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练车阿尔巴尼亚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2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练车阿尔巴尼亚 来阿尔巴尼亚之前,我已经在国内拿到了汽车驾照,但考虑到这里的交通情况,分社领导还是叫我再在驾校“进修”一下。10天的练车使我熟悉了这'...

练车阿尔巴尼亚


来阿尔巴尼亚之前,我已经在国内拿到了汽车驾照,但考虑到这里的交通情况,分社领导还是叫我再在驾校“进修”一下。10天的练车使我熟悉了这个山鹰之国的路况,也更加了解了当地人。
山高路险,车前“钉”马掌求平安
阿尔巴尼亚的山高路险在巴尔干是出了名的,除了沿海平原,其他地方都是山路,一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伤。正因为路险,不少阿国司机都喜欢在车前镶上一只马掌,趋吉避邪,保佑他们行车安全。对于练车者来说,走山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刚练了几天车,我的教练巴伊拉姆就叫我开车出城,向爱尔巴桑市行驶。早就听说到这个城市要翻过几座大山,极其惊险,我心里不禁打起鼓来。试着往前开去,一开始先是平路,虽然拐弯较多,但还能应付。不一会儿,山势逐渐升高,公路成了名副其实的盘山路,不仅到处是180度的大转弯,而且转弯都很急,必须小心控制。上山的路也越来越窄,超车根本不可能。尽管没到山顶,但看着山下的沟壑,已让人胆战心惊。更可怕的是,路边连一根护栏都没有!
由于在外车道,一到拐弯我就生怕掉下去,因此方向盘不由自主地往里打,汽车也随之往马路中间靠,我的小动作让巴伊拉姆看在眼里,他急得从旁边抓住了我的方向盘,用力往外掰,并大声喊着“小心小心”,好不容易过了弯儿,他严厉地跟我说,幸亏刚才对面没有来车,否则非出事故不可。
还没有走到半山腰,巴伊拉姆就在一个稍微平缓宽阔的地方让我掉头了,我也巴不得赶紧下山。听他讲,再往前走路更窄,到了山顶,即便下面是悬崖峭壁,路边也还是没有护栏,遇到山间云雾弥漫,仿佛在云上行走,下雨下雪就更是难走,有经验的司机走到这里都提心吊胆。
“汽车什么都可以省,就是喇叭不能省”
阿尔巴尼亚民族具有典型的地中海式性格,热情好客但作风懒散,早上9点前千万别给他们打电话,约好了时间等一个小时往往还不见人影,这种性格在他们开车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练车没几天,对此已经深有体会。
阿国人在路上开车,见到路上有熟人都要打招呼,好长时间不见的朋友,更是亲热,所以时常看见本来不宽的道路上,两辆相向而行的汽车停在马路中央,两个朋友隔着车窗聊起大天,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丝毫不理会后边汽车发出的震天的喇叭催促声。
我的教练巴伊拉姆毕竟是驾校老师,比较守规矩,但他会时不时叫着我的名字说:“我们停到路边,那个是我的朋友。”接下来谈的无非是最近干什么了,家里人好不好之类的话,好不容易等到谈话结束,但往往他一句“你去哪儿,我送你”,朋友二话不说一拉车门,上来接着聊。最后几天巴伊拉姆看我路况已经熟悉了,就让我拉着他到处转,不是为了练车,而是给他的朋友找汽车配件。汽车配件买到了,我还得等着他给朋友装好。事后他狡猾地冲我眨眼睛,笑着说:“你没烦吧?”我只好报以苦涩的微笑。
说到阿国普通老百姓,其交通意识的淡薄真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在马路上,即使没有人行道,他们也大摇大摆行走,直到车到跟前,这才像从梦中惊醒。最可笑的是我练车时看到有一些阿国人,过马路从来不是先看看自己左边来车方向是不是有车,而是莫名其妙地先往右张望,看看已经过去了什么车,尔后就安心地过起马路来了。所以分社首席记者告诉我,在阿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汽车什么都可以省,就是喇叭不能省”,意思是说,必须多按喇叭提醒路人,否则他是不知道躲车的。
在他眼里,中国人都很有钱
尽管在阿尔巴尼亚练车让我身心疲惫,但几天下来我和教练还是成了朋友。从他身上,我也体会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直到现在,巴伊拉姆还能清晰地说出上个世纪70年代为援阿献身的中国专家张宝玉的名字,为我讲述张宝玉在指挥搭建阿电台发射塔时不慎掉下悬崖的感人故事,言语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当我提到当年是阿尔巴尼亚第一个站出来,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候,巴伊拉姆一下子变得神采飞扬,激动地对我说:“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就像兄弟一样。”
阿尔巴尼亚大街上中国造的时风牌农用三轮车十分普遍,每当看见,巴伊拉姆就会说:“看,这是你们中国的车。”有时候路过一条街道,他会突然告诉我,这个街名是什么什么,是当年中国专家给起的名字,还问我什么意思,可惜通过阿语的转换,我到底也搞不清街名的确切含义。
地拉那中国商人不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个街区,巴伊拉姆特意指点我开车从那里经过,让我熟悉“唐人街”的具体位置。对现在中国的变化,巴伊拉姆十分羡慕,在他眼里,中国人都很有钱。他还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目前在中国做生意,他以后有机会也要去,到时候他跟我合伙做生意,我当翻译,他去批货。看着巴伊拉姆认真的表情,真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练车结束了,到了要分别的时候,巴伊拉姆用力地跟我拥抱,还在我脸上“左右左”亲了三下,尽管十分不习惯阿国人的这种礼节,尽管他的胡子扎得我脸颊生疼,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我知道,这是阿尔巴尼亚人对中国人民真挚友谊的体现。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