透社华盛顿6月13日电】反导条约今天终止生效,为美国在阿拉斯加修建拦截导弹发射井和今后进行导弹试验扫清了道路。
星期六(15日)将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举行破土仪式。布什总统计划于2004年9月之前在此建成一个能够用作紧急防御设施的试验基地。
布什的目的是建立多层次导弹防御系统,保护美国、战场上的美国军队以及美国的盟国不受朝鲜、伊朗和伊拉克这样的国家的导弹袭击。
【路透社华盛顿6月13日电】五角大楼今天说,它在太平洋上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海基反弹道导弹试验。
五角大楼发表的一项声明说,从“伊利湖”号巡洋舰上发射的“标准3”型拦截导弹击中了8分钟前从夏威夷考爱岛发射的一枚“白羊座”中程弹道导弹。
导弹防御局发言人克里斯·泰勒说,目标导弹在海拔100英里(约160公里)的高度被拦截。
布什:主张攻守战略平衡
【日本《产经新闻》6月14日文章】题:美国退出反导条约的影响
美俄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在走过了30年零1个月的岁月后,终于在14日零时失效,这同时象征着新的核战略时代的开始。在新时代中,美国将更加重视开发使自己免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导弹防御系统,并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
反导条约静静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对美国今后的国家战略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美国国防部去年12月公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指出,利用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武器进行对峙的核遏制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的突发性攻击,因此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就成了当务之急。
美国构想的另一个特色是设想对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核态势评估》报告指出,对于没有领土和财产需要保卫的敌人来说,“遏制力是没有意义的,有效的攻击用小型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更为重要”。
普京:煞费苦心消除影响
【日本《产经新闻》6月14日报道】美俄协调所象征的“西方外交”路线,很容易引起中国的戒心和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感,普京总统正在绞尽脑汁来维持孕育着不稳定因素的对华关系。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13日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加拿大怀斯特勒举行会谈时表示:“俄罗斯依然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感到遗憾,但是这已是既成事实。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将消极的后遗症控制在最小限度。”
伊万诺夫之所以提出要减少消极的后遗症,是着眼于以“反美”为粘合剂的对华关系。在美俄首脑会谈后不久的6月上旬,普京总统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圣彼得堡,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并表示将在年内访华。
【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时报》6月14日报道】美国退出反导条约的决定于今天生效。俄科学院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杜马议员科科申说:“从近期来看,反导条约停止生效不会对我国造成直接军事威胁,这首先是因为俄美建立了新型政治关系。此外,俄罗斯拥有足够的实力来对付未来10—12年内建立起来的任何反导系统。但美国的这一举措仍然增加了战略上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美中关系方面。在当今全球军事政治格局中,美中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美联社莫斯科6月14日电】俄罗斯外交部今天发表声明称,俄罗斯正式退出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并称鉴于美国现行的防务政策,该条约毫无意义。
声明说,俄罗斯注意到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缺乏任何可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并认为自己不再受该条约的限制。
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是在1993年1月由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该条约规定美俄双方削减三分之二的核弹头,各保持3000到5000枚。但该条约从来没有被实施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