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阿以之战一触即发?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2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阿以之战一触即发?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忧心忡忡,俄罗斯专家前不久甚至预言,巴以冲突将引发一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六次中东战争似乎'...

阿以之战一触即发?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忧心忡忡,俄罗斯专家前不久甚至预言,巴以冲突将引发一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六次中东战争似乎不可避免。事实究竟如何呢——
以色列 不敢轻举妄动
本报驻耶路撒冷记者 戚德良
随着以巴流血冲突进一步升级,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是否会对巴方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表示极大关注。但综观以巴冲突和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以色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重新出兵长期占领巴控区、进而挑起中东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绿色松树”泄密 国际舆论哗然
今年6月1日特拉维夫海豚馆夜总会发生严重自杀性爆炸事件后,沙龙政府为扭转此前对巴过分使用武力而造成的外交颓势,采取了克制政策,没有立即命令军方对巴进行报复。
然而,沙龙私下命令军方和情报机构研究制定对巴自治区进行全面打击的计划,这一名为“绿色松树”的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旦巴方再对以色列搞“恐怖活动”,以军首先出动F—16战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巴自治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所有目标进行轰炸,随后出动约3万名地面部队,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进入巴自治区,彻底铲除巴所有警察军事目标,最后将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和阿拉法特等巴领导人全部赶出自治区。7月上旬,这一计划泄密,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沙龙赶紧出面辟谣,说他的政策仍然是根据“米切尔报告”的要求实施停火,决不能根据右翼团体的要求向巴开战,把以色列引入新的战争。
没有美国撑腰 沙龙不敢妄动
以色列放弃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以巴冲突不断升级和以方在平息冲突中对巴采取血腥镇压行动,进一步激发了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民众的反以和反美情绪,对美不满情绪日增。为维护自己在海湾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战略利益,美国必须照顾美阿关系,因此不支持以色列对巴大动干戈。以军4月16日首次短期进占加沙东北部巴控区,8月14日短期进占西岸城市杰宁,均被美国指控为挑衅行动,15日以军进占伯利恒西北巴勒斯坦村庄的计划,又因美国干涉而夭折。
此外,以方已经以快、准、狠的军事打击措施取代了对巴控区长期军事占领的打算。7月15日,沙龙宣布放弃“克制”政策,命令无论巴方对以军和以色列平民采取何种敌对活动或遭到巴方攻击时有无以方伤亡,以军都可以开枪予以还击,严惩不贷。
工党反对动武 沙龙被迫妥协
此外,以联合政府内部斗争也迫使沙龙不敢轻易对巴控区进行长期占领和挑起中东战争。沙龙领导的右翼利库德集团同以佩雷斯为首的左翼工党是联合政府的主要执政伙伴。身为外长的佩雷斯坚持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反对将巴勒斯坦人逼上绝路和对巴大打出手。近来他公开挑战沙龙的“不停火不谈判”的政策,扬言政府若再不同意与巴领导人就停火进行谈判,工党将退出联合政府。8月15日,沙龙被迫妥协,同意佩雷斯同巴方直接进行谈判。这样一来,以巴冲突导致地区战事扩大的系数便大大降低。
以军方和情报部门认为,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虽然受以巴冲突直接影响,但他们的军队不会轻易正面卷入以巴冲突。 
目前,以国内右翼势力要求沙龙对巴全面开战,个别极右团体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要求“铲除”阿拉法特。沙龙20日再次表示,以方无意推翻阿拉法特及其民族权力机构。种种迹象表明,以军对巴自治区的封锁不会轻易解除,对巴方的军事打击也不会停止,以军也会根据需要有限度地强行短期进占巴控区,但这一恶性循环至多导致局部区域冲突,而不会使以巴冲突失控。
巴勒斯坦 无以言战
本报驻加沙记者 马晓霖
最近,一些情报和研究机构预测,巴以冲突将进一步加剧,直至在近期内引发一场新的地区战争。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判断属于危言耸听,缺乏充足的现实依据,至少巴勒斯坦方面没有这种期望,更不想挑动巴以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首先,和平进程已经成为巴勒斯坦不可逆转的战略选择,也是阿以冲突几十年的必然出路。从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开始,阿以围绕巴勒斯坦问题敌对半个世纪,大战5次,小战不计其数,其结果是以色列越战越强,阿拉伯国家越战越弱,最终导致巴勒斯坦土地越丢越多。如果在强大的原苏联支持下尚不能和以色列一争高下,那么在美国独霸世界并明目张胆地偏袒以色列的今天,阿拉伯世界更无力与以色列再行较量。这是中东近期无大战的根本原因,也是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坚持和平进程的基本出发点。
其次,阿拉伯国家一盘散沙,蓬勃一时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已经让位于各国的本位主义和实际利益,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这面旗帜已经被无情地弃之一旁,且不说动用举国之兵讨伐以色列,就连具有实质和威慑意义的统一外交和经济抵制措施都无法出台。埃及愿意打巴勒斯坦牌以获取美国援助,约旦小心翼翼、息事宁人以求自保,叙利亚、黎巴嫩屡遭以色列轰炸而噤若寒蝉,伊拉克受美英威胁自身难保,加之上述国家近年来军备废弛,毫无实力和勇气,何以言战?!这是巴勒斯坦不能指望地区大战发生的残酷现实,也是其不能挑动也根本无法挑动地区大战的战略依据。
其三,巴勒斯坦利用沙龙强登圣殿山策动反以起义的初衷是施加压力,是辅助和谈的准军事手段,而不是要动摇以色列的生存根基,更不是要消灭以色列。冲突爆发前,巴领导人阿拉法特还曾威胁再次流亡让以色列直接面对巴勒斯坦民众,冲突至今,他不但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计划乃至言辞威胁,甚至开始企求国际社会施加压力以保人身安全不受威胁。有人甚至断言,没有任何阿拉伯国家会重新接受阿拉法特的流亡政府。
其四,从实力对比看,只有3万支冲锋枪和少量子弹的巴勒斯坦根本无力与以色列对抗,以色列也不会全面进占巴控区而重新背上几百万贫穷人口的沉重负担,而是乐得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定点打击,迫使巴勒斯坦就范。
一段时间以来,鉴于不断升级的武装对抗和恐怖袭击动摇了多数以色列人的安全信心与和平信念,打破了以色列人的心理红线并引发适得其反的效果,巴勒斯坦当局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减缓冲突烈度,包括公开呼吁停火、谴责和挫败自杀爆炸、逮捕部分极端分子,以及加强内部政治对话协调行动立场等,目的就是要挽爆炸性局势于既倒,使之在小打小闹中朝着巴方设计的政治目标发展,以免和平进程彻底瓦解。因为形势一目了然;没有谁会出面拯救巴勒斯坦,更没有谁会为巴勒斯坦对以开战,巴以冲突只能通过双方的和平谈判得到解决。
埃及 西线无战事
本报驻开罗记者 邢国欣 邵杰
中东一句老话说,没有埃及,阿拉伯人就打不了仗。在当前巴以流血冲突愈演愈烈之际,人们又盯上了阿拉伯世界的这个头号大国:如果以色列重新占领巴控区,埃及是否敢冒打“第六次中东战争”的风险而出兵援助巴勒斯坦?
出兵西奈纯属“无稽之谈”
英国《泰晤士报》8月12日刊文说,埃及负责安全事务的高级官员证实,如果以色列入侵巴控区,埃及政府将考虑将第三装甲师开进其与以色列接壤的西奈半岛,以阻止以方“毁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阿拉法特。
西奈半岛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全部占领。后来,埃以讲和,埃及在80年代收复失地。但根据和约,埃及在西奈半岛的驻军不能超过一个师。自1982年以来,一支1900人的多国维和部队一直驻扎在西奈。辽阔的西奈沙漠,成了埃以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减轻了以色列在西线承受的军事压力。在以色列看来,埃及如果向西奈增兵,等于宣告埃以自1979年开始的“冷和平”时期终结。
在《泰晤士报》的文章刊出5天后,埃及驻美大使法赫米驳斥该报道纯属“无稽之谈”,他说:“埃及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向西奈派兵。”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政治顾问巴兹18日在访美时也否认埃及计划向西奈派兵。他说:“巴勒斯坦人民有能力抗击以色列,巴领导层或任何其他派别都没有要求我们出兵。阿拉伯方面任何出兵的打算都只能使当前的紧张局势更加恶化。”
国家利益胜于“阿拉伯民族主义”
面对当前的巴以流血冲突,埃及一直在作外交努力,以防止局势失控。一旦以色列重新占领巴勒斯坦,埃及可能更多的是在外交上而不是军事上作出强烈反应。除非以色列有意继续走下去,挑起一场地区全面战争,否则,埃及主动把巴以冲突演变为阿以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自埃以70年代末讲和以来,埃及外交政策已经从纳赛尔时代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转向更多强调埃及自身国家利益。埃及前总统萨达特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在1973年的“十月中东战争”中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扬眉吐气。埃及随后利用这个时机与以讲和,收复西奈,从此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埃及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坚信其国力的增强与和平的环境密不可分。
另外,埃以讲和,使埃及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之一。自1978年戴维营协议签署以来,埃及每年可从美国得到大约2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为美国的第二大受援国,仅次于以色列(为27亿美元)。如果阿以爆发战争,埃及将失去这些“和平红利”,从而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埃及坚信只有和谈才能解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巴以乃至阿以冲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本月10日在接受以色列电视台采访时,排除了阿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表示埃及没有考虑对以发动战争。他还谴责以色列某些极右势力扬言袭击埃及的阿斯旺大坝、进攻伊朗和叙利亚,说“在中东地区,只有以色列在叫嚣打一场全面战争”。
第三,在美苏争霸结束的“后冷战时代”,巴以冲突已降为一场“低强度战争”,不再可能成为动摇地区或国际体系的直接原因。埃及不会对一个局部性的问题火上浇油,从而损害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利益。
叙黎约不会为巴勒斯坦而战
自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阿拉伯各国政府都受到了支持巴勒斯坦的压力。作为与以色列签署和约的两个阿拉伯国家,埃及和约旦一直在尽力平息众怒,以免局势失控。目前,叙利亚和黎巴嫩是与以色列对峙的前线国家。由于主张巴以问题与整个阿以矛盾一起解决,再加上力量对比的不平衡,这两国为巴勒斯坦而战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在埃及感受不到一点战争动员的迹象。“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记者几次穿越西奈采访,感受最深的只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红海、地中海沿岸的度假村流连,陶醉在阳光、沙滩和海浪构成的美景之中。另外,自6月下旬以来,电影《萨达特的岁月》在埃及公映,引起轰动。此间媒体分析说,在巴勒斯坦的混乱旷日持久的情况下,穆巴拉克总统希望通过赞美作为和平象征的萨达特,来缓和国内日益激烈的反以情绪。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