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国外扩大就业措施专题报道(三)英国:措施有效 就业充分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6-1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国外扩大就业措施专题报道(三)英国:措施有效 就业充分 在发达国家中,英国的就业水平一直较高。从去年以来,英国失业人数更降低到100万以下,为自1975年以来'...

国外扩大就业措施专题报道(三)英国:措施有效 就业充分


在发达国家中,英国的就业水平一直较高。从去年以来,英国失业人数更降低到100万以下,为自1975年以来的最低点。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失业数字统计标准,包括失业但却没有领取失业救济的人在内,英国的失业率为5·1%。
英国保持高就业水平,一是得益于工党政府执政以来经济持续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从而使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二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造就业机会和鼓励就业的措施。
建立促进就业机构
英国去年建立的工作年龄局承担着实现促进充分就业目标的主要责任。它根据个人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服务和帮助,监督改进各种相关就业措施,并对不同就业条件人员的就业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措施。
英国政府还设立了许多执行促进就业机会的机构并制定具体政策。如全国性就业中心主要承担职业介绍工作;对18到24岁年龄段、25到49岁年龄段和5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都有具体帮助政策措施;对于单亲和残疾人也有提供帮助的具体政策;并且建立工作行动小组帮助人们学习基本技能和消除寻找工作的障碍,目前英国有63个这样的行动小组。工作转换服务机制则向那些受失业影响的人员提供金融、就业选择、职业发展、经验兴趣能力测定以及如何符合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服务,并可接受市场最需技能的对口培训。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目前英国有近100万失业人口,大多缺乏必要工作技能,不能填补差不多相同数目的就业空缺。因此,政府加强了技能培训工作。就业白皮书规定,英国政府采取劳动市场政策和技能培训安排两者相互结合的做法,以向市场持续提供高水平和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力。为此,英国新设立了学习与技能委员会,与工作年龄局和其他政府机构一道共同合作,现代学徒制还要求雇主向雇员不断提供各种持续和提高性培训。
开通职业介绍网络
英国政府早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职业介绍中心,现在隶属于英国劳动和养老金部。目前,英国约有数千个职业介绍中心,遍布全国各地,仅在伦敦就有100多个。从去年开始,它们统一归劳动部的职业介绍中心管理。该中心的网站上每天公布最新就业机会信息,失业者如果发现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立刻联系。就业信息囊括各个行业,从军队外勤到餐馆酒吧;从各种技能工作到普通体力劳动的就业机会无所不包。
建设就业传呼系统
对长期失业者和大龄失业者给予重点就业帮助,向雇用失业两年以上的失业者的雇主提供临时性奖励津贴。英国政府还计划通过高科技援助的做法为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提供援助,届时英国政府将推出一个基于互联网和高度智能化的传呼系统,用来帮助弱势失业者寻找就业机会。失业者将其个人特长和职位要求输入中心的数据库,并得到一个传呼机。当有雇主的需求与失业者的职位要求一致时,该就业系统将发出传呼信息。
这项计划将首先在伦敦和就业情况最差的利物浦地区实行。当系统中心数据库中有合适的工作时,失业者会通过传呼机收到“工作机会提示”。参与此项计划的官员表示,许多失业者根本没有电话,社交能力也很差,政府的职业介绍所可以通过这种传呼系统与他们联系,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找到工作。
改革就业与福利政策
英国就业和养老金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今年初宣布,英国将对目前的疾病救济发放制度进行改革,以鼓励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和防止福利救济金无谓“流失”。达林说,在接受疾病和残疾救济的人员中,约有1/3的人确实因病不能工作而需要国家照顾,但其他2/3的人则完全有条件重返工作岗位。
为此,英国在福利政策上实行改革。福利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旦一个人被证明失去工作能力后,须每3年接受一次身体检查。如果查明已经恢复工作能力,将被列入待业者名单领取较低的失业救济金,这样既防止某些懒汉虽有了工作能力但借故不工作,也能促使康复者积极学习新技能重新走进劳动力市场。
超前培养适用人才
英国政府认识到在将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要保持领先地位,企业经营处于世界潮头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关键。在这方面,将大量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预计到2006年,英国90%的就业机会都将要求雇员至少拥有一种达到基本熟练水平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此,英国政府计划采取弥补数字鸿沟的行动,于今年建立6000个在线中心,提供信息与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学习的帮助。另外,在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内实施特别信息和通信技术学习计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