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莫斯科让我再来看看你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2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莫斯科让我再来看看你 阔别10年,故地重游,莫斯科令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它还是那么气魄和宏伟,但又增加了几分喧闹和繁华。10年沧桑,岁月无情,莫斯科在市'...

莫斯科让我再来看看你



阔别10年,故地重游,莫斯科令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它还是那么气魄和宏伟,但又增加了几分喧闹和繁华。10年沧桑,岁月无情,莫斯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迈着沉重的脚步缓慢地走向世界。
首都市容有改观
乘坐的班机在谢列梅捷沃机场降落后,我的第一印象是,机场设施陈旧,边防、海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依然低下,泱泱大国俄罗斯好像远离市场经济时代。
然而,汽车一进入市区,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感觉:在霓虹灯的映衬下,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小汽车显然比过去增加了许多,进口豪华车十分抢眼,据说进口车是有钱人和国家机关的“专用品”,大街上跑的多数还是“日古利”等国产车。
由于资金短缺,10年间莫斯科的市政建设进展得十分缓慢,市内没有建造多少新的高楼大厦,只增添了为数不多的居民住宅楼,但富人们在郊区建造的一座座风格独特的别墅格外引人注目。为了给莫斯科“美容”,卢日科夫市长前两年下令对大街两旁的建筑进行粉刷。乍看上去,经过粉刷的建筑物和新建的楼房没有什么两样,至少使人不再有莫斯科市容陈旧的感觉。
莫斯科的街道以宽阔著称,市政府重视道路建设,经过铺修和扩展后,市区道路变得平平整整。但由于全市有机动车约250万辆,堵车现象仍时有发生。
九元买一公斤西红柿
这次我在莫斯科期间,逛了几家百货商场、超市和食品店,还去了露天市场,有时也在街头商亭和菜摊购物。我发现,莫斯科的物价高得令人难以置信。在红场旁的“古姆”(国营百货商场)一家德国服装专卖店里,一件羊绒短大衣的售价约合8000元人民币。农贸市场的一公斤西红柿约合9元人民币,一公斤上乘猪肉约合52元人民币。总之,不管是用的、穿的还是吃的,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远远高于北京的物价,蔬菜等食品价格是北京的3至7倍。
过去,因为中国国内商品缺乏,在莫斯科工作的中国人喜欢在这里采购些便宜而又实用的东西,回国时,要装许多个箱子,从打包、托运到接送,耗时费力,简直是一场紧张的战斗。现在不同了,人们从莫斯科回国最多带一点俄罗斯的“土特产”,如油画和套娃等。
莫斯科大商店里的售货员比顾客多,而且几乎都是女性。售货员扎堆聊天的并不多见,但许多人表情木然,旁若无人,对顾客爱搭不理,更难看到她们对你笑脸相迎了。所以,在莫斯科逛商店遭冷遇是家常便饭。你如果问多了,或是只挑不买,碰到脾气不好的还可能白你两眼,或者嘟囔两句。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太太在商店里不停地挑选帽子,售货员不耐烦了,大喊道:“如果您丈夫拿出您挑帽子的劲头选妻子,那您到现在也嫁不出去!”
有一次,我们在服装柜台向售货员小姐询问衣服的质量,果然是问她一句就回答一句,丝毫没有推销商品的欲望。我揣摩,她们心里好像在说,“您爱买不买,与我何干”。当然,热情好客的售货员也有,但毕竟不多。
尽管俄罗斯政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依然淡薄,不少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缓慢,这恐怕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酗酒的毛病还没改
酗酒是俄罗斯人的一个弱点,不少男子喝起酒来不要命。今天漫步莫斯科街头,仍然可以见到歪歪趔趔的酒鬼。在这些人看来,不干什么都行,但不喝酒是万万不行的。为了过酒瘾,他们可以变卖家产,把家庭的积蓄花得精光,甚至舍弃妻室儿女。
有一次,我们在地铁里看到一位20多岁的年轻妇女抱着吃奶的孩子乞讨。为了解民情,我们上前问她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她说丈夫只知道喝酒,不知道干活,她的孩子不满周岁,自己又没工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出来讨几个活命钱。
酗酒造成妻离子散,这是俄罗斯的常见现象。俄罗斯人离婚率高,酗酒是原因之一。丈夫喝醉了酒不但不能正常工作,还耍酒疯打老婆,许多妇女不堪忍受,最终提出离婚。据报道,去年全国结婚的夫妻有91.1万对,离婚的夫妻竟有53.24万对之多。
我还发现,喝酒的风气在青少年中也十分盛行。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男女青少年手握啤酒瓶,边走边喝。在街心花园的草地上,年轻人席地而坐,面前摆着啤酒,边聊边喝。据说,这些人大多没有正式工作。一天傍晚,我们在住宅周围的空地上看到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拿着啤酒,荡着秋千畅饮。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喜欢啤酒?他们说,晚上没事干,喝啤酒既可去暑,又可解闷。
上网冲浪花费高
十年前我在莫斯科工作时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是通信手段落后,要打国际长途就得到市中心的电报大楼排队,等上两个小时。今天,虽然莫斯科市的大部分电话线路仍是脉冲式的,接通时间较慢,但打国际长途毕竟方便多了。
俄罗斯落后的通信技术束缚了互联网的发展。在莫斯科,每次拨号上网大约需要6—7分钟,而且上网费用较高,平均每小时0.9美元。高昂的网费让普通百姓对网络望而却步。目前,俄罗斯的网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3%。不久前的一次调查显示,俄罗斯网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莫斯科网民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据了解,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普通市民家庭拥有电脑。
今年3月6日,普京总统在互联网上同全世界的网民交谈。当时有一位网民开诚布公地问普京:“您不觉得俄罗斯网站与它在互联网上的地位不太相称吗?”显然,这位网民是在抱怨俄罗斯的网络化进程太慢了。
人们认为,普京的网上交谈绝非是为了现代一把,也不是盲目之举。俄罗斯信息技术落后,使普京产生了危机感,信息技术人才的严重外流,也让他感到十分忧虑。普京的网上交谈,意在鼓励俄网络业的更快发展,它同时表明,网络经济是俄经济的发展方向。
列宁墓依然矗立
红场是国内外游人的必到之处。今天,红场上的列宁墓依然矗立,而且对瞻仰者定时开放。我这次到莫斯科后上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同事一起去瞻仰列宁遗容。瞻仰时间是从上午9点至下午1点半。我们首先在红场一侧的入口处排队等候。据说,排队的人中主要是外地人和外国游客。20分钟后,我们通过检查岗进入红场。走近列宁墓,人们自然放慢了脚步。
我发现列宁墓前的“一号岗”已不复存在,只有几名警察在门外流动值勤。过去,列宁墓门口两侧各站着一名站岗的士兵,他们挺胸昂头,手握上了刺刀的钢枪,纹丝不动地面对面站着。“一号岗”换岗时,哨兵们托枪正步行进,威武雄壮,当时堪称红场一景,广大游客争相一睹为快。1993年10月,存在了几十年的“一号岗”被撤销,后来移到无名烈士墓前。据俄塔社报道,今年8月4日上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瞻仰列宁遗容时,列宁墓门前临时增设了“一号岗”,金正日离开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前些年,反共的“民主派”要求把列宁遗体迁出陵墓,将其埋葬在列宁的家乡乌里扬诺夫斯克,但许多人表示坚决反对。为了社会的稳定,最高当局决定维持现状,让列宁安然长眠在列宁墓,继续供国内外游客瞻仰。
(摄影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王长山)
图片:
1、琳琅满目的莫斯科商场
2、休闲的莫斯科市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