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竞争激烈 求新求异台湾媒体拿着放大镜做新闻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4-0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竞争激烈 求新求异台湾媒体拿着放大镜做新闻 来到台湾之前,关于宝岛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和因特网获得的。每天看着暴力、凶杀、色情、政坛'...

竞争激烈 求新求异台湾媒体拿着放大镜做新闻


来到台湾之前,关于宝岛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和因特网获得的。每天看着暴力、凶杀、色情、政坛纠纷的新闻报道,感觉这是一个乱纷纷的地方。走进台湾,与台湾的新闻同行交流起我们的感受,他们坦承,“我们的确在渲染台湾的‘乱’,但在阅读率和收视率第一的压力下,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绞尽脑汁寻找“独家新闻”
在岛内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挤”,不管大事、小事,非要你争我抢一番,尤其是热门人物出场的时候,更是一哄而上,各不相让,原本温文尔雅的记者早已忘记斯文二字。七八台摄像机、大大小小的相机镜头,还有无数的话筒、采访机一下围了上来,被采访者好像也习惯了,被挤得脚步不稳,还能镇定自若,有条有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私下曾经问台湾媒体的同行,为什么每次都要这样挤,大家都守秩序,一样可以采访啊!答案出乎我们的意料:摄影、摄像记者必须挤到有利位置,电台、电视台话筒伸不过去也不行。“那文字记者挤什么?”“挤到镜头前,让老板看到我在现场,表示我很敬业啊!”
80年代末,台湾开放“报禁”以来,岛内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少数媒体是有固定的经济支撑之外,绝大多数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收视率和订阅量就成为衡量媒体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报刊面临倒闭的命运,今年2月20日经营才两年半的《劲晚报》就宣布停刊,为了维持生存,媒体难免绞尽脑汁寻找“独家新闻”。
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新闻,台湾记者极富吃苦耐劳的精神。曾经在台湾某电视台从事经济报道的黄小姐说,我的一个主要工作曾经是在王永庆的办公室门口蹲守,凡遇大事,相熟的几个记者会不约而同出现在台塑大厦门口。出于礼貌,门卫一般让我们进大门但不许进办公室,于是我们就在二楼楼梯口守着(王永庆办公室在二楼),他经过楼梯时,高兴了跟我们打个招呼,再讲点什么,我们就高兴得不得了;如果赶上他心情不好,或者不来办公室,我们也只好干等。为了跟采访对象套近乎,很多记者还刻苦学习闽南语、客家话。
另外一位摄影记者的经历更为传奇。有一次,日本一对百岁姊妹“金银婆婆”来台宣传,媒体蜂拥而至。这位摄影记者因为迟到只能在人墙外张望,眼见一位日本记者肩扛摄像机,占领有利位置,这位记者凑上前去,笑脸相迎,“劳驾,我想拍一张照片,可不可以给我让一下位置,一分钟就好”。日本记者没有任何反应。他沿着人墙转了一圈,实在没有可乘之机,又回到原地,拍了拍那位日本记者的肩膀,说了一句话,“我就拍一张照片就走,否则把你的连线拔断”。日本记者乖乖让位。
捕风捉影令人啼笑皆非
因为新闻竞争激烈,难免出现捕风捉影的事情。去年年底,所谓的“世界杯棒球赛”在台湾举行,台湾棒球队表现近乎完美,岛内掀起棒球热。正当大家为棒球明星欢呼的时候,因特网上传来一则“好消息”,一个署名“小雅”的网友宣布:据香港《苹果日报》消息,继《少林足球》让香港电影业扬眉吐气之后,周星驰有意要拍《少林棒球》。随后列出演员名单:成龙、金城武、周润发、郭富城、张学友、黎明、郑伊健、刘德华等等。
这样一则网友狂想曲却在真实新闻中被复制上演。12月3日《中时晚报》影视版的头条报道了《少林棒球》这则独家新闻,随后,多家电视台跟进播出,而且每家媒体又增加不同细节,越报道越像真的。有的电视台配播《少林足球》片段,有的忙着采访台湾棒球队队员,还有一家电视台的主播请大家拭目以待。
正当观众满心欢喜等待《少林棒球》开拍的时候,因特网上又传来“小雅”的声音,“那一看就知道是好玩的东西,记者为何不求证呢?”网上一片哗然,然后就是针对假新闻的口诛笔伐,台湾记者的专业水平受到前所未有的怀疑。
最后,《中时晚报》的记者现身说法,向读者道歉。他说:“媒体作业有时确有盲点。明知有疑但基于生存竞争或求异求快,有时还是会不循正常管道,当然这并不构成犯错的借口。”
面对让人啼笑皆非的“少林棒球事件”,岛内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说,在新闻竞争激烈的借口下,“查证”这项基本功已经被荒废。这起风波的“元凶”固然是网上的始作俑者,但如果记者当时能查阅一下《苹果日报》,或至少向周星驰本人查证,媒体主管能够质疑一下新闻的来源,都不至于让这条“假新闻”漏网。
“新闻可以错,但不可以漏”
“少林棒球”事件之后,并没有哪位记者为此受到处罚,与漏发新闻相比,错发新闻只是一个小错误。就是在“新闻可以错,但不可以漏”的经营理念之下,去年在岛内沸沸扬扬传播的“18岁赚到1个亿”的传奇故事,就让不少媒体上了一大当。
魏文杰去年发表自传式新书《18岁赚到1个亿》,讲述个人致富心得,称自己初中时开始创业,18岁已经赚进1亿元(台币,下同),28岁时已是身价20亿。广播、电视、杂志争相报道他初中就创业挣大钱的故事。魏文杰不但一夜成名,他创立的亻全格公司推出的矿泉水产品也知名度大增,公司股票还未上市,股价已被炒到120多元新台币。
在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之下,“传奇英雄”开始露出马脚:创业经历“版本”前后不一致,神奇情节无从查考,学历、家世可疑,甚至魏文杰本人还有累累前科。曾经把魏文杰捧上天的媒体转而开始搜寻他“撒谎”的证据,对于自己曾经的宣传和炒作闭口不提。
许多采访过魏文杰的记者说,当时觉得有些破绽,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报了,心想不会有问题的,再加上报社主管点名要采访魏文杰,只好跟着写了。追根究底,媒体的恶性竞争和阅读率、收视率第一的指导思想,导致了记者“抢独家”、“怕漏新闻”的通病。当然记者也有记者的苦衷——如果不是面临其他媒体和主管的强大压力,哪个记者愿意有闻必录,谁愿意报道“假新闻”自取其辱!
在岛内,记者还亲眼目睹了一次“漏新闻”的严重后果。今年2月“立法委员”陈景竣就台湾博物馆文物管理混乱、上千件文物遗失一事提出质疑。原定2月26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他的调查结果,但《中国时报》2月25日就得到消息,并且在26日当天提前予以报道,其他媒体一下紧张起来。
原本是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结果记者云集。11点钟,陈景竣一出现就被记者围个水泄不通,库房管理员忙着告诉大家,不准用闪光灯拍照,不准一下进来这么多人,请大家分批进入,还没等他解释完,管理员已被淹没在记者中,闪光灯、摄像机一通乱照。博物馆馆长安奎被挤得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放大新闻引起受众关注
除了抢新闻、抢独家之外,台湾媒体的另一项基本功就是手拿一把放大镜做新闻。每天岛内发生无数大事小事,记者和编辑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把它放大、再放大,引起受众的关注,而选择哪些新闻放大,完全取决于收视率和阅读率。
记者在岛内正赶上“乐透彩”热卖,媒体每天连篇累牍进行报道,电视台不厌其烦转播开奖的现场,各大报纸纷纷开辟“彩经”专版,某某人中头奖的消息更是报刊的上选头条。久而久之,透过这个放大镜,受众产生了彩票很容易中奖的幻觉,纷纷去投注站投注,而投注站前的长龙和彩券纸告罄的消息又给媒体提供新的新闻热点。如此恶性循环,客观上助长了不劳而获的心理,而媒体的收益却立竿见影。
吕秀莲的婚姻大事也是岛内媒体关注的焦点,自从讨债公司老板董念台向她求婚之后,媒体就对这个问题紧抓不放,明知是闹剧一场,不会有什么结果,媒体依然把它放大再放大。今年情人节,曾经以巨幅广告向吕秀莲示爱的台湾英语补习班老师汤尼陈,再度准备了巨幅对联,在学生们的助阵下,表达对“吕副总统”的爱意,巨幅对联有三层楼高,上书:“英语老师汤尼陈 真情一生爱秀莲”。电视主播反复念诵这副对联,让人不胜其烦。
岛内媒体的放大镜还喜欢对准车祸、火灾、爆炸,每遇这种情况,记者无不兴奋地大报特报。春节期间,一对表姐弟,从海外回台湾探亲,在马路边被汽车撞死,本来家人万分痛苦,摄像机镜头却死命跟着拍,采访记者还在一边一个劲追问细节。
“狗仔”文化导致媒体乱象   
岛内最近进行的媒体监督调查显示,台湾媒体充斥着情色、暴力和八卦新闻,捕风捉影的“狗仔队”文化已经成为台湾乱源之一。调查显示,在去年12月的新闻谈话节目中,充斥着大量的不当语言,在1000笔网站原始材料中,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有75笔。每个节目探讨的议题至少1/5与公共利益无关,百姓最关心的经济发展、加入WTO等反而无人问津。
台湾新闻同业曾经把这种乱象归罪于香港“狗仔队”的影响,其实在“狗仔”文化入侵之前,台湾各大电子、平面媒体已经在加紧“狗仔”化。他们揭发公众人物的隐私,满足大众“知情权”,以新闻自由的捍卫者和道德行为的裁判者自居,语不惊人誓不休,其最终的目的是“哗众取钱”。
在台湾媒体的“狗仔队”作风下,岛内绯闻迭传。从性爱光盘女主角璩美凤,到黄显洲的绑架案,还有高金素梅,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必然穷追不舍,而且不遗余力传播、扩大这些消息。
陈水扁的女儿陈幸妤情人节怀孕,各大媒体就争相报道。因为是喜事,陈幸妤夫妇大大方方接受采访。眼见民众对此新闻热情关注,媒体开始大力追踪,甚至追到陈幸妤的办公室。基于求新求异的理念,不少媒体开始从另外的角度挖掘新闻,不久就传出陈幸妤性爱光盘的消息,而且男主角不是她的丈夫赵建铭。民众眼前一亮,媒体记者也为之一振。记者甚至堵在小俩口的住处追问光盘的事情,陈幸妤夫妇不予回应,满脸尴尬避开记者。
岛内八卦新闻盛行,一方面是由于新闻竞争激烈,另一个原因就是处罚太轻。根据台湾“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媒体侵犯人权构成诽谤罪,最多可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0元新台币以下罚金;能证明诽谤之事为真实者,或以善意发表言论者,不罚。其中的“善意发表”条款最易被拿来作挡箭牌。
如果受害者坚持要讨个公道,官司打来打去,徒增自己和媒体的知名度,最好的结果是换来两行“媒体启事”,与连篇累牍的攻击、诽谤无法相提并论。对于那些以跟踪、偷拍、造谣为生的人来说,却是毫发无伤,一不小心还成了“名记者”。

面对媒体包围的辜振甫

扛在头上的摄像机
(摄影 王丽丽 顾钱江)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