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印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3-1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印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nbsp&nbsp&nbsp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3月4日文章】题:在印度和中国,“改革均有收效”(作者 布鲁斯·艾因霍恩'...

中印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3月4日文章】题:在印度和中国,“改革均有收效”(作者 布鲁斯·艾因霍恩)
原文提要 新德里驻北京大使梅农谈论了中印两国改善关系的“缓慢进程”。
就印度和中国之间多灾多难的关系而言,梅农基本上目睹了整个过程。这位52岁的外交官如今已经是第三次担任印度驻华大使。他首次来北京工作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又第二次任职北京。
今年1月,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了印度的政治、商业和科技中心——新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预示着这两个亚洲大国的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些变化令梅农感到高兴。他感叹道:“我们今天拥有的可能性是30年前所不可能有的。”3月1日,他在香港给亚洲协会作完演讲后不久,我与他进行了交谈,摘录如下:
问:今天的中印关系与你初次到北京担任驻华大使时有何不同?
答:真是巨大的变化。印度和中国的社会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所见到的中印关系是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的,两国关系就是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逐步发展的。
问:那么两国经济关系的前景怎样?
答: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不仅仅是贸易,其它领域的经济合作也有着巨大的潜力。两国贸易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呈两位数增长———去年增长了24%。但是(就绝对数字而言),贸易额还很小。一个好现象是,一些新领域的贸易额有所增长,如化学制品、药品和海产品。与印度用铁矿石换中国的炼焦煤的那段日子相比,贸易如今已不再局限于商品交易。
问:由于中国经济情况比印度好得多,许多印度人被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迷住了。你们的政府正在进行经济改革,你认为中国有什么东西值得印度借鉴吗?
答: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经验是很重要的。但是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中国的模式就是:没有单一的模式。当印度使团访华时,中国人想要告诉他们的似乎就是这一点。中国人对每一个印度使团都说:“我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的意思是他们很实际。如果他们摸到一块石头并感觉它很稳固,就踩上去。如果不牢固,他们就另找一块石头。方法的取舍完全取决于这种方法是否奏效。
问:这对印度适用吗?
答:坦率地说,这条经验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当你所从事的行业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面临竞争时更是如此,况且印度现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事实表明,印度经济的竞争力也在增强。
问:印度难道没有落后中国一大截吗?
答:中国的改革比印度开始得早,经济起点也比较高。中国约在20年前开始改革,印度大约10年前才开始。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在两国都有成效。我无法说哪个国家的改革成效更大。
问:印度有什么可以吸引中国的?
答:第一是信息技术,整个软件业。第二是教育。第三,他们常常询问我们印度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经验,比如入世对国内农业的影响等等。
问:当然,除了感觉良好的新时代之外,印度和中国之间仍有一些不愉快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流亡的达赖喇嘛问题,他现在在印度活动。中国经常为此事向你抱怨吗?
答:不(经常)。这个问题毕竟是中国人和达赖喇嘛之间的事。就印度而言,他在那里(印度)只是个宗教领袖,他向我们保证不会在印度的土地上进行政治活动。
问:喜马拉雅地区的边界争端现在局势怎样?
答:我们有一个联合工作组,负责寻找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他们正在努力。但是边界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双方一致同意在寻找解决办法的同时尊重现状。我们也同意,不会让边界问题的存在影响两国关系在其它领域的发展。
我们与中国合作的事实能够说明一切。我们致力于这种关系,努力改善这种关系,试图解决难题并就此进行磋商。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