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百年轮回”
【俄罗斯《消息报》2月7日文章】题:莫斯科的变迁
光阴荏苒,从苏俄、苏联到民主制的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在20世纪中频繁地变换着首都的角色。
每更替一个朝代,莫斯科的建筑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带有明显前朝烙印的建筑被夷为平地,废墟之上,新时代的地标性大楼拔地而起。
苏俄时代的首善之区
在苏维埃政府做出迁都莫斯科的决定之后,列宁提出三个办公地点供选择。斯维尔德洛夫最终相中了克里姆林宫。于是,人们迅速开始拆除宫中及周围沙皇及其臣子们的纪念碑。为纪念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罗斯三百周年而立起的方尖碑被改成了共产主义先驱者纪念碑。斯科别列夫将军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苏联宪法碑。而在苏联帝国分崩离析后,立在此处接受万众瞻仰的又成了莫斯科的创建者尤里·多尔戈鲁基。
当时,政府下令修复中国城的古老城墙和红场上的喀山教堂。列宁亲自要求对克里姆林宫的各座塔楼进行修复,并且保留沙皇时代的双头鹰图案,希望藉此表现共产党人同样尊重历史遗产,以安抚流亡海外的国人,并获得国际承认,最重要的是争取外国贷款,真可谓用心良苦。
苏联帝国跳动的心脏
列宁去世后,为他兴建了独一无二的墓地,供世人凭吊。莫斯科河畔金碧辉煌的救世主大教堂被强令拆除,先是被辟为第三国际的书记处,后来又成了苏维埃宫的所在地。列宁墓和苏维埃宫成为苏联意识形态的标尺,市中心所有广场和建筑群都以此为范本,扩散开来。按照政府初衷,带有浓郁中世纪风情的市中心将被改建,并计划拆除花园环路内部40%的建筑。为实施将红场扩宽一倍、卢比扬卡广场扩宽两倍、阿尔巴特广场扩宽4倍的庞大计划,连古色古香的历史博物馆和商业中心都在拆除之列。同时,克里姆林宫内拆除了19世纪兴建的若干大厅,新建的苏联最高苏维埃大厅与旧建筑群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50年代,在市中心出现了7座以莫斯科大学主楼为代表的宏大建筑。其出现只是因为当时纽约开始修建联合国大楼,杜鲁门亲临致词并为之奠基。一向每事必争的斯大林岂能甘心,这项莫斯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造楼计划便全面铺开了。
民主俄罗斯的中心
苏联解体后,克里姆林宫又为拆除苏联时代建筑、重修19世纪宫室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其四周坐落的都是重权在握的政府部门,如财政部。俄罗斯75—80%的金融资本都集中在莫斯科。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列宁时代。中央银行的新楼与克里姆林宫近在咫尺,咄咄逼人,挡住了沿河地区投向古老城区的视线。1931年被拆除的救世主大教堂得以重建,而且规模更大。一旁竟然出人意料地立起彼得大帝的纪念碑。十月革命前,此处矗立的是亚历山大三世纪念碑。如果说他是以和平沙皇的名声载入史册,彼得大帝则是以帝国缔造者的身份名垂青史。看来,一切都在轮回。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