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重新感受莫斯科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3-0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重新感受莫斯科 漫步在莫斯科街头,只见大大小小的古迹雕塑、广场剧院及百货商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全城各处,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这里特有的人文景致和都'...

重新感受莫斯科



漫步在莫斯科街头,只见大大小小的古迹雕塑、广场剧院及百货商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全城各处,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这里特有的人文景致和都市风情。
细心呵护历史
俄罗斯人极为重视历史,为自己的历史感到骄傲,他们努力让城市牢记每件值得纪念的事,每个值得纪念的人。走进莫斯科,就等于走进一部厚厚的史书。一不小心,就撞上一个历史题目。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把握未来,这是莫斯科人的人生态度。 
有一次在莫斯科近郊小城参观一位著名作家的故居时,发现写字台上放着他60年代的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进城了”。一张便条保留了三十多年,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对历史的那份细心与呵护。
2000年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在市府大楼接见北京国安足球队代表团时,亲自把客人引到阳台上介绍说,这是列宁在1918年发表演讲的阳台。他十分自豪,因为他的国家曾经出现过一位有世界影响的领袖人物。
莫斯科的许多街道、广场和公园都是以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命名的,以纪念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对国家有过贡献的人。此举拉近了历史与现在、名人与平民之间的距离。在这座城市里,你能找到几乎每一个历史名人的踪迹。崇拜托尔斯泰,莫斯科有他的故居,当年他正是在这里写出了世界名著《复活》;喜欢著名小丑尼库林,可以到大马戏团门口同他的雕像玩耍握手。走在街头,不经意间抬头,就会发现一些文字:某某人某年某月曾在此工作生活。原来领袖和名人在这里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离你是这样近。
莫斯科街头名人雕塑真可谓比比皆是,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的,也有英雄、飞行员、宇航员的。加加林广场上的加加林像就是众多雕塑作品之一。从列宁大街上远远望去,加加林像是在向太空腾飞而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莫斯科人最欣赏的雕塑作品当数普希金广场上的普希金铜像。普希金一手抚在胸前,作低头沉思状。铜像基座侧面刻着诗人的名句:我用双手为自己建起了一座丰碑……一个半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忘记诗人,他的丰碑在人们的心里。如今,每逢诗人的生日和忌日,他的铜像前都堆满了鲜花。莫斯科人,更确切地说是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善于潜移默化,融学于乐。
底气依然很足
的确,莫斯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变迁。历史上的灾难暂且不说,单说近年来它就经历了国家解体、经济转轨、国家综合实力下降、经济大滑坡、百姓生活水平下降。但是,漫步在莫斯科街头,看看周围的建筑、文化设施,看看车,再看看行人和他们的穿戴,不难发现,莫斯科的底气其实很足。
马路上,劳斯莱斯、悍马、奔驰越野、卡迪拉克等世界名车不时从身边溜过,好像流动的名车展,让人大开眼界。街上跑着一些破旧不堪的“拉达”和“莫斯科人”,十分任性,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抛锚,那都是些20—30岁的“老龄”私家车。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几十年前就已经走入苏联寻常百姓之家。如今,一辆最新款“拉达”售价仅4000美元左右,普通家庭都承受得起。初看莫斯科人的收入不高,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大多数人都有灰色收入或第二职业。有一则关于灰色收入的笑话,流传甚广。一个交警要对一个司机罚款,司机问:“没有违犯交规为何罚款?”交警说:“我知道你没违犯交规,但是我老婆和孩子可没耐心等到你违犯交规那一天!”
活得潇洒痛快
过去,莫斯科人常去的并引以为荣的大商店只有两家:“祖母”和“姑母”(俄文店名缩写的中文谐音),前者是中央百货商场,与莫斯科大剧院仅一条马路之隔,后者是国家百货商场,位于红场边。苏联时期这两家商店的共同特点是商品品种少,价格长期稳定不变,就连饭勺把儿上都印着价格。如今走进这两家商场,进口的、国产的高档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令人咋舌。
该市最贵的一家商场是离“祖母”数步之遥的彼得罗夫卡商场,这个二层建筑里全都是世界各国名牌专卖店,一条精美的绣花手绢几十美元,一件女内衣近百美元。大腕歌星普加乔娃拥有私家飞机,却抱怨莫斯科服装价格奇贵无比。她说,她每次都是趁巡演时到国外买服装,赶上降价季节,在莫斯科买一件衣服的钱可以在国外买好几件。
著名的特韦尔大街上,外国服装皮鞋专卖店更是鳞次栉比。换季或逢节假日,店家也会打折,即便如此,东西还是贵得没边。但是,有店就有客,可想莫斯科有多少富人。90年代以来,莫斯科的物价水平一直名列世界城市前10名。前不久俄罗斯媒体的最新报道说,它已经赶超香港巴黎,位居第二,仅次于东京。
1998年俄罗斯爆发经济危机,中产阶级遭受重挫,收入大大下降。但在莫斯科,危机的后果似乎并不严重,人们还是一样吃喝玩乐。莫斯科人想得开,有钱就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社会保障比较好,病有所医(连外国人在那里叫急救车都是免费服务),老有所养,孩子教育多半还是靠国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乐观的性格。莫斯科人的信条是:每个人只活一次,就该活得潇洒痛快,及时行乐。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