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痛苦阴霾下的伟大天才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2-18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痛苦阴霾下的伟大天才 &nbsp 【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1月5日一期文章】题:超人首先是人,眉题:纪念维克多·雨果诞辰200周年(作者 让—路易·'...

痛苦阴霾下的伟大天才


 






【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1月5日一期文章】题:超人首先是人,眉题:纪念维克多·雨果诞辰200周年(作者 让—路易·塔博尔)
只要不是在过隐居生活,没有人不知道法国正准备举行的大规模庆祝活动,纪念雨果(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桑松)诞辰200周年。雨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谜很难完全揭开,因为雨果的履历有假,甚至他还给自己虚构了几个不可能存在的先辈,修改了几首诗的创作时间。但是,现在我们对雨果有了更多的了解,进一步知道了他的童年(他的童年并不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幸福),他内心的痛苦,他的亲人(他的许多亲人很早就死去或者变疯),他在泽西岛时的情况(他在那里曾迷恋“灵动桌”,与耶稣、穆罕默德对话)和他的风流韵事。这就是戴着荆冠的雨果。
童年多坎坷父母劳燕飞
1801年5月,在法国孚日山脉海拔1008米的多农山,维克多·雨果的母亲怀上了他。在去往贝桑松的路上,要到一个新岗位就职的营长利奥波德·雨果让妻子索菲在山上歇歇脚。在接连生过两个孩子(阿贝尔和欧仁)后,年轻的索菲不想再要孩子了。但她太了解她丈夫了,所以预料到了这次“歇脚”的结果。9个月后,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降临到这个世上。
索菲对这个新生儿倾注了所有的爱,却永远不能原谅利奥波德“强迫”她怀上雨果的行为。索菲·特雷比谢并不爱利奥波德,她嫁给他只是因为不想独身。这种可怕的误会影响着他们的关系。因此,维克多·雨果的出生不是那么令人欢欣,而他却竭力想抹煞这一点。在《一位终生见证人眼中的维克多·雨果》一书中,雨果极力美化他的父母和自己的童年。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利奥波德非常爱他妻子,但他越来越沮丧。索菲雍容华贵,看不惯利奥波德(他手下的人称他为“布鲁图”)粗鲁的大兵式行事方式,而更欣赏利奥波德的一个同事———维克多·法诺德拉奥里将军。
维克多·法诺德拉奥里同雨果家关系密切,甚至成了小维克多的教父。1802年冬季,利奥波德失宠,被派到马赛任职。利奥波德要索菲到巴黎各部为自己申冤。但他没想到的是,索菲去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法诺德拉奥里将军。索菲与法诺德拉奥里将军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恋情,直到法诺德拉奥里因卷入一场反对拿破仑的阴谋而被捕并被处死,这段恋情才结束。
在这10年间,利奥波德夫妇关系破裂,利奥波德与另外一个女人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勒索金钱、肮脏的交易、起诉、孩子们回到母亲身边——1815年2月发生这令人难以忍受的一幕时,雨果将军甚至朝坐在证人席上的妻子的脸上吐唾沫。法庭宣判两人分居。维克多·雨果和两个哥哥在不回家的父亲和受人尊敬的母亲之间左右为难,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些经历。
大器宜早成少年意气发
“我的童年是在书堆里度过的。”维克多·雨果将自己的文学造诣归功于母亲,她母亲思想的开明和知识的广博在当时是少见的。1809年雨果一家在弗扬蒂讷定居后,这一家的长子阿贝尔在学校寄宿,两个小一点的孩子——欧仁和维克多则就读于圣雅克街的一所学校。有个名叫拉里维埃的老师教他们一些启蒙知识以及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基础。
阿兰·德科讲述了雨果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他坐在一张课桌旁,拉里维埃走到他旁边把字母指给他看。小维克多打断老师的话,在打开的课本里指出拉里维埃正在拼读的那页,大家才知道维克多已经识字。他完全是在看书时自学的。然后维克多又很快学会了写字和拼写。第一学期尚未结束,拉里维埃就让维克多听写出了全篇的《新约全书》,维克多只犯了一个拼写错:拼写boeuf一词时漏写了字母O.”当时雨果仅7岁。
两年以后,索菲带着儿子到了西班牙,因为雨果将军被提升为阿维拉和塞哥维亚的军区司令,这正是要他出钱供三个孩子上学的好机会。一天,欧仁和维克多在桌子上看到一些书,妈妈吩咐:“你们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西班牙语。”6个星期后,兄弟俩已经可以用西班牙语对话了。到了西班牙后,哥俩寄宿于一所修道士开办的天主教寄宿学校。他们很快受到了修道士和其他许多人的赞扬。另外,他们可以流利地用西班牙语阅读和讲话。
此后不久,维克多与母亲、哥哥回到了巴黎。1816年7月10日,14岁的维克多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成为像夏多布里昂一样的人。”1817年,这个少年奇才在法兰西学院诗歌比赛中夺冠。1819年,维克多凭借两首诗歌在百花诗赛中夺魁。
多情反遭弃游戏红粉间
维克多·雨果很早就是一个多情种。8岁的时候,他在巴黎认识了邻居阿代勒·富歇。这两个孩子建立起了柏拉图式的恋情关系。1819年4月26日,他们秘密地订了婚。年轻的维克多发誓一定要以童男之身迎娶阿代勒。1822年,维克多与阿代勒结了婚。他对阿代勒的这份疯狂的爱一直持续了10年。在这10年里,维克多克制了自己的种种冲动,没留下任何艳史。在这10年里,阿代勒拒绝了维克多的爱意,与一个朋友圣伯夫相好。
维克多发现了妻子的秘密后,在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那里找到了安慰。1833年,维克多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下面是他于1834年3月7日写给朱丽叶的一封情书:
“我爱你,我可怜的天使,你深知这一点,但你还是希望我给你写信。你是对的。我们应当互相爱对方,应当把这种爱告诉对方,我们应当亲吻彼此的嘴、眼睛……你是我深爱的朱丽叶。当我忧伤的时候,我会想到你,就像在冬天想到阳光;当我欢欣的时候,我会想到你,就像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想到荫凉。朱丽叶,我全身心地爱着你。你年轻得像个孩子,贤惠得像位母亲,我要用全部的爱将你包围。吻我,美丽的茹茹!”
“茹茹”是维克多对朱丽叶的昵称,朱丽叶于1883年去世,他们俩的爱情故事长达50年!
尽管离不开“茹茹”,维克多还是想“去别处看看”。被维克多“征服”的女人名单有一长串。1841年,维克多认识了奥内的妻子、小他20岁的莱奥尼·比亚尔。1845年7月2日,维克多与莱奥尼被人当场抓获,而当时他已当了两个月的上院议员。共和党报纸公开嘲笑维克多说:“一个成功的著名人物被人发现与一名画家的妻子通奸。”这简直就是一出闹剧。
此外,维克多·雨果还有其他情人:演员艾丽斯·奥齐(是他从儿子夏尔手中夺来的)、悲剧演员拉谢尔小姐、上流社会的热内特夫人以及诗人路易丝·科莱。后来在流亡到欧特维尔时,维克多让人安排女佣与他住同一楼层。他在写作的间歇占有她们。
维克多将自己极少部分荒唐事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用某种“编码”语言(通常是西班牙语)描述一些细节和他风流的代价。维克多年纪越大,对女人的需求就越多。朱丽叶曾痛惜地说:“他疯狂地追逐新鲜的肉体。”医生建议维克多不要老去找“年轻女人”,他却依然我行我素。直到1885年,死亡才使维克多停止了他疯狂的“性趣”。
何堪丧子痛可怜父母心
两个儿子英年早逝,第一个女儿溺死,第二个女儿进了精神病院——维克多的一生经历了这么多不幸!除了“阿代勒二世”(这样称呼她是因为雨果夫人也叫阿代勒),维克多·雨果所有的孩子都先他而去了。
最先死去的是维克多钟爱的女儿莱奥波尔迪娜(雨果对她的昵称是“迪迪娜”)。1843年夏天,刚与夏尔·瓦克里结婚的莱奥波尔迪娜到勒阿弗尔度假。维克多·雨果当时正在“第二夫人”朱丽叶·德鲁埃的陪同下游览比利牛斯山(维克多允诺每年夏季带朱丽叶出游以回报她的忠诚)。奇怪的是,旅行结束时,维克多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些不祥的念头:“我的心中有死亡的阴影。”1843年9月9日,当他在一家小旅馆里等车时,偶然从报纸上看到5天前他的女儿与其丈夫以及她腹中的孩子一起淹死的消息。对维克多·雨果来说,这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此后他一直未能从这个打击中完全复原。许多年之后,他依然会在夜里听到女儿的声音。莱奥波尔迪娜的鬼魂一直伴着维克多·雨果,直到他进入坟墓。
维克多在生前还失去了两个儿子,但比起莱奥波尔迪娜的死亡,他们的去世少了些许悲剧色彩:1871年,夏尔中风而死;1873年,弗朗索瓦—维克多患肺炎死亡。至于维克多·雨果的二女儿“阿代勒二世”,她脾气古怪,经常不在家,最终由于失恋导致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1915年去世。 
寂寥无行处偏向鬼神求
1853年秋天,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两年后,雨果一家流亡到泽西岛上也有一年时间了。虽然全家人仍在一起,但维克多·雨果还是感觉到某种忧虑的情绪随着坏天气季节的来临而到来。冬季在这个岛上能干什么呢?
这时,一个朋友———德尔菲娜·德吉尔拉丹来到这个岛上,立刻受到了雨果一家的款待。他们向她打听:巴黎人现在都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到达的第一天晚上,德尔菲娜就告诉她的东道主说,现在巴黎流行“灵动桌”(招魂时使用)。第二天,雨果一家就买了一张独脚小圆桌,大家围成一圈。几分钟后,桌子动了一下。德尔菲娜对“灵动桌”的效果非常满意,返回了巴黎,让她的朋友们在岛上陷入了一种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兴奋中。
此后每天晚上,维克多·雨果都要讯问桌子,与它对话。桌子起初很羞涩,后来胆子大起来,最后跳起了踢踏舞。诗人与鬼魂交流起来,先是与死去的女儿———亲爱的莱奥波尔迪娜的鬼魂交谈,后来又与夏洛特·科尔代、马拉、塞万提斯、夏多布里昂、马丁·路德、犹大、伽利略、卡廖斯特罗伯爵以及穆罕默德的鬼魂交谈。他听到穆罕默德的鬼魂胡言乱语道:“天主教是夜之壁,希腊正教是雪之城,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是肉之墙。任何宗教都不会长久。”1855年10月7日晚上,一名来访者突然抽出一把刀扑向夏尔·雨果。第二天,这个可怜虫就被送进了当地的一家精神病院。这个插曲使维克多停止了与鬼魂的交流,抛弃了那些离奇的怪念头。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