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在全球影响力悄然攀升
美刊文章说,从流行音乐到家用电器,从建筑到时装,从动画到厨艺——日本看上去比20世纪80年代更像一个文化超级大国,而当时它只是一个经济超级大国。不过,日本能够利用其掌握的文化传播媒介重塑国家形象吗?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5—6月号文章】题:日本的总体国家威势(作者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
“宠物小精灵”称雄世界
批评家们通常把文化全球化简化为“麦当劳现象”或“世界音乐现象”。就麦当劳现象而言,全球化的过程即是美国跨国大公司大举占领外国市场、使当地消费者对其特殊食品口味欲罢不能的过程。在这里,文化从强势的美国传播出去,美国的供应催生了需求。就世界音乐现象而言,全球化则是新鲜的边缘文化通过增加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接触影响到美国消费者的过程。在这里,文化的流动力也来自于美国的强势——富有的美国人的需求使拉丁流行音乐和爱尔兰民歌销量增加。
而日本文化却无须考虑美国人的需求或征得他们的同意。导演兼演员北野武算得上是近年来日本电影界最引人注目的电影出口大户。他的作品最先在欧洲受到欢迎,然后才在美国扬名。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宫崎峻的《千与千寻》成为首部捧走金熊奖的动画片。在法兰克福举办的一次重要出版商展会上,首次专开日本“漫画”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摇滚乐(J—Pop)天后安室奈美惠在亚洲有很多崇拜者,根本无须去美国巡演。香港、汉城和曼谷的无数青少年争相模仿东京的最新时尚。日本的一些时尚生活杂志在全世界大量发行。这些杂志刚上东京的报摊就被非法发行商走私到亚洲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文化已经深深地侵入到美国文化中,世界其他国家的人通常认为美国文化越来越有点像岛民文化。畅销的索尼游戏机和任天堂家庭游戏就从日本动漫画中获得了非常多的灵感。近期的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如《黑客帝国》和詹姆斯·卡梅伦的《黑暗天使》也是如此。《纽约时报》时尚版编辑在今年初指出,“东京是真正的国际时装都市”,而巴黎、纽约和米兰都只是徒有虚名。美国有线电视网在学生放学后和周六上午的时段里以播放日本卡通片为主。在65个国家播放、被译成30多种语言的家庭电子游戏“宠物小精灵”的卡通形象甚至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目前,日本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已悄然攀升。从流行音乐到家用电器,从建筑到时装,从动画到厨艺———日本看上去比20世纪80年代更像一个文化超级大国,而当时它只是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日本文化的影响与美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不尽相同。后者即使是以最基本的形式出现,也能反映出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即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而相形之下,当代日本文化在日本以外国家的表现形式比较浅薄;或者可以说,这反映出了一个处于变化中的国家互相矛盾的价值观。这种浅薄使得日本艺术杂志BT认为当代日本艺术是“超平”艺术,“没有视角、没有层次,一切都不分主次地同时存在”。画家村上孝有些嘲讽地对那本杂志的记者说:“我们没有宗教信仰。我们只需要强大的娱乐力量。”
不过,在过去10年中,日本一直在逐步完善其大众文化传播艺术,这是日本在这10年中唯一有所建树的领域。如果日本能消除经济上的混乱和军事上的恐惧,如果年轻一代的日本人能够提高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传统理念的信心,那么,东京就能重新充当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一度充当过的那种角色,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努力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军事和文化强国。 
日本的后现代流行音乐
让我们看看新乐队Lipless X Sister和舞蹈组合Pada Pada的例子。与大部分日本流行音乐组合一样,Lipless X Sister是一个概念组合———由唱片制作人和营销经理策划,然后对艺人进行面试后确定组合。Lipless X Sister由18至22岁的女孩组成。一名制作人是如此对当地媒体解释乐队名称的:“你们可以喜欢她们。但她们是母亲,因此你们不能亲吻她们。”
她们的首场演出于2001年3月在涩谷109百货公司门口的临时舞台上举行。对数百万日本年轻女孩来说,涩谷是世界上最时尚、最重要、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乐队里的女孩与当时那个季节每一本杂志上的每一个女孩一样,留着浅色披肩发,穿着粗棉布裙子和紧身上衣。孩子们滑着旱冰鞋鱼贯而出。接着就开始唱歌。
当时风靡东京各俱乐部的“Pada Pada”舞被称为“日本独有的”。文化专栏作家清水胜男在《朝日新闻》上宣称,这种舞是第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流行舞步。但事实上,这种舞看上去并非日本特有。但是,又有什么其他东西是日本独有的呢——艺妓的表演,还是神道教拱门?
对外国人来说,Pada Pada并不会太过于难以适应。这支乐队起英文名字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让说英语的人明白,而是英文词能被广泛接受。但如果Pada Pada在亚洲红起来,那就得靠日本的流行歌曲、日本的音乐专辑、留浅色头发走红的日本女孩和日本的国家威势。
卡通猫Hello Kitty
日本最显而易见的流行文化符号当推卡通猫Hello Kitty.Kitty其实并不能算是日本猫。事实上,据三丽鸥公司歌迷杂志2001年春宣布,Kitty姓“怀特”。
Kitty·怀特?Kitty是白种猫!
Hello Kitty推动着一个全球年销售额近10亿美元的卡通王国。供亚裔美国人阅读的流行文化杂志《大机器人》宣布,Kitty为2001年最佳“集体偶像”。其所有者三丽鸥公司注册了许许多多Hello Kitty的相关产品,以至于公司发言人都不能肯定到底有多少。发言人给出的数字是1·2万种到媒体广泛报道的1·5万种之间。你可以买到独立包装的Hello Kitty话梅。你可以买到能把Kitty的脸印在面包片上的烤箱。还有Hello Kitty振动器。公司发言人说:“我们并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不过烈酒也许不适合用Kitty的形象。”
今天,美国和其他国家20来岁的年轻人都购买东京时尚代表Hello Kitty钱包和手机套。而在20世纪80年代,三丽鸥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队伍不得不使Hello Kitty产品适应美国消费者的口味,这种销售对他们而言实在很艰难。三丽鸥公司美国销售处的山口说:“紫色和粉色卖的很好;蓝色、黄色和红色则是禁忌色。”她还说:“有些图案在美国也不能使用,比如蜗牛。在一场暴风雨之后,Kitty手中拿着一把伞和一朵花,身边有一只蜗牛。这在美国就不被人接受,人们要求我们去掉蜗牛。色彩上的文化差异很容易解决,但满足这些细微处的要求实在很困难,因为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
她说:“现在,在设计上已经没什么区别了。两国的市场都销售同样的Kitty.”他们必须这么做。三丽鸥公司亚洲区销售总裁大西峻次说,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曾试图在公司两个最大市场———台湾和香港———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但很不成功。他说:“他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知道Kitty来自日本,这也正是他们喜欢Kitty的原因。”即使这其实是只洋猫,他们也不介意?大西峻次在回答中有意避开国籍问题,他说:“Kitty有一种独立存在的性质。我让她越过了伦敦的范围。”
Hello Kitty是只洋猫,因此在日本销路很好;她又是只日本猫,所以她在西方也卖的不错。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日本文化影响创造的奇迹使许多国家很担心自己的文化被侵蚀。
掌握媒介不等于传播信息
去年夏天,纽约著名的艺术展览馆P.S.1宣布举办一场名叫“巴兹俱乐部”的展览。展览馆承诺,展品包括“动画、手机艺术、时装、雕塑、电影、书法绘画、流行情节片小雕像和模型、电子音乐、音响和照明设备”。他们还宣布,这次展览是“日本流行文化缔造者在日本以外组织的最大规模展览”。参展商包括创造了全国知名的卡通女孩“查皮”的格鲁弗维申设计室和电子音乐生产商“特拉华”。日本的全球化产品在纽约获得了认可。
事实上至少在文化层面,日本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完全实现全球化的国家之一(还有美国)。他们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文化可塑性强、善于吸收、敏于取悦大众的特点与私人化、国内化特点之间的平衡,而且还利用这种平衡使自己在全球商界变得越来越强大。换言之,正是日本日益扩大的文化影响产生了提高国家威势的巨大动力。
不过,尽管日本拥有巨大的软力量,但他们运用这种力量的手段少之又少。国家威势本来应当帮助日本把大量外国人才吸引到它的大学、研究实验室、公司和艺术部门中来。但20世纪90年代末在全亚洲范围内所做的一次大规模民意调查显示,崇尚日本文化和日本产品的受访者几乎没有想过去日本学习或工作,想移居日本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而且,尽管日本文化乐于接受外来影响,但移民在日本既得不到政治支持,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约瑟夫·奈在首次写到软力量时就认为,日本的岛国性格使它不能很好地利用巨大的经济软力量。如今,10年的全球化已使日本的岛国性格有所改变,10年的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又使许多日本人对一些基本价值观不那么自信了,从而削弱了从企业文化到家庭生活各个领域的传统理念。这些价值观念也许还会随着经济一起反弹,或者也许会转变为某种新东西———一种全国性的迷惘,在这种迷惘中可能还会由于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出现的人口结构变化而增添更多焦躁不安。
日本不断崛起的历史表明,转变的结果更可能是新生而非毁灭。凭借手中的传播渠道,日本已经蓄势待发,拥有巨大的潜在软力量。日本已经拥有一个超级大国才有的文化影响力,很难想像它会满足于掌握那么多媒体、却传播那么少信息的现状。
世界各地有许许多多Hello Kitty品牌的相关产品,就连其所有者三丽鸥公司的发言人也不能肯定到底有多少,大概在1.2万——1.5万种之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