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韩流”与“汉潮”各领风骚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3-26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韩流”与“汉潮”各领风骚 中韩交往日趋活跃 【日本《世界日报》3月24日报道】题:韩流与汉潮各领风骚(记者深川耕治发自香港) 近来,在两岸三地(中国大陆'...

“韩流”与“汉潮”各领风骚


中韩交往日趋活跃
【日本《世界日报》3月24日报道】题:韩流与汉潮各领风骚(记者深川耕治发自香港)
近来,在两岸三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韩流”现象。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两岸三地放映后,以年轻人为主的观众对韩国演员和文化显示出了强烈兴趣,在台湾和香港,甚至出现了被称为“哈韩族”、“韩迷”等狂热的韩国迷。而在韩国,却出现了沸腾的“汉潮”或称“汉流”。在汉城市内的书店,摆满了《中国见闻录》等与中国有关的书籍,还有人提出了在汉城建立中华街的构想。从5月底开始,中国足球队将前往韩国参加世界杯赛,预计将有10多万名中国球迷前往韩国观战和旅游,这将在中韩产生超出预想的巨大的经济效果。
今年是中韩建交10周年。中国闯入世界杯足球赛,并将主办2008年奥运会,体育盛事一个接着一个。中国大陆的“韩流”现象始于去年夏天韩国电影《JSA》的上映和电视连续剧《泡沫爱情》的放映,其独特的视觉美和主题歌掀起了热潮,产生了超过日本电影和电视剧的吸引力。
“韩流”现象并不是暂时的,也不仅仅存在于年轻人中。在上海市南京路一座八层大楼内,一家大型的韩国商品专卖店已经开业。韩国的不动产公司与美国、欧洲和新加坡企业联合在北京附近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购买了100万坪的土地使用权,正在制定建设韩国商品专卖店、住宅区和学校等计划。
在台湾,前年出现了日本热,狂热的日本迷被称为“哈日族”,但是从去年开始,“哈日族”有被“哈韩族”取代的趋势。
香港也出现了韩国电影热。香港人普遍觉得“韩国电视剧非常好看”。
另一方面,在韩国,由于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正在提高,“汉潮”现象也在蔓延。在1997年12月爆发的金融和外汇危机中,韩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贷款,韩国经济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出现了恢复基调。其中成功的因素之一是韩国企业纷纷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大陆投资,中国对韩国的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约22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1年的约350亿美元。
在韩国的大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第二外语由法语和日语改为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专业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英语专业和日语、日本文化专业。有的语言学校的学生人数增长了一倍,收益增长了两倍。“汉语热”正在不断升温。
中韩之间的人员交流也日趋活跃,去年在访问韩国的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约48万人,不包括香港的20万人)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美国游客,居第二位。居第一位的是日本游客,约为237万人,约占总数的一半。而韩国人最喜欢的观光地是中国(约129万人),接下来是日本(约116万人)。由于在世界杯足球赛的C组预赛中,中国队将在光州市(对哥斯达黎加队)、济州岛的西归浦(对巴西队)和汉城市(对土耳其队)参加比赛,预计今年中国游客人数将突破60万。
对于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中韩两国拥有很多共同语言,现在两国出现了把日本晾在一边,而利用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的优势,加速建立经济一体化区域的趋势。
今后,在中韩关系顺利发展的蜜月时代,围绕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也孕育着出现重大变化的风险。
韩国人为中国的一切着迷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19日报道】题:韩国人为中国的一切着迷(记者路易斯·郝发自汉城) 
韩国西江大学三年级学生黄芝秀(音)正在设法为自己创造一些优势,以便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
黄女士希望在毕业后能进入公关或营销公司工作,于是最近她报名参加了汉城一个语言学校的汉语培训班。
她说:“我觉得,现在学好汉语会让我今后更具竞争力。人们都说如今只懂英语是不够的,还要会汉语。”
中韩建交并结束敌对关系已有10年,韩国与中国这个共产党邻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兴旺起来。
分析家指出,从长期来看,中韩关系升温会影响韩国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
汉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何永楚(音)说,中韩早在冷战之前就有文化联系,如今韩国人对有关中国的一切越来越感兴趣,这一迹象表明停滞已久的两国文化关系正在走向正常化。
他还说:“我们历来对中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种古而有之的倾向被冷战打断了。那是一种非正常的中断。”
最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促使这股迷恋中国文化的潮流再次兴起。韩国人长久以来对中国这个邻国一直又敬又畏,如今他们又燃起了对中国的好奇心。
操心就业问题的韩国学生成群结队地申请参加出国学汉语计划,韩国大企业也争相进入中国市场并站稳脚跟。
去年共有130万韩国人到中国旅游,是4年前的两倍还多,而且头一次超过了去日本旅行的人数。日本原本一直是韩国人最钟爱的旅游地点。
同时,中国人也对韩国文化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