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2-18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中国社会时尚20年 从喇叭裤到轿车、从《龙的传人》到《一无所有》、从“倒爷”到“'...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中国社会时尚20年

从喇叭裤到轿车、从《龙的传人》到《一无所有》、从“倒爷”到“款爷”、从出国潮到“洋土包子”……这世道是怎么了?真是—
【香港《镜报》月刊12月号文章】题:中国社会时尚二十年(作者 南文英)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老舍先生曾把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变化浓缩到他的名著《茶馆》里。从时尚的角度看,与前80年比,20世纪后20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尤甚。
喇叭裤、鹤翔桩及《龙的传人》
二十多年前,中国人刚刚从文革的噩梦中惊醒的时候,一统中国服装时尚的还是“毛式中山装”。不满足当“蓝蚂蚁”和“灰蚂蚁”的年轻人,穿穿绿军装就算是“领导新潮流”了。没有多久,就看到身穿喇叭裤,手提“三洋”双卡收录机的年轻人在大街小巷招摇过市。这些年轻人的感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好“酷”啊!
随后,红茶菌、鹤翔桩和泡图书馆又成了中国流行的时尚。当专家鉴定红茶菌未必有利于健康以后,泡满红茶菌的大小玻璃罐就从千家万户的橱台里消失了。鹤翔桩气功虽然风靡全国,但是没有哪位“大师”出来当头子,更没有因练鹤翔桩或发财或致死或自焚的丑闻。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道出年轻人“文盲加流氓”的悲剧的时候,刚刚恢复的大学入学考试的试卷上,“刀、枪、剑、戟”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的答案的时候,年轻人痛感文革10年在文化教育上的失落。为了考上大学,也为了补上本应得到的教育,他们在图书馆门前排起了长龙。1978年和1979年,许多年轻人每周泡图书馆的时间长达25个小时。
进入80年代,最早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新时尚是英语热和台湾校园歌曲热。国门刚开,人们渴望认识外部世界。种类不多的外语教材和辞典,刚在新华书店上架就很快告罄。《英语900句》和《跟我学》成了最畅销的书。
继港台传来的一曲《龙的传人》响彻神州大地之后,听惯了进行曲式歌曲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流行歌曲也并非全是靡靡之音。《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等轻松欢快、略带伤感的台湾校园歌曲,令大陆人的耳目为之一新。台湾校园歌曲热还没有过去,节奏感极强的迪斯科音乐又席卷了中国。此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也在孕育着。
顾城等人的朦胧诗,在地下流行多年后,在文学上取得了合法的地位。1982年《诗刊》成了最抢手的文学刊物。那时的文学青年怎么也不能想到,他们崇拜的中国朦胧诗“祖师爷”顾城后来会绝命新西兰。
《霍元甲》、“生猛海鲜”和琼瑶
80年代,包括彩电、冰箱和洗衣机在内的“八大件”的梦想,渐渐地在寻常百姓家变成现实。在彩电前,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女排姑娘们的成就欢喜若狂过;也为香港摄制的连续剧《霍元甲》沉湎过。随着这个剧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唱遍大江南北,即使在北方小城镇,也可以看到孩童们念叨着蹩脚的粤语,在街头巷尾比划着霍大侠的招式。那时,好莱坞尚未占领中国市场,但一场《少林寺》使李连杰比好莱坞的影星还紫得可爱。
80年代中期,北方的个体户们拥向南方,把深圳珠海各种档次的时装,成包成包地批发到北方;珠江三角洲的商人们把生猛海鲜酒家开遍了全国。这时,以生猛海鲜为代表的粤菜,拉动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高消费的饮食潮。“生猛海鲜、天天空运”,霓虹灯下,先富起来的万元户们摆够了谱。“公仆”公款猛撮海鲜的时候,“人头马”也是少不了的。即使生猛海鲜被“四菜一汤”取代以后,酒楼老板的腰包也没见瘪多少。
填满文化商人腰包的是盗版书。继金庸小说风靡全国后,琼瑶和三毛的言情小说又赢得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泪。尽管全国至少有二十多家正式的出版社出版了琼瑶和三毛的小说,盗版商的印刷机也没闲着。盗售歌曲录音带的也从邓丽君那里发了洋财。
“下海”、“打工仔”和出国潮
80年代中期前,中国社会时尚的变化还主要表现在人们文化上的饥渴。到了1986年后,人们开始更务实了起来。人们见面用“下海了吗”代替“吃了吗”互相问候。“工厂”被“公司”代替。老太太排队错把股票当公债买,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神话,在中国土地上成为现实。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禁锢中国人多少年的户籍制度松动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国内移民大潮兴起了。知识分子去海南深圳“开发”,世代束缚在黄土地上的农民南下打工。不久,广东话词语“打工妹”、“打工仔”流行全国。每年几千万流动人口压得中国铁路网气喘吁吁。
继国内移民潮兴起的是出国潮。1981年全国只有不到300人参加“托福”考试。两三年后,在主持考试的北京语言学院大门前,就出现了几千人连夜排队报名的壮观景象。如今,报考各类出国考试的人数蹿升到每年23万。成千上万没有或无力参加考试的,则到日本当“就学生”,到澳洲当“语言生”。当不了什么“生”的,就偷渡。随后,反映这些中国人在外为安身立命而挣扎的文学作品,诸如《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人在澳洲》等相继问世。
“倒爷”、“侃爷”及崔健
到80年代中,中国人更加关注“形而下”的物质利益。当年知识界的骄傲、“摘取数学王冠上明珠”的陈景润早已被人淡忘。大款们腰里挂着一公斤重的“大哥大”,挎着“小蜜”招摇过市。而大学教授只配在自由市场买处理菜。“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价格双轨制,创造出了中国特有的时尚词语:“倒爷”。
文化人也开始玩世不恭起来。王朔和其他的人们用玩世的语言“侃”了起来。随着王朔小说和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的流行,全中国人都跟着“侃”。当中国人正在侃着如何“过把瘾就死”的时候,第一家卡拉OK厅在广州悄然开张。人们在侃完大山之后,又追随日本人的时尚,去夜总会OK一番。
1986年以一曲《一无所有》开创了中国音乐摇滚时代的崔健,1989年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亚洲流行音乐比赛上获大奖。崔健题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摇滚音乐会后,崔健迷们开始蔑视港台流行音乐的媚俗。
90年代初,“市场经济”成了人们口头最流行的时尚词语。当股民谈股论股成了最新时尚,人生的大喜大悲伴随着股价的大起大落。“个体户”这个名词已经被“大款”所代替。“万元户”已经谁也不再稀罕。
“款爷”们谈完生意就去“洗头”、泡“小蜜”。“小姐”这个词因为有了新的含义,洁身自好的女士们开始拒绝使用。“包二奶”也不再是港台人的专利,“二奶村”也不仅仅是深圳所特有的景点。早在“二奶现象”还是“新鲜事物”的时候,中国社会的“阴阳大裂变”就已经开始。1980年中国的离婚率还只是1·2%。之后这个数字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着,到1990年达到10·2%!进入90年代,离婚率持久升温,特别是在最开放的广州和上海。西方社会学家看到这里的数字也目瞪口呆。社会上流传着一个时尚的说法:“结婚是典型错误;离婚是幡然醒悟;再婚是执迷不悟;不婚是大彻大悟。”
人们对婚姻的信心不如以往,但并不妨碍他们着了魔似的拍婚纱照。婚姻尽管不很美满,也得有个好包装。大小城镇婚纱影楼的霓虹广告,比中国人的婚姻更要光彩照人。在镜头前来个“玉体横陈”,说是要留下“青春永驻”。
轿车、传销和怀旧
当“面的”像蝗虫一样铺满北京街头的时候,“致富光荣”的第一代已经拥有了像天津大发一类的汽车。1994年,大发被桑塔纳取代,媒体又展开了“轿车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讨论。当年,上海发行了第一张百货购物信用卡。至今,各专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达500万张。一时,“潇洒刷一回”的“刷卡”派头,成为又一社会新时尚。
到了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一炮走红。对谁都可以“说不”,不一定要走国际路线。但对进入中国的美国佬传销生意,没人说不。中国人又一窝蜂地“抓紧本世纪末最后一次发财机会”,搞起传销大串联。这回可不像股票,有人亏来有人赚。玩传销的几乎都栽了进去。
在世纪末的中国,文艺上谁也红不过《还珠格格》和《上海宝贝》,小燕子把“格格”的热浪吹过海峡横扫宝岛;把“宝贝”当成浪女,盗版商也大大地赚了一笔。
1997年,山东画报社出版的《老照片》,把一股怀旧风吹过神州大地。继收集《毛语录》、像章、粮票、布票这些历史陈迹之后,老家具、老电影、老服饰、老情人都成了新时尚。的士司机们挂起了毛泽东的照片,祈求他老人家保佑行车安全。老知青带着已成年的子女到故地访旧。《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开》等50年代在中国流行的苏联歌曲,又在大街小巷回荡。
旅游、上网和“洋土包子”
90年代末期,中国人开始出门花钱而不光是挣钱。在80年代以前,中国只有两类人出门旅游。一是公款出差开会兼观光的;一是倾多年积蓄旅游结婚的。到1998年,中国人消费支出的1/5用在出门旅行上。乘飞机是父辈和祖辈们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甚至有人有了私人飞机。买不起飞机出得起钱的,也可以到飞行学校“潇洒飞一回”。
不出门旅行的时候,可以去逛吧。90年代末,“吧”文化在中国火爆了起来。网吧、的吧、布吧、陶吧、琴吧、氧吧等等西方酒吧文化在中国的派生物,再次证明了“洋为中用”和“拿来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洋伟哥还没有在神州登陆,“伟哥食府”、“伟哥羊肉煲”、“伟哥开泰”等不同名目的食品加药品,已经叫得震天响。害得制造洋伟哥的美国辉瑞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不得不改用“万艾可”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被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取代没多久,“电脑、住房、汽车”又成为90年代人们追求的新时尚。喇叭裤、呼拉圈是西方人六七十年代的时尚,中国人到了八九十年代才享用。如今,中国人早已赶上并领导着世界时尚新潮流。当人类刚刚进入网络时代的90年代中期,中国网民数目就开始发了疯似的狂长。1999年,上网人数翻三番,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网络大国。手机也不示弱。几年前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在连看自行车的阿婆也拿着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的手机“领导着时尚新潮流”。
“出国”几年的中国人回到故土,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洋土包子”。国人称他们有“三气”:穿着“土气”(赶不上国内服装新时尚);说话“洋气”(话语中加着洋文);出手“小气”(没有国人花钱时的气派)。留洋不再光彩,这世道是怎么了?真是“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得太快”。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