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俄罗斯电影业走出低谷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9-2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俄罗斯电影业走出低谷 【俄新社莫斯科8月30日专稿】题:蒸蒸日上的俄罗斯电影业(作者 马林娜·沙金娜) 1992年是俄罗斯电影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此前,电影人'...

俄罗斯电影业走出低谷


【俄新社莫斯科8月30日专稿】题:蒸蒸日上的俄罗斯电影业(作者 马林娜·沙金娜)
1992年是俄罗斯电影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此前,电影人一直感叹缺乏自由,如笼中之鸟;此后,他们抱怨的却是拍摄资金匮乏,西方大片泛滥。在苏联分崩离析、市场经济改革进行了10年之后,俄罗斯电影开始励精图治,走出低谷。
苏联时期,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电影制片厂和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三足鼎立。如今,它们依然属于国有,但却江河日下,只能靠出售1992年以前所拍旧片的播放权和出租场地、器材艰难度日。
1992年后,苏联时代通行的电影拍摄和拷贝发行体系完全崩溃。但是,大规模的独立电影制作浪潮并未出现,因为电影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困顿之中,大家不禁追忆起当年的辉煌岁月来:苏联时代国家对电影业大笔拨款、统一订货和包办发行。
1992年后,俄罗斯电影市场上充斥着外国影片,首先是美国影片。毕竟是悬挂了70年的铁幕才刚刚揭开,俄罗斯人对国外电影的兴趣非常浓厚。时至今日,国内放映的大部分影片仍属于舶来品。
但这并非是说近10年俄罗斯的电影业处于停滞状态。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导演的创作巅峰正是出现在90年代。像以《烈日灼身》获得奥斯卡外语片奖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不久前推出的新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更是横扫欧美,好评如潮。《高加索的俘虏》以及许多合拍片也得到了国际影坛的青睐。
上述影片都是高质量、高成本、面向国际市场的,以期摘取戛纳或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它们一般由多方投资,其中以西方资金居多。因此,许多拍摄此类影片的俄罗斯电影导演、出品人都在西方定居。
不过,立足俄罗斯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专门面向本国观众的电影也在日渐复苏,其中包括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系列喜剧《国家狩猎的特别之处》、《国家垂钓的特别之处》和《国家政策的特别之处》,令片商和导演名利双收。
年轻有为的导演大量涌现,他们拍摄的叫好又叫座的小成本影片也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前一阵俄罗斯票房收入的冠军便是由新锐导演阿列克谢·巴拉巴诺夫执导的《兄弟—Ⅱ》。
近年来,电影界在国家的帮助下力图重振雄风,夺回昔日的世界声望。目前已经注册了数个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奖项。“尼卡”奖是对年度电影业发展的最佳总结。一年一度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也越办越火,影响逐年扩大。
今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了针对电影业发展的若干总统令,其中之一便是对国有电影企业实行股份制,另一条则是成立专门从事影片发行的国有公司。这些举措必将对俄罗斯电影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