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谋私但凡得手 哪管国库空空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2-2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谋私但凡得手 哪管国库空空 【墨西哥《全球化》月刊1月号文章】题: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祸根是外债 同40、50、60年代相比,今日之阿根廷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它'...

谋私但凡得手 哪管国库空空


【墨西哥《全球化》月刊1月号文章】题: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祸根是外债
同40、50、60年代相比,今日之阿根廷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它作为边缘工业强国的地位衰落了,大多数阿根廷人的生活今不如昔。从军人开始执政的1976年到2001年,阿根廷的外债增长了近20倍,由80亿美元增长到1600亿美元。在这段时间内,它偿还债务2000亿美元,也就是说,是1976年外债的25倍。
阿根廷最充分地显示了第三世界债务的灾难性。偿还外债成为财富转移的一个可怕的渠道。这个渠道很简单:国家从财政收入中拿出越来越多的钱偿还外债。谁是阿根廷国家偿还债务的接受者?是国际金融机构,它们占阿根廷外债偿还额的80%以上。最可恨的是阿根廷资本家通过欧美金融市场购买本国的债券,在外债偿还额中分一杯羹。
阿根廷资本家在军政权时期债台高筑,然后又将借来的钱投放国外,造成资本外流。据世界银行统计,仅在1980年—1982年资本外流就达到210亿美元。阿根廷资本家得到的最大礼物是他们的债务到军政权末期由国家承担下来了。公有企业的债务也由于军政权的决定而增加了,后来的历届政府以公有企业欠债为借口,对它们实行私有化。在私有化之前,它们的债务由国家承担下来。在这种情况持续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国家财力衰竭,工资和社会福利锐减,失业人数猛增,贫困人数越来越多,国库空虚。
阿根廷外债暴涨时期是魏地拉将军独裁时期(1976—1981年)。为了得到私人银行的贷款,当时的政府要求公有企业向国际私人银行借债。通过这些牺牲一部分国家主权的借贷,公有企业成为国家非国有化的主要对象。
例如,阿根廷的最大公有企业——石油矿藏管理局被强迫借外债,尽管它拥有足够的用于自身发展的资金。1976年3月24日政变时,石油矿藏管理局的外债是3·7亿美元,7年后,军政权结束时它的外债增加到60亿美元。
这些外债几乎没有一分钱进入石油矿藏管理局的金库,它们都被军政府截留了。在军政权时期,石油矿藏管理局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0%,员工由4·7万人裁减到3·4万人。为了增加军政府的收入,它将石油销售收入中分配给该公司的钱裁减了一半。而且,石油矿藏管理局被迫将自己开采出来的原油交给壳牌石油公司和埃索石油公司提炼,虽然它有炼油的能力。
军政权的经济政策负责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阿根廷国家大举借债辩护,说这样做将增加外汇储备,这些储备可用于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如果经济管理得当,外汇储备应该通过扩大对外贸易来增加,但军政权的外汇储备增加却来自它的外债。
这些储备不是由中央银行来管理与控制,从北方国家借来的钱又被立即存放到借款银行里。这种储备在1979年有83%被存放到境外银行里。外汇储备增加到101亿美元,在外国银行里存款也增加到84亿美元。而存款的利息低于外债利息。
当局这样做有3点理由:1,拿到银行回扣而个人致富;2,外汇储备增加,就可以增加进口,特别是进口军火;3,经济开放和借债政策提高阿根廷在主要工业化国家面前的资信水平。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也乐于支持阿根廷军政权的经济政策,因为外债中的一大部分钱存放在美国银行里。
后来的梅内姆政府在1990—1992年推行普遍私有化政策,使一大部分国家财产被拍卖。这样造成的损失估计为600亿美元。梅内姆以公有企业债务沉重作为私有化的借口。梅内姆委托美国的美林公司对石油矿藏管理局的资产进行评估,美林公司故意将石油储量低估30%。私有化以后,那些以低价购买该公司股份的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