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寻访亚当·斯密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9-1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寻访亚当·斯密 在历代经济学者乃至一般社会大众的脑海中,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和他的《国富论》,无疑享有特殊地位 【香港《信报》8月18日文'...

寻访亚当·斯密



在历代经济学者乃至一般社会大众的脑海中,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和他的《国富论》,无疑享有特殊地位
【香港《信报》8月18日文章】题:亚当·斯密之墓(作者 熊秉元)
一位专攻经济史的学者曾经指出:进展愈快的学科,愈容易忘掉自己的历史。不过,有些关键的人和概念,却像牛顿和苹果与地心引力一样,烙入了历代的经济学者乃至一般社会大众的脑海里。亚当·斯密和(他)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国富论》,无疑享有这种特殊地位。
格拉斯哥和爱丁堡是苏格兰的两大城,也是观光旅游的重点。在安排好行程之后,我才在导游册上读到,亚当·斯密的墓不是位于他任教的格拉斯哥(大学),而是在人文荟萃的爱丁堡。
到爱丁堡的第二天上午,我按图索骥,找到肯农门教堂。教堂的左右两边和后面,都是墓园。老旧的墓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剥蚀,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我前后找了一阵,看到一位财政大臣的墓碑,却不见亚当·斯密。
教堂大门紧锁,不见人影;我到紧邻的爱丁堡民俗博物馆,问里面的服务人员。他转身一指,说道,就在这面墙的另一面!我再绕进墓园,转到博物馆正后方;果然,亚当·斯密的大字,迎面而来。
在经济学里,他的地位像是神一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曾经写过一篇亦庄亦谐的文章,列举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经常听到的语录,其中有两则是:“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他,是判别是非的指标。
墓园很简朴,大概宽3米,长4米;地面平坦,铺满了红褐色的碎瓦。墓碑上是简单的墓志铭:这里存放的遗骸是亚当·斯密,他撰述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生于1723年6月5日,殁于1790年7月17日。
我待了几分钟,心里有种感觉,好像是希望能再捕捉一些有关他的种种。教堂的对面是爱丁堡博物馆,里面的人却表示:博物馆里,并没有任何关于亚当·斯密的记载或物件。不远处是一个纪念品店,号称“历史脉流”;店员小姐摇摇头,没有亚当·斯密。
第三本书的猜测
也许,对一般人来说,亚当·斯密的吸引力确实比不上莎士比亚或猫王。在他曾经任教的格拉斯哥大学,有一栋大厦以他为名;不过,那是一座现代化、冷冰冰的五层楼水泥建筑,一点都不会令人有思古之幽情。不过,对大部分经济学者来说,亚当·斯密的影响似乎日益褪色;目前悬而未决的争议,是他有没有构思第三本书?因为,《道德情操论》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利他”,《国富论》是关于经济活动的“利己”;因此,似乎应该有第三本书,作为利他和利己之间的桥梁!
如果亚当·斯密复活,当然可以问他这个问题。
可是,万一亚当·斯密真的复活,恐怕他会大受震撼。经济学高度数学化,很可能远超出他的想像;更令他意外的,应该是经济学已不再限于探讨“经济活动”,而是有系统地分析政治、社会、法律等领域里的问题,而且都已经有非常璀璨的成果。
经济理论的不足
不过,他最终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对于有些问题,经济学确实有力不从心的困窘。
在个人行为上,经济学所强调的“选择”,的确有一针见血的睿智;因为,无论大小举止,总是会牵涉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取舍。另一方面,对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经济学也真的束手无策。在苹果和面包之间,可以利用价格作为共同的尺度,每个人再作抉择。
然而,在亲情和事业这两种价值之间,却没有共同的尺度可以作类似的转换。不同价值之间转换和取舍的机制,很可能是经济学面临的最后难题之一。
在个人层次之上,是加总的问题。一群人都要买面包,就是由个人需求加总而成为市场里的需求。因此,透过市场的机制,经济活动上的加总过程有大致的脉络。可是,经济活动其实只占人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他的活动领域里,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透过生活里的各个环节表达出来。由一群个人加总成一个社区、乡里、城镇,马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不同国度里,加总的结果固然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之内,不同的区域里,也往往有明显的歧异。
对于经济活动之外的加总,至少到现在为止,经济分析还没有深入的掌握。抽象来看,各种社会问题,其实就是加总过程之后的结果。除非能摸清楚复杂多变的加总过程,否则要有效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