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台学者为当局出谋划策 台湾如何防范解放军奇袭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9-0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学者为当局出谋划策 台湾如何防范解放军奇袭 【台湾《中国时报》9月5日文章】题:如何防范解放军对台奇袭?(作者 台湾综合研究院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兼任'...

台学者为当局出谋划策 台湾如何防范解放军奇袭


【台湾《中国时报》9月5日文章】题:如何防范解放军对台奇袭?(作者 台湾综合研究院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廖宏祥)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最新一期的季刊《变化》刊载一篇由美国国防大学拉塞尔教授所著《假如中共攻击台湾……》一文。文中论述解放军运用欺敌战术奇袭台湾的可能,并在国内引起讨论。
就奇袭而言,最可能失败的原因是敌方已经侦知己方行动,因而预先防范。相对于奇袭,依靠动员的战争准备就稳当得多。然而如果从理论上模拟奇袭,我们便可了解奇袭并不需让敌方完全措手不及;只要敌方没有适当的危机处理及反应机制,光是比敌方先期准备战斗序列,或使敌方无法完全掌握我方的部署态势,就足以取得相对的优势。而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便可继续扩大这先期优势,进而赢得胜利。
再从战史研究,除了少数例外,奇袭绝大多数都可获致重大成功。其主因乃在于被奇袭的一方,其预警能力及反应机制均具严重缺陷。再好的硬件预警系统也有侦测的死角,更何况执行情报分析与研判的人员也可能犯错;同时就算整体预警机制能提供正确预警,决策单位也不一定能及时作出回应。而这就牵涉到文人政府与军方的互动,与整体国家机器危机处理机制的有效性等问题。因此,假如奇袭是解放军犯台的战术选项之一,强化我方预警机制与决策单位的危机处理能力,应是合理对策。
如同前苏联在核冷战时期认定“先发制人”可取得决定性胜利一般,解放军“首战即决战”的准则,似乎也认定战争初始阶段对整个战局具决定性影响。在此准则下,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解放军必须具备大量常备兵源,不需动员便足以应付战争伊始的兵力需求。而其库存的武器弹药,不需其军工产业的后勤补给,便足以赢得决战。
解放军部署在东南沿海的M族导弹数量已达数百枚,但是这些导弹数量能够持续应付强度多大的决战多久?而其海空军库存,是否配备足够支援至少相同决战期的弹药?同时,在解放军攻台作战的设想中,解放军要投入多少兵力才能赢得战争?解放军现有的兵力规模、战斗序列及投射载具是否能满足台海作战的需求?而假如美军干预时,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是否有足够的弹性变更?更进一步说,解放军将如何动员?动员规模的大小对其经济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要利用并不十分复杂的数学模型便可算出,但是绝对是辨别敌方“能力”与“意图”差别的客观指标。而根据这些指标,配合量化我方预警与危机处理机制,应较能判定解放军是否依赖奇袭便可赢得台海战争,并据以因应。
发展海空军的优势兵力,一直是我国防安全策略吓阻解放军犯台的重要选项。但就算我方拥有对我有利的军事平衡,也不一定就能吓阻战争的发生。解放军可能对自己的战力充满自信,而北京对军力平衡可能与我方有不一样的评估标准。因此对解放军而言,我国军传统武力的“有效吓阻”能力就很难评估。而这种结果,并不一定是由于他们的无知,而是传统武力并不像核武力,先天就缺乏吓阻的本质。
由于没有立即的外来威胁,解放军的现代化———包括素质、数量等,似乎依其自定的步调进行。而由于相互间军队历史、组织与文化的差异,造成思考模式的不同,乃至于导致价值判断与认知结果的南辕北辙。解放军甚至公开鄙视与其不同的某些美军与我国军的军事思想。而因为认知体系是构成吓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军力平衡认知的各异其趣,可能就会导致我方“有效吓阻”的失败——其结果就是战争。
由于两岸的认知体系差异,造成资源分配的顺序有别,因而导致各自能力的不对称。因此我方的军事计划人员在作长期规划时,了解敌军的历史、组织与文化,乃至于洞悉其战术、准则背后的意涵,进而研究如何吓阻对岸的冒进、甚而发动奇袭,应有其重要性。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