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911 为何没能防患于未然?——日情报专家分析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误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9-2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911 为何没能防患于未然?——日情报专家分析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误 【日本《每日新闻》晚版9月18日报道】题:恐怖主义与情报战 原文提要 在自认为情报收'...

911 为何没能防患于未然?——日情报专家分析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误


【日本《每日新闻》晚版9月18日报道】题:恐怖主义与情报战
原文提要 在自认为情报收集能力很强的美国发生了恐怖活动。为什么没有能防患于未然呢?记者就围绕恐怖活动所进行的情报战,采访了3位专家。
通信监听也是有限的(军事评论家畑江谦介)
为什么没有能对恐怖活动防患于未然呢?美国确实具有很高的收集情报的能力。例如,美、英和加拿大等5个英语国家组成了一个通信监听系统。该系统可以监听监视利用世界国际卫星通信传送的几乎所有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以及一部分各地国内的通信,同时还可以在外交通信那样特定的通信线路中,以及在普通通信中挑选出一些具有特定的通信内容进行分析。但是,这种系统也不是万能的,依靠这种系统监听通信的手段也是有限的。
从7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可把关键内容的通信挑选出来的技术。但是,在通信总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要筛选和分析所需的情报变得越来越困难,采用密码的通信也日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情报机构能够把所怀疑采用密码的通信筛选出来,并对此进行解析就好了。不过,今后以商业通信为主,无论什么样的通信也都会实现密码化。
在此次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被认为从事了袭击活动的犯罪嫌疑人就被限定。据报道,恐怖分子的名字留在了所乘飞机的乘客名单里,在波士顿被扔掉的租用汽车中还发现了阿拉伯语的飞行手册。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物证呢?
可能是恐怖分子故意把名字留在了乘客名单中,把飞行手册留在了车里。他们虽然没有就从事袭击事件发表声明,但却暗示恐怖事件是他们所为,在不声不响中显示了所取得的成果,其目的恐怕是提高恐怖组织的神秘性。从详细周到的计划来看,自然可以认为物证是有意留下的。
无论情报收集技术如何发展,在开放的社会,特别是在民主国家里也没有完全防止恐怖主义的手段。
钻危机管理的空子(前公安调查厅第二调查部负责人菅沼光弘)
实际上,美国的恐怖主义对策因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制造的地铁沙林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认为,日本的地铁沙林事件是“在恐怖活动史上首次使用了化学武器的城市恐怖活动”,并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今后网络恐怖活动和使用生物与化学武器制造的恐怖活动将成为主流。”于是把恐怖活动对策的重点转移到了这些方面。但是,这次的恐怖活动使用的是古典式的手法。可以说,是钻了美国恐怖主义对策的空子。
事前有过关于这次恐怖活动事件的情报。在这次恐怖活动发生的前5天,美国政府就向日本政府发出了警告:恐怖分子有可能在驻日美军相关设施内搞恐怖活动。但是,当情报机构的注意力转向日本和韩国的时候,却在美国国内发生了恐怖活动。事前透露情报是不是声东击西的战术不得而知。但是,只靠高技术通信监听系统并不能防患于未然。
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很重视高技术,熟知至少不能忽视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而能够得到的信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核心部门是操纵(OPERATION)部门。它是从以特殊部队为基础的秘密工作者和隐瞒身份的合作者等工作人员那里收集情报的部门。但是,据说伴随着重视高技术,这一部门被忽视,优秀的工作人员感到厌烦而离开了美国中央情报局。
恐怖活动看不到对手,场所也难以确定。对恐怖活动对策来说,高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这次恐怖活动完全击中了美国危机管理态势的薄弱环节。
对忽视普通手段敲响警钟(前内阁安全保障室负责人佐佐淳行)
关于美国同时发生的多起恐怖活动事件,事前有过情报,曾指出有劫机的危险。但是,美国忽视了这一危险。我从9月3日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不过,那时我也听到了暗示“阿拉伯人要搞恐怖活动”的情报。于是我就向美国情报机构有关人士询问“是否安全”的问题,有关人士回答说“这样的情报多的是”。
美国忽视通过劫持飞机搞恐怖活动的情报是有原因的。过去劫持飞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财产、亡命和索要同伙。
但是,这次劫机者驾驶劫持的民航飞机撞击五角大楼和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这一行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以说这是“利用普通手段进行的高超的新型恐怖活动”。
从快速展开搜查活动的现实也可以看出,美国事先掌握了情报。被捕的部分嫌疑犯似乎也供述了很多内幕情况。
美国情报机构过于重视高技术,而忽视从工作人员那里收集情报。但是,尽管侦察卫星的精确度提高到1米到10厘米,也能通过计算机解读密码,还有高级的通信监听系统,但却无法得知本·拉丹的内心打算。
今后如果美国在阿富汗的山区展开地面战,那么就可能会陷入泥沼。如果通过集中目标逮捕本·拉丹等人,那么就能够尽快地结束战争。这也将重新确认谍报工作的重要性。
图片:
压题图:175号航班撞向纽约世贸中心2号楼前一瞬间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