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历史情缘
今年是中日两国建交30周年。建交之前,两国却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民间外交”的过程。1953年,中国通过民间渠道帮助在中国的32000名日侨归国,就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开端。
迈出中日民间交往的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特别是邻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虽然当时日本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拒绝同新中国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深受战争之苦的日本广大人民与友好和平人士,则迫切要求同新中国发展关系。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周总理高瞻远瞩,决定同日本人民开展民间交往和“民间外交”,以期通过“以民促官”的方式和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中日两国邦交的正常化。
在长期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用强暴手段驱使大批日本人到中国作战或定居。从日本战败至解放战争,大批日本战俘已被遣返回国;大部分侨民也陆续撤走。至1952年,在华的日侨仍有三万多人,由于日本当局的阻挠和船只的缺乏,他们的回国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1950年夏,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常务理事伍云甫应邀出席在摩纳哥首都召开的国际红十字会会议。他们按行前周总理的指示,在会议期间主动与日本红十字会会长岛津忠承进行接触,并谈到愿帮助在华日侨归国的问题。日本红十字会带回这一喜讯,立即在日本各界人士和日侨在国内的亲属中引起强烈反响。
可是,当时的吉田内阁坚持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方针政策,于1952年4月28日与台湾缔结了所谓“和平条约”,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因而引起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接二连三地向政府请愿和抗议。
当时,日本各界对华友好人士与和平人士已相继成立了“日中友好协会”和“日本和平联络委员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同日本红十字会联合一起,向日本政府交涉,要求它同意派船接日侨回国。然而,日本当局却散布谣言,妄说是中国政府“扣留”日侨,不让他们回国。
中国政府有关方面于1952年12月1日以答新华社记者问的方式表示中国政府一向愿意协助自愿回国的日侨返回日本。只要日本方面有办法解决船只问题,即可由有关人民团体派人前来和中国红十字会协商具体措施。中国的这一友好表态,揭穿了日本当局和右翼反华势力的谣言。在这种形势下,吉田政府不得不同意由三团体前来中国会谈。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曲折过程,中日双方民间团体终于可以就日侨回国问题开始交往和对话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迈出的中日两国民间正式交往的第一步。
迎接日本第一个民间代表团
日本三团体接到中方邀请后,立即组成一个统一的由日本红十字会会长岛津忠承为团长的7人代表团,另加6名随员和翻译共13人,经中国同意后前来中国。
按照日本政府当时的规定,出国者的护照上均写明不准到“共产圈”内的国家。这次,日本政府不得不改变这种做法,破天荒地在13名出国者的护照上,明确标出他们前往的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发给的都是“公务护照”。
为了同日方进行谈判,中方也成立了7人代表团。周总理指定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为代表团团长,另外指派廖承志以中国红十字会顾问的名义来协助。代表团团员有红十字会其他领导人伍云甫、赵安博、倪斐君和纪锋等。另有孙平化和肖向前二人为代表团秘书负责联络接待工作并参加议事和谈判,此外还特地从北京大学日语专业班选调女高材生王效贤为主要翻译。当时,我在宋庆龄、董必武领导的“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工作,也被临时调来参加一些工作。
1953年1月26日,日本三团体代表团启程从日本经香港来北京,中国代表团指派我作为红十字会代表前去广州罗湖口岸迎接。
1月下旬,我同广东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一起,来到罗湖口岸,把日本代表团接到广州。接着,为了赶路,也为了安全,大家没有停歇就登上了从广州赴北京的火车。列车上,13位日本友人不再感到陌生和拘束,我便同他们亲切交谈起来。
团长岛津忠承是位温文尔雅、具有绅士风度的人。他穿着讲究,彬彬有礼,谈吐有节。副团长平野义太郎是日中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50来岁,平易近人,有学者风度,对中国历史和经济非常熟悉。
另一位女副团长高良富是参议员,40多岁,娴雅端庄,博学而谦逊。她曾与印度圣雄甘地、大诗人泰戈尔和鲁迅先生结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她曾英勇无畏地从事反战和争取和平的运动。
代表团团员内山完造先生是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当年已68岁。他1917年在上海开办了“内山书店”,推销日本进步书籍,同鲁迅先生结为好友。他曾在危难之中用书店先后掩护过郭沫若和鲁迅全家的安全。返日后,他在全国各地旅行演讲,为创立“日中友好协会”奔走。这次来到阔别已久的中国,内心无比愉快。
日本代表团到达北京后,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德全、顾问廖承志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会面和交谈,举行了欢迎宴会,并从2月15日起进行正式会谈。会谈前,周总理特地要廖承志会同外交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日侨回国问题开会进行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周总理对所提意见及时地给予了指示。这为会谈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在第一次正式会谈中,中方首席代表廖承志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愿意协助一切愿意回国的日侨都能回到日本去,我方已做好了日侨出境的各项准备,并愿提供归国日侨在离境前所必需的旅费和食宿。随后,中日双方于2月20日、23日又继续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会谈。
会谈期间,日方三团体将会谈情况随时用电报通报给它们设在东京的办事处。办事处通过媒体及时把会谈情况介绍给日本人民。中国方面的友好立场和给予归国日侨的优厚照顾,在日本民众中引起良好反响。因此,日本政府不得不对派船问题作出了承诺。3月5日,中日双方终于通过会谈达成共识,签订了关于《商洽协助日侨回国问题的公报》。
欢送第一批日侨回国
日本三团体代表团于3月6日离京回国。根据中日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从3月下旬开始,日本政府派来接日侨的船只陆续到达中国规定的口岸,在大约两年的期限内,把愿回国的32000名日侨分期分批地全部接回到日本。
记得日本第一艘船“白龙丸”3月22日到达天津港口时,约有九百名日侨已经集合一起,准备登船回国。中国红十字会派纪锋和我前去欢送和照顾。这批回国日侨中不少人原是日本边远地区贫苦农民,他们在战争期间作为“开拓团”,被迫迁到我国东北来开垦土地。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已同当地的中国人建立起血肉联系,有的已同中国人结婚生子,还有些无家儿童已被中国人收养长大。所以,前来欢送的还有这些同他们朝夕相处的中国亲人和好友。他们有的依依不舍,有的抱头痛哭。特别是那些被称为“日本孤儿”的人,对养育他们的中国亲人一再鞠躬感谢,表示永远不忘此恩情。
这些回国日侨乘船抵达日本舞鹤港时,在码头上被迎接他们的家属以及新闻记者们团团围住,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回国者带来新中国的信息,讲述了他们多年以来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亲身经历,以及中国人民亲切友好对待他们的感人肺腑的事迹。日本人民从他们那里直接了解到许多从未知晓的关于新中国的新鲜事物。这些生动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引起日本广大读者广泛的兴趣,在日本涌现出一股中国热。
早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把七千多名中国劳工强掳到日本各地服苦役并虐待致死,造成了“花冈惨案”,至今这些殉难者的白骨仍抛在荒山野岭。对此,以参议院议员、东本愿寺住持大谷莹润为首的日本友人发起了送还遗骨运动,决定利用接日侨归国的船只,把他们收存起来的中国殉难者的遗骨,分两批运还给中国。这两批遗骨分别于1953年6月、8月抵达天津港口。廖承志和两千多名祖国同胞在港口迎接了这些遗骨,我也前去参加。这种悲壮而又友好的盛大场面,至今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新中国第一个民间代表团的“破冰之旅”
三万多名日侨各自返回自己的家乡,向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介绍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帮助他们平安回国的情况,使当地居民们深受感动,许多市、町、村的议会纷纷提出应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
本来,在北京谈判期间,日本红十字会会长岛津忠承已正式提出了这一邀请。但回国后,几经交涉,都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许可。这就迫使日本各界人士向日本国会提出这一要求。1954年5月底,日本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邀请中国红十字代表团访日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由日本红十字会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于1954年10月间访问日本。
中国红十字会应邀组成了一个10人代表团。出发前一天,周总理接见了大家,他说,你们这次要向日本各界说明中国人民愿同日本人民和睦相处,长期友好,共同防止战争再起。他还针对当时复杂的情况说:“你们只要到达东京,就是胜利。”
10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冒着风险,肩负着周总理和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殷切期望,经香港飞抵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访日本的第一个民间代表团。日本各界代表四百多人把候机大厅围得满满的,机场外还聚集了约三千名欢迎的群众。满面笑容、落落大方的李德全团长在机场发表讲话,感谢日本红十字会的盛情邀请,强调说:“我们这次的访问,表示中日两国人民间的互相友好往来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会促成中日两国人民相互间的进一步了解。”廖承志副团长引用了鲁迅的话,用地道流利的日语回答记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要我们走下去,自然就会开出一条中日友好的大道。”中国代表团正、副团长的讲话,引起了全场的热烈欢呼。
当晚,日本三团体为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在国际观光饭店大厅举行了数百人参加的盛大宴会。宾主在讲话中都热情赞颂中日人民友好,强调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结束时,与会者高呼“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会场外成百上千的群众提着灯笼热情地高唱着欢迎之歌,簇拥着中国代表团回到住地。
代表团在短短的13天里,访问了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六大城市,受到各界人士欢迎。在东京,日本参众两院议长为欢迎代表团举行了招待会。日本内阁国务大臣和厚生相也会见了代表团,并表示中日两国应互相来往,和平友好。这也是新中国代表团与日本上层和政府官员的首次接触。因此,日本朋友都这样说:“日本人民如此盛大地欢迎外宾还是头一次。”
中国代表团这次访日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中日人民友好来往的大门,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一页。从此,中国各界代表团陆续访问日本,更多的日本代表团和个人访问了中国,从民间到官方,逐渐增加了解和共识,经过漫长过程,终于走向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