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好日子还在后头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1-0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好日子还在后头 &nbsp&nbsp&nbsp 【美国《新闻周刊》2002年特刊文章】题:高技术将再度崛起(作者 哈尔·瓦里安) 新经济既然几乎已被人遗忘,'...

好日子还在后头


   
【美国《新闻周刊》2002年特刊文章】题:高技术将再度崛起(作者 哈尔·瓦里安)
新经济既然几乎已被人遗忘,就有必要指出新经济的精髓仍然完好无损。关于因特网将带来持久繁荣的黄金时代并告别商业周期循环的说法只是吹牛皮。但是,如果把新经济更加现实地定义为有希望通过技术使生产力大大提高,那么,证明这种说法的迹象现在刚刚开始出现。
上个千年最后几年的技术繁荣其实包括三次繁荣,每次都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一次是由1996年通信业解除管制推动的,将具有持久影响。另一次是1998—1999年“Y2K”(计算机千年问题)引发的,使支出出现短期高峰。第三次是1999—2000年的因特网泡沫,这留下了往往被人忽视的遗产:一代通晓网络的技术专家,他们的才干今天将把因特网生产力的提高扩展到技术行业以外的领域。
理解新技术生产力和盈利率的关系非常重要。如同信息技术一样,运河、铁路、汽车和无线电显然对经济的生产力有所贡献。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下,竞争往往会使利润下降。生产力的增长最后使价格降低,生活水平提高。某些投资者———特别是早期的投资者———成绩不错。但是,后来者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后遗症。
网络公司刚刚垮台后的日子特别动荡,这是有原因的。在这种技术繁荣下,试验的对象不是活塞和车轮,而是像超文本链接标志语言(HTML)这样的计算机协议。只需触动一下按钮就可以让软件代码在全世界快速漫游,无数程序员都可以利用这些代码创建新的网页、聊天室、搜索引擎等等。由于进入条件如此简单,这出“戏”可以迅速上演。竞争异乎寻常地激烈,使价格降到底线,利润甚至更低。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对我们来说,因特网成了一种便宜而无处不在的通信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它寻找信息,做各种事情。
对电信业统治地位的疯狂争夺远远没有结束,而且在向全球各地蔓延。中国正在绕开老式的铜线,直接走向光纤和蜂窝服务。非洲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尚待开发的市场。利用乡镇企业家在孟加拉的乡村地区提供蜂窝电话服务的GrammeenPhone体现了生产力增长的潜力。这种电话利润极高,达到每年1200美元,是孟加拉城市电话收入的3倍。它们还具有无穷的社会价值。农民可以查询各种作物的价格,父母可以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联络,病人可以寻求医疗帮助。
目前的任务是把有用的信息与垃圾分开,并迅速把它们送到适当的人那里。早在1912年,当福特正在试验生产线时,包括亨利·福特本人这样的最高管理人员也待在工厂车间里调整生产线。他们为生产力带来的巨大进步促成了今天的大规模生产。如今,在线系统设计人员正在不断利用网页和内部系统把它们变得更加快捷好用。
目前的经济放缓不会减慢这个过程。“9·11”带来的震荡也不会。艰难的日子在激励大家寻找更便宜也更聪明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提高生产力的核心。例如,为了取代昂贵的空中旅行,经理们可能会寻求更好的视频会议技术。
自然,公司将试验所有这些他们早在90年代末就已购买的技术。他们需要能够利用这些技术的人,网络泡沫的破灭解放了许多富于才智的员工。网页设计师和数据库管理员可能在旧金山供过于求,但在底特律却仍然抢手。随着人才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有望看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增长散播到经济的各个部门。许多这一类的成本节约都将各具特点或平淡无奇:比如,小饭馆把收银机打出的收据与食物定单联系起来,以节约库存。以前,只有大型快餐连锁店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任何拥有一台个人电脑的人都有这个本事,只要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小小的生产力提高将积聚起来。就像电动摩托在上个世纪前半期几乎成为每种装置的一部分、集成电路在上个世纪下半期成为各种产品的一部分,信息管理将在未来10年成为各行各业的一部分,无论这个行业的大小。
因此,在我们不适当地称作新经济的东西里还有足够的动力。信息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可能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世界各地,而不会孤立地存在于美国的“高技术”公司。这将是对旧行业的挑战,但是,如果需要,旧行业也将得到帮助。不久,许多失业的技术人才可能会重新找到工作,要么在“旧经济”里,要么在中国或孟加拉这样遥远而仍然急需技术专家的地方。
遥远的未来一片光明。技术股票不会在短期内回到90年代那么高的水平。但是,技术将继续大力促进经济增长,如同过去200年那样。最好的日子尚未来临。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