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9·11”半载风云录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3-1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9·11”半载风云录 【日本《朝日新闻》3月10日文章】题:“9·11”半年 美欧间裂痕加大 (欧洲总分社社长村松泰雄) 回想1999年轰炸南斯拉夫时的情景,再'...

“9·11”半载风云录



【日本《朝日新闻》3月10日文章】题:“9·11”半年
美欧间裂痕加大 (欧洲总分社社长村松泰雄)
回想1999年轰炸南斯拉夫时的情景,再看今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平静得令人难以想象。
“9·11”后的第二天,欧洲便行使集体自卫权,美欧同盟成了世界反恐同盟的核心。然而,今天出现了半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局面。
欧洲领导人如此露骨地批评这个同盟的盟主也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法国总理若斯潘对美国布什总统的“单纯思考”冷嘲热讽地说:“不能把世界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反恐。”德国外长菲舍尔说:“靠一个超级大国不能让拥有60亿人的世界和平。”针对提出“邪恶轴心”论的布什总统趾高气扬的劲头,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故意不冷不热地评论说:“如果想到秋天要举行中期选举,对他这样讲就好理解了。”
美国方面同样也直来直去。在上月慕尼黑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提出了“灵活合作”的论调,就是说,即便盟国不同意美国的意见,美国照样可以采取行动。80年代以对苏强硬派著称的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帕尔说得更直截了当:“如果被问及美国更重视自己的防卫还是更重视盟国,美国将选择前者。”
在攻击伊拉克、中东和平以及给“基地”组织被俘者的待遇等问题上,欧美都存在意见分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军事首脑充满危机感地认为:“美欧甚至在基本想法方面都产生了鸿沟。”欧洲倡导的是多元主义、国际主义,而美国则推行单边主义。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欧裂痕的加深反而导致了阿富汗战争的胜利。
向距离遥远的地方投入战力、运用精密制导武器、信息等,在这些进行21世纪战争的必要能力方面,欧洲与美国相差太远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7个欧洲加盟国的军事预算加在一块也不到美国军事预算的一半。
美国以军事力量为武器,在为美国的战争中改变世界秩序,然后让欧洲去做善后工作。欧洲就是这样看今天的世界局势。但是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认为,欧洲国家行动迟缓是造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畸形的原因,他说:“欧洲虽有意见,但是一到动真格的,还得跟着美国。”
欧洲和美国间之所以有分歧,根本原因在于对威胁的看法不同。欧洲并不认为靠武力就可以恢复和平。欧洲也没有“战时”意识。在这一点上美国则不同,美国是从两次成为世界大战战场的欧洲得到的教训。
欧洲进行独自的安全防卫的道路还相当遥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不会立即摆脱美国,不管是否愿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将由军事机构加速向政治机构转变。“9·11”事件也许就是其导火线。
阿富汗“春天”未到(亚洲总分社社长宇佐波雄策)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面130公里处的潘杰希尔溪谷,杏枝含苞,残雪未尽。在溪谷对面山坡上有被暗杀的北方联盟马苏德将军的坟墓。每天约有200人前来瞻仰,在他们当中有马苏德的前部下、当地农民、家庭主妇,还有孩子等。
马苏德将军被暗杀对北方联盟来说是巨大打击。但是据认为参加了暗杀行动的“基地”组织却因策划“9·11”事件,引发了美国对阿富汗的攻击。塔利班政权很快垮台。北方联盟时隔5年又重新夺回了首都喀布尔。塔吉克将军的死成了改变阿富汗命运的契机。
去年12月成立的临时政府的要职都被来自潘杰希尔的人所控制。法希姆国防部长和加努尼内务部长都来自潘杰希尔。阿卜杜拉外长的母亲同样来自潘杰希尔。高级公务员的7成是潘杰希尔“出身”。
在喀布尔举行临时政府的正式仪式时,会场上必定要挂马苏德将军的肖像。拥护马苏德将军的塔吉克人控制着临时政府。预定6月召开紧急国民大会,两年后将建立新政府。到时潘杰希尔派恐怕仍将是有实力的政治势力。在这个国家,强者不会放弃既得权益。
塔吉克人把已故将军作为阿富汗统一的象征,但并不是阿富汗全国都这样。潘杰希尔派控制权力过多很可能遭到其他民族的强烈反对。
在阿富汗,如果不把南部的多数民族普什图人纳入政权,阿富汗的政治就不可能稳定。但现状是,阿富汗形成了两大政治圈,即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北部政治圈和南部、东部普什图人居住区政治圈,两大政治圈紧张对峙、并存。
国际社会对普什图族的优秀政治家、亲美派卡尔扎伊主席寄予期待,希望通过他来实现民族统一。卡尔扎伊多次访问欧美、中东等,影响越来越大。
但是卡尔扎伊在阿富汗国内并没有牢固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看一看最近各地的武力冲突等就可以知道,卡尔扎伊未必得到了普什图族的普遍支持。卡尔扎伊的首要任务是把普什图人势力团结起来,让他们同仰慕马苏德将军的塔吉克人协调。
日本及国际社会以为阿富汗纠纷已经结束,在着手援助阿富汗重建。但是如果看看阿富汗内部的实际情况就不难知道,认为阿富汗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还为时尚早。为防止阿富汗再度发生内战,国际社会必须在支援阿富汗的做法上下一番功夫,以便使援助能导致阿富汗实现政治稳定。
“美国风”甚嚣尘上(美国总分社社长高成田享)
前国务卿基辛格5日在华盛顿讲演时就布什总统的“邪恶轴心”问题说:“布什总统提出这个问题是正确的。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残害本国国民或邻国,或以此支援恐怖主义国家这种情况存在的情况下,是仅仅等待事态发生还是采取预防措施呢?”他还反过来批评了欧洲的态度,他说:“我们的几个盟国对此反应有些过于敏感。他们虽然分析我们的动机,但并没有拿出解决办法。”
在美国暗示伊拉克将成为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后,对美国的批评日益强劲。阿拉伯方面的声音表明,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只要巴勒斯坦问题得不到解决,阿拉伯地区的反美情绪就不会消除;欧洲的声音包含一种危机感,即担心美国抛开欧洲单独采取行动。
布什总统7日表示,为平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纠纷,将派遣津尼特使出访中东。对介入中东和平一直持消极态度的布什政府终于行动起来了。但是,人们认为派遣津尼的目的是为副总统切尼10日起对中东的访问打前站,是为了事先平息各地的反美情绪。
据说切尼副总统出访的目的是为攻击伊拉克铺路,对阿拉伯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事情,如果轻易地迎合美国的和平工作,那就会为美国提供攻击伊拉克的踏板,会遭到阿拉伯民众的反感。如果美国一开始就提出攻击伊拉克,和平工作就难以取得进展。
尽管有逆风,但美国仍然坚持把“反恐战争的胜利”作为最优先课题,这是因为美国国民受恐怖袭击的冲击太强烈了。虽然对新的恐怖活动的紧张感现在略有放松,但是最近开始出现了“恐怖警报”。美国人家家户户屋檐下挂着的星条旗虽已褪色,但并没有被摘下来。
老布什宣布冷战结束,将建立世界新秩序。经历了“9·11”事件的小布什政府将要建立的是一个依靠实力的“没有恐怖的世界”。但是,如果只是“分析”这样做的危险性,而没有一个让美国也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世界将被强烈的“美国风”所撼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