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台联”牵手李登辉 选战搅局“泛泛军”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2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联”牵手李登辉 选战搅局“泛泛军” “台湾团结联盟”于8月12日成立,台“内政部”15日予以核发政党证书,“台联”正式成为台第95个政党。“台联”'...

“台联”牵手李登辉 选战搅局“泛泛军”


“台湾团结联盟”于8月12日成立,台“内政部”15日予以核发政党证书,“台联”正式成为台第95个政党。“台联”在台湾政坛的出现,是李登辉企图继续保持“李登辉路线”的结果。“台联”的成立,为台年底选战增添了新的变数,对未来的台湾政治生态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影响。
成军背后
“台联”的出现之所以引起岛内外普遍关注,是由于它是李登辉一手撮合而成。“台联”产生的深刻政治背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观察。
一、“台联”是“李登辉路线”在“后李登辉时代”的延伸。
李登辉在台主政12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条意欲“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一个所谓以台澎金马为“命运共同体”的“新台湾国度”的“李登辉路线”,其本质是谋求“台湾实质独立”。为此,李登辉在国民党内一方面挑起族群、省籍与统独之争,不断瓦解国民党组织,另一方面大肆扩张“本土”势力,培育“两国论”分裂意识。
在李登辉走下“总统”宝座后的“后李登辉时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国民党丧失政权后面临内困外患压力,基层党员“反李情结”日益高涨,连战任主席后力图使国民党“浴火重生”,开始对国民党进行“革新改造”,处处凸现“去李登辉化”。其二,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台商赴大陆投资愈来愈热,反对“戒急用忍”的声浪在岛内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台民众的统独立场也出现变化,赞成统一的人数大幅上涨。这种现象是“李登辉时代”所没有的。
李登辉组建“台联”这一“李系政团”,正是试图改变“李登辉路线”在“后李登辉时代”难以为继的状况。“台联”从酝酿组建、选举主轴到政策纲领,无不显示出“李登辉色彩”。
李登辉被“台联”奉为“精神领袖”。“台联”主席黄主文称,“李登辉是全世界总统中最具影响力者,他将在选举期间及选后都将扮演‘可发挥角色’”。“台联”政策纲领的主要内容,无不秉承李登辉历来主张:以李登辉宣扬的“稳定政局、振兴经济、巩固民主、壮大台湾”16字为纲领原则;在“宪政”上主张“修宪”,采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立委”席位减半;在两岸关系定位上则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存”,而在现阶段的大陆政策是“台湾优先”、反对松绑“戒急用忍”政策等。
二、“台联”是李登辉意图“帮助政府稳定政局”的产物。
经“李登辉时代”的多次“修宪”,台湾目前政治体制既不是“总统制”,也不是“内阁制”。由于国民党与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位比是113:66,民进党上台一年多来,形成了“朝小野大”局面,民进党施政处处受到以国民党为主的在野势力杯葛与制衡。为打破这种窘境,民进党早就将年底的“立委”及县市长选举视为扩充执政基础的契机。在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等“泛蓝军”加紧整合,而舆论多认为国、民、亲三党“立委”选举都不过半、民进党并无把握选后成为第一大党的状况下,李登辉策划成立“台联”,就是企图发挥“搅局”作用,帮助民进党政府取得“外加”效果,以“稳定政局”。
陈水扁在《李登辉执政告白录》的序言中曾如此表白,“登辉先生与阿扁,无论对民主改革的宏观理念,或对国政经营的总体方略,本源一体,并无二致”。“摩西”李登辉为再助“约书亚”陈水扁一臂之力不惜“重出江湖”:5月先后抛出《虎口的总统》与《李登辉执政告白录》,以“逼宫说”、“兴票案”批连贬宋挺扁;6月7日在“台独”刊物《新台湾》周刊上声称,民进党“全力冲刺拿下85席立委,自然就会有35席来配合,所以要组成国会多数并不困难”;6月16日与陈水扁联袂出席“台独”组织“北社”成立大会,高喊“台湾加油”,为“台独”分子打气;8月12日亲临“台联”成立大会,再次宣扬“本土化”意识。
选情冲击
年底将举行的“立委”与县市长选举是当前台湾政局焦点。此次选举是民进党上台后第一次朝野势力(“泛绿军”与“泛蓝军”,统称“泛泛军”)大决斗,牵动着台湾今后政治版图的划分与政局走向。不管对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代表的“泛蓝军”来说,还是对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军”而言,“台联”的正式成军无疑将对它们的选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登辉组织政党的立足点是扩大民进党执政版图、扮演稳定政局的力量,其最初动机主要是防止亲民党势力坐大。黄主文明确称,“台联”将压缩亲民党的发展空间,而不会抢民进党的选票。然而,岛内舆论多认为,“台联”将主要影响民进党选情,其次为国民党。《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报评论说,在李登辉与宋楚瑜决裂后,李登辉的支持者和亲民党的票源,其实已泾渭分明。“从李登辉自美返国时,在中正机场受到台独支持者盛大接机的场面,使得‘台联’在统独光谱上有逐渐定位在比民进党更左位置的趋势,也因此对民进党选票的影响会比国、亲两党都来得大”。
民进党藉着“李登辉路线”与民进党主张的相近,能吸收一些对民进党执政成果失望却又不甘心投票给在野党的中间选民。同时,由于李登辉向来是国民党本土派的精神指标,他出山对于吸纳国民党内本土票源也有一定效果。但“台联”与民进党形象过于重叠的排挤效应,仍然引起了民进党的高度关注。
民进党内普遍认为,“台联”成立对民进党选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主席谢长廷、副秘书长许阳明曾以“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好像在捡现成”对“台联”提名作业进行指责。秘书长吴乃仁则公开称,“台联”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多位党籍“立委”也表示,“台联”的定位与选票严重与民进党重叠,民进党若不与“台联”划清界线,年底选举席次可能掉到70席以下,连“立委”总数的1/3都无法达到。
国民党副主席王金平、秘书长林丰正、组发会主委赵守博等党内高层一致认为,“台联”对国民党选战影响不大,而对民进党的票源有较大冲击。国民党对“台联”的因应策略是:一、打“主席牌”。连战近来频频约见党内亲李人士,避免国民党再次分裂。二、打“本土牌”。国民党7月正式提出“建设性本土化”主张,并在党章中加注“融合族群”文字,以减轻李登辉“本土化”攻势。三、加强基层“固票”。中央各高层党务主管纷纷勤走基层固桩,防止党员出走。四、进行纪律约束。国民党中常会8月15日通过考纪会提案,开除了11名加入“台联”参选的党员党籍。
政坛走向
“台联”伴随着台湾年底选战的号角而产生,它是台政党版图消长的反映。“台联”对于台湾未来的政治形势演变将起怎样的影响,首先取决于“台联”自身在年底“立委”选举中的胜败结果。
从“台联”这段时期的运作来看,“台联”在年底的“生死战”中,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组织体制不完善。黄主文曾坦承,“台联”成立初期只将在台北市设立中央党部,尚无能力设立地方党部,而“有意加入台联者,将委托各地推荐参选人办理登记作业”,同时“台联”组成人员原属性十分复杂。这种组织体制很难保障选战中的高效率。
二、选举经费不足。“台联”的竞选经费并非由中央党部来筹款,而是由各参选人自己筹款。“台联”只是依靠政党成立后对外公布的账号,来收集各界的政治捐献。目前,中央党部的日常经费支用明显不足,专职党工人数极少。
三、选举动作迟缓。“台联”8月12日才成军,其具体参选人员名单几经反复,在政党成立时方确定,距离12月选举太近。此外,“台联”缺乏选举的共同政见,黄主文称,“立委选举各地区都有不同属性,因此共同文宣不会很多”。
四、“李登辉光环”存在弊端。“台联”在各大党派的夹缝中寻找生机,最大的依恃是李登辉的光环。在当前岛内反独声浪高涨的状况下,片面扛起“台独”、“本土化路线”旗号,将不利于开拓票源。另外,李登辉执政时期的黑金背景、背叛形象都是不利方面。
可以说,“台联”的“短线操作”在岛内选情紧绷的状态下,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台联”的政治前景普遍不被舆论看好。岛内舆论分析认为,新政党的出现,使其他各党紧绷危机意识,“台联”参选人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很难突围,“台联能够当选的席次有限,不会影响选后的基本政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