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富国孩子爱吃糖
科威特:富国孩子爱吃糖
本报驻科威特记者 安 江
“叮铃铃……叮铃铃……”门口响起阵阵清脆的门铃声,我拿起房间里的对讲电话问道:是谁呀?电话的另一头传来稚嫩的童声“格里格安,格里格安”(阿拉伯语大意为“给点糖果吧”)。我从住所二楼窗子向下望去,看见大门外站着3个阿拉伯小孩,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袋子,一边抬着小脸向楼上望,一边不停地按着门铃。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来科威特已经整整14天了,我下飞机的那天正值今年回历斋月的第一天,按照科威特当地习俗,从斋月的第14天开始,往后的三天是穆斯林儿童在一年中最向往和欢喜的日子——“格里格安”糖果节。
丰富的庆祝活动
我下楼走出大门一看,刚刚开斋的街面上已有不少往日难得见到的孩子,他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布袋或塑料袋,三五成群地在走街串巷,逐门逐院地敲门索要糖果。每到一处,他们都站在门口向房屋的主人高喊“格里格安,格里格安”,这时主人打开门,一面微笑着向孩子们分发糖果,一面用吉祥的话语向他们表示祝福,孩子们还要唱“格里格安”歌,对房主表示感谢。
“格里格安”一词在各种阿拉伯语词典里是找不到的,科威特当地人对这一节日的来历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它来自埃及,依据是据史料记载,早在法蒂玛王朝时期,当时阿拉伯大军占领并统治了埃及,那时的人们就习惯于在传统的宗教节日和庆典上向孩子们分发糖果,以后随着阿拉伯军团的向外扩张,这种习俗也传到了其它地区并一直延续至今。但也有学者说,古代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长期漂流在外,每年斋月期间返回家乡时,亲朋好友见面时都要说“见到你真高兴”,“格里格安”就是由这句问候语演变而来的。
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糖果节,科威特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各种协会、机构和学校在这三天里纷纷举行庆祝活动,王公贵族们也慷慨解囊出资赞助甚至亲自去捧场,不少外国驻科威特的外交官员也应邀前往,与孩子们同乐。庆祝会上的活动非常丰富,有儿童绘画比赛、拔河比赛,大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教孩子们唱从老辈上传下来的古老民谣,一些艺术家还特意为孩子们表演助兴。
穷孩子的好日子
一开始以为沿街要糖的只是穷人家的孩子,一打听才知道,每逢此时,只要是孩子,不分贫富都可以上街要糖。有钱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还身着华丽的节日盛装,在女佣的陪同下叩门要糖。为了给孩子们过节,有钱人家的母亲们特地用上好的材料为孩子们缝制“格里格安”布袋,有的甚至用金丝线在上面绣出吉祥话和精美的图案,并将缝好的布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用来存放要来的糖果。
富人家的孩子只是按传统习俗过节,其实家里大人早早就给他们备足了糖果。有的家庭还会提前给他们过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们高兴,甚至将“格里格安”节分发糖果的做法搬到孩子们的生日庆典上。
相比之下,反倒是穷人家的孩子更看重这个好日子,因为只有此时他们才能稍稍享有与富家孩子同样的权利,上门索要糖果。也只有这时,深宅大院里的富人才不会像往常那样拒绝穷孩子的要求。一晚上要下来的糖果,够这些穷孩子们好好享用一阵的。
商家赚钱的良机
节日对商家来讲是赚钱的好机会,因为每个科威特家庭都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买糖果和玩具。各大商场里也提前将各种包装的糖果、食品摆上货架,大的竟有面袋子大小,重达4公斤,内装无花果干、核桃等各种坚果、花生、瓜子、巧克力、多种杂拌糖和小甜点等。据悉,每年斋月科威特市场上仅用于“格里格安”节的糖果就高达数百吨,价格根据质量的不同而略有浮动,一般一包4公斤装的糖果售价约3个科威特第纳尔(约合人民币90元)。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格里格安”糖果节所固有的一些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上了年纪的科威特人说,从前人们在这几天,每每听到叩门声或门铃声,心里会感到非常愉快,因为不单单是为了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分发糖果,更主要还是为了聆听孩子们用美妙的歌喉唱“格里格安”歌。而如今市场上到处可以买到灌制好的“格里格安”歌曲录音带,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在保姆的陪同下,身背录音机,在叩开一家大门时,主人再也听不到孩子们亲口唱他们孩提时所唱过的那些儿歌和童谣,听到的只是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
为此,科威特媒体也在大声疾呼,在追求和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传统习俗,特别提醒大人们不要让孩子忘记他们自己还有一个历史悠
久的传统节日——“格里格安”糖果节。  (摄影 安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