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台湾50岁对大陆30岁两岸隔代人才战(上)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3-2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湾50岁对大陆30岁两岸隔代人才战(上) 【台湾《天下》杂志3月号文章】题:台湾50碰上大陆30 副题:两岸隔代人才战(作者 游常山 卢智芳) 原编者按 台湾创'...

台湾50岁对大陆30岁两岸隔代人才战(上)


【台湾《天下》杂志3月号文章】题:台湾50碰上大陆30 副题:两岸隔代人才战(作者 游常山 卢智芳)
原编者按 台湾创业,大陆接班?很多台湾50多岁的创业家纷纷表示忧虑。不管是生意伙伴或竞争对手,台湾50左右的企业家面对的往往是年龄约和儿女一般的大陆30世代。海峡彼岸,“少帅当家”,台湾的前辈企业家,要如何面对新世代挑战的布局?
一股30岁的新势力,正在大陆如火如荼地蔓延。不论谈合作、谈竞争,愈来愈多台湾企业家发现,谈判桌上的对手是只有自己儿女一般大的年轻人。在外资企业,他们掌握重要职位,拥有决策权力,晋升的速度至少超前台湾同龄年轻人3到5年。在大陆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大陆开拓市场8年,跑遍大江南北,中国惠普科技的企业客户销售部总经理钱金麟近年来备受“世代交替”的震撼。
“我去过哈尔滨、昆明的中外合资企业,拜访过公司的副总裁,以为是什么老者,结果竟然都是30出头,昆明那家还只有28岁!”40岁的钱金麟不胜感叹。
他在苗栗长大,交大毕业,一路从台湾惠普的业务代表做到大中国区的总经理,钱金麟一开始很难接受中国大陆这种“跳跃式拔擢”。
在台湾有高知名度的资深建筑师黄永洪近年来随着客户投资大陆,也开始试探中国市场。结果,和他比图稿的,都是小他20多岁的年轻人。
在台北市金门街开了20年贸易公司,俞雨亭熬过了15年前台币对美元汇率狂飙的冲击,却难耐儿女不愿接班的落寞,他说:“反而是我在大陆青岛的协力厂商,非常有兴趣接我的班。”俞雨亭感叹。
突然之间,“台湾创业,大陆接班”的议题,在两岸穿梭的企业家之间成为热门话题。台商纷纷感叹,必须和儿女辈分一般的大陆对手竞争,甚至要把棒子交给他们,真是“情何以堪”。
台湾50多岁的企业家,好似在大陆30多岁这个世代,找到当年他们奋斗的影子。为什么这些年纪上比台湾企业家小20多岁的年轻人企图心和能力这么强?他们渴望接班、当家的旺盛企图心,根源何在?
备受世代交替的震撼
大陆诞生天之骄子的30岁一代,其实有无可奈何的历史因素。因为他们的上一代都被不断的文革和当年的政策延误牺牲了。
到“十里洋场”的上海,由欧盟与大陆合资设立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看看,这里正是这样一个集合的缩影。跟台北一样,上海正弥漫着一股进修EMBA(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的风潮。中欧的EMBA课程不但在上海评价最高,两年的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也是首屈一指。
中欧学员的平均年龄在35岁上下,但是他们的职位、业务范围与权限,恐怕都会让台湾同龄的年轻人咋舌。
其中的典型,包括国际大药厂施贵宝的华南销售总监,33岁,已经掌管数十个台湾省大的市场范畴;中国平安保险的销售总监,35岁,手下带领22万个业务员。
“大陆人才你要用好的,也是很贵的。”刚和大陆第一大资讯软体业神州数码签合资的鼎新电脑总裁古丰永说,我们习惯对大陆人抱持优越感,实际上,他们的精英,无论格局、身价都早已不输台湾。
中欧的成员并不是特例。30岁上下,挂着“总监”头衔,拥有自己的办公室与秘书,带领独立部门,这种现象在大陆愈来愈普遍。
美商安迅电脑大中华总裁吴辅世,近年来在两岸穿梭,深感大陆新兴的30多岁经理人突飞猛进,企图心和气焰都高涨。“去年每次回台湾,真的感到有很大的落差,他们在一直进步,台湾再不进步很危险。”吴辅世言下颇急切。
加拿大商北电网络的经理缪茗华更发现,去年在新加坡办亚太地区经销商大会时,台湾地区全部是五六十岁,大陆经销商都是三四十岁,那种集体性的年龄差距,让他印象深刻。
面对这种世代交替的震撼,出身台湾的50岁左右这一代企业负责人,感受复杂,心有戚戚。
而年轻人当家的趋势,甚至不只出现在产业。1月25日,大陆《文汇报》的头版头条标题即是《“少帅”掌门》、《年轻人挑起领头雁重担》。报道指出,大陆中科院500多位所级主管中,有四成都小于45岁。
如何造就大陆三十世代
“年轻人的自信与勇气,为科研国家队带来全新气象。”文章中如此评论。“他们不讲辈分,只讲实力,做起生意来也够狠。”一位台商则不客气地批评说。
造化弄人,大陆30岁世代的父母长辈,正是最不幸的一代。而站在浪头上崛起的这一代,第一次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也面临环境最激烈的变动、生存最严苛的竞争。30多岁的一代,如果现在能出头,大半因为过去经历过更严苛的生存淘汰。
过去,大陆年轻人必须根据成绩,由国家分配工作志愿。直到近十年,政府才不再介入,年轻人可以自己找工作。这样一来,竞争更激烈了,但是开放的选择反而更激起人的斗志。
大陆30多岁世代的崛起,也与跨国企业积极培养本地人才有关。外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近几年来,莫不快速推行“人才本地化”的政策,举办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希望他们快速接轨国际的企业营运规则,这给了大陆人才迅速成长的大好机会。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