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报从另一层面评布什访华
三十年前 对付苏联
三十年后 牵制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2月24日文章】题:美国总统30年后的访华立场发生逆转
在东亚3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一方面对中国的教科书展开批评,另一方面在回国途中又特意选择从俄罗斯上空经过来显示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这些都表明了冷战后在已成为美国外交焦点的对华和对俄这两个重要关系上的明显不同。尼克松30年前的访华被认为是谋求牵制苏联,而此次布什访华则可以认为是一次牵制中国的访问。
当时,尼克松政府访华的根本目的是对付苏联,即通过与中国改善关系进一步抑制已经不断恶化的中苏关系,以促使苏联改变态度;而30年后的此次访问可以说是要牵制中国。
例如,着眼于尼克松访华30周年,中国方面强调了美中友好关系。而布什总统却强调宗教自由等中国方面不愿谈及的人权问题,表明了两国之间的基本价值观不同。
尤其是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布什总统还对中国的教科书进行了批评。美国总统如此严肃地批评其他国家的教科书,这还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美国CNN特别提到上述问题,并对总统的批评进行了多次介绍。CNN报道说,总统就“美国联邦调查局镇压工人”这种中国最新教科书的表述提出批评说,“歪曲现状,应该订正”。
谈到友好 姿态得体
涉及分歧 用词谨慎
【美国《纽约时报》2月23日文章】题:中美两国仍然持积极态度,但进展不大(记者康锐发自北京)
布什总统在访华中向中国人介绍了自由和宗教信仰的种种好处,还不止一次提醒人们说,美国保证帮助保卫台湾。他没有回避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并敦促中国停止出口导弹技术。他还预言,民主最终将在这个共产党国家取得胜利。
华盛顿和北京显然都认为,强调积极的一面是符合共同利益的。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茨·吉尔说:“双方看来都得出如下结论:彼此争吵至少现在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两国领导人都没有掩盖双方在台湾问题、武器销售、人权等关键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双方在亲切的交谈中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但用词都非常谨慎。不过,各方似乎都决意把这些基本问题看作大国之间有得有失的正常交往的一部分。
在公开场合,布什做得非常得体,他对1975年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令人惊奇的进展”感到好奇。他称中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是一次向世人展示其最好一面的机会。
在两国领导人作出友好姿态的同时,有种种迹象表明,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可能引发激烈冲突的严重分歧。
两国领导人都使用了截然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台湾问题。江泽民主席说,他感到高兴的是,布什在私下会晤时赞同“一个中国”原则。
布什则一再谈到美国支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没有说“统一”是必然结果。
美国官员希望就中国停止出口导弹技术问题达成协议。但是,白宫官员说,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关会谈将继续下去。双方都没有公开说,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美国官员经常说,武器扩散是其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即使他们对本周缓慢的进程感到失望也不会对此进行公开批评。
借助演讲 语中带刺
归美去也 两手空空
【法国《解放报》2月23日至24日合刊文章】题:布什大胆对北京说一些带刺的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访问北京的第二天发表了一些更具政治色彩的讲话。他在经过精心挑选的清华大学学生面前有了发表演说的机会。
布什为美国的社会和制度进行辩护,特别强调了美国的选举权、法制和宗教自由。
关于台湾问题,美国总统表示,“一旦台湾受到挑衅”,华盛顿会对它进行保护,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美国领导人在中国领土上发表这样的看法,此说法立即得到了台北的欢迎。但是,布什也重申了美国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种花招并没有损害此次访问从总体上来看还算积极的调子,尽管布什两手空空地离开,既没有达成他所要求的有关导弹技术扩散的协议,也没能解决与中国的“大豆之战”问题。
【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22日文章】题:布什向中国人兜售美国价值观(记者迈克·艾伦和潘公凯发自北京)
布什总统今天敦促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继续进行其历史性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接受美国的自由、宗教信仰和家庭观念。
布什上个月在发表国情咨文演说时曾宣布要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宣扬美国的价值观与恐怖主义作斗争。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发出的呼吁便是上述运动的一部分。
布什称赞了中国的政治自由化。他说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他承认中国正在数百万乡村进行选举试验,但他向中国施压,要求把选举扩大到全国范围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