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不衰的肥皂剧
长盛不衰的肥皂剧
人们称那些日复一日、无穷无尽、演绎悲喜的电视连续剧为肥皂剧。尽管剧情的雷同单一、构思的疏漏百出、演员的做作矫情经常遭到评论家的无情针砭,但据统计,在生活殷实的国家,每个家庭一天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长达7个小时。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俄罗斯《总结》周刊11月27日一期文章】题:肥皂剧是怎样出炉的(作者 尼古拉·济明)
锁定家庭主妇
延续广播时代的思路,肥皂剧最先争取的观众是专职的家庭主妇。在二三十年代,电台为她们灌录了15分钟一集的日间广播剧,每集结尾处所设置的悬念总是令人欲罢不能。有趣的是,当时的赞助商和广告客户大多为生产肥皂、洗衣粉等洗涤用品的公司,肥皂剧也因此而得名。
收听肥皂剧是当时家庭主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连二战时期,还有40%的女性听众坚持了这一爱好。50年代初,随着电视的蓬勃发展,电视剧开始成为她们的新宠。其早期代表作是《玛·珀金斯》。它从1933年开始在电台播放,1942到1960年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搬上荧屏。27年间,其女主演一直是维吉利娅·珀恩。第一次扮演角色时,珀恩还是23岁的妙龄女郎。她一共演出了7065集,获得了对于当时其他演员来说近乎天文数字的年薪———5万美元。这样悠长的艺术生命只有肥皂剧天后玛丽·斯图尔特可与之媲美。她所出演的肥皂剧《寻找明天》始映于1951年,直到1986年才剧终人散。
创下经典模式
经过多年成功与失败的洗礼,片商发现每集半小时的长度最为适合。肥皂剧最踊跃的赞助商仍然是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一些当年的肥皂剧竟然“存活”到今天。其无冕之王当推《引路明灯》,自1952年首播以来,至今仍在CBS的黄金时段播出。这些长盛不衰的剧集均出自肥皂剧泰斗伊尔娜·菲利普斯之手。在她的弟子和追随者中,两位名噪一时的写手脱颖而出:威廉·贝尔创作了剧本《另一个世界》,于1964年被CBS搬上银幕;继承菲利普斯衣钵的另一名弟子则是阿格尼丝·尼克森,她是美国广播公司(ABC)麾下的一员大将,其成名之作是《只活一次》和《我所有的孩子》。
由此奠定了肥皂剧的经典模式:固定的演员队伍,没有尽头的家族爱情故事,不以特技打斗见长,而是突出人物的精彩对白,情节发展不温不火,各种冲突层出不穷……专门从事电视剧研究的玛尔塔·诺西蒙森女士指出,自80年代以来,电视剧的变革只涉及了一个方面,即将故事场景从家庭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当然,取材也更为广泛:艾滋病、堕胎、吸毒、同性恋、种族……
抢占黄金时间
目前,电视剧每集的时间已经延长至一小时,并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各台的黄金强档。这是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而不得不迈出的一步。炮制这些剧目的经费对于大电视公司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一周50万美元或是每集10万美元足矣。当然,其中自有玄妙之处。曾经担任过多年电视制片人的布吕芒塔尔在传记中写道,为赢得一定的观众群,一部戏至少需要播放260集,即每年的成本接近3000万,尽管这是综艺节目成本的两三倍,但其广告收益便可弥补一切。一部大受欢迎的晚间肥皂剧,每小时穿插的广告不下20个,而每个长30秒的广告收费2·2万美元。一天的广告收入就足以拍摄五六集肥皂剧了。
全国广播公司(NBC)制作的电视剧行销世界,其3部代表作是《急诊室的故事》、《朋友》和《弗雷泽》。不久前推出的《欣费尔德》也颇受欢迎。但两年前,该剧被福布斯频道购得。福布斯同时还推出了第一部成人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声誉鹊起。
造就影视红星
肥皂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精明的出版商不失时机地推出流行剧集的相关出版物,引得电视迷们争相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荧屏上演员的服装和发型也成为大众效仿的对象。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61%的家庭主妇乐于购买在她们所喜欢的肥皂剧中做广告的商品。
好莱坞与肥皂剧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许多电视剧都是取材于梦工厂的一些经典影片。像1997年推出的令人捧腹的《警察学校》便是脱胎自1984年的同名电影,《他叫尼基塔》来源于1991年的法国影片。另一方面,好莱坞也采取了拿来主义。一些著名影片如《不可完成的使命》(1996年)、10集系列片《星舰迷航记》中都可以看到以往电视剧的影子。
风靡美国的肥皂剧造就了无数明星,他们藉此成名,从而走上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海伦·亨特(至今仍在出演NBC的《为你痴狂》)、迈克尔·福克斯(《家庭关系》)、达斯汀·霍夫曼(《推销员之死》)、简·方达(《玩具设计师》)都是通过肥皂剧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红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