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他穿着清朝官服 走上哈佛讲台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2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他穿着清朝官服 走上哈佛讲台 一百二十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聘请清朝官员戈鲲化开设中文课,堪称中美交流的另一序幕,而戈鲲化也因此成为走上哈佛讲台的'...

他穿着清朝官服 走上哈佛讲台



一百二十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聘请清朝官员戈鲲化开设中文课,堪称中美交流的另一序幕,而戈鲲化也因此成为走上哈佛讲台的第一个中国人。请看:
我们不易设身处地去感受他穿清官朝服昂首阔步走在哈佛园中时心中有无历史使命的负担,但一定能移情想像:他病卧酷寒的异国,命在旦夕,抛下言语不通的妻子儿女,该是多么的悲怆……
【台湾《联合报》7月19日文章】题:中美交流的另一序幕——哈佛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作者 张凤)
中美百年文化交流的先声,多以耶鲁毕业生容闳为依归,而未能意识到美国知识界向我们求教也已长达120余年,1879年哈佛曾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先生,当为中美交流的另一序幕。哈佛大学在美国是最先创立、最负盛名的大学,1636年成立。哈佛由传统的学院发展为现代大学,是在艾列特校长上任后,始分文理、法、商、医学院,学生和教职员都多了三五倍,校务蒸蒸日上,尤其校内不少教授都醉心东方思想艺术,外加与华通商传教者骤增,外交更是另项考虑因素。
开设中文课是基于商业 和外交的考量 
波士顿一位热心的商人鼐德于1877年2月22日给艾列特校长写信,提醒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和外交利益正不断增长,牛津及耶鲁大学已开中文课,哈佛也应速设中文课。校长复信立表校董赞赏,又经商会支持,3月10日后,由杜德维主办募款,迪赛尔等反复努力就捐得8750元,到年底12月7日,终有了1万元基金去敦请教师。
千选万选终于寻得1835年出生的饱学之士戈鲲化。他是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曾供职清朝湘军任文书约6年,再到驻沪美国领馆做译文抄写和翻译教员;迁居宁波有15年,始终任职英国驻宁领馆为翻译,也教英法人士学中文。跟他学过中文的杜德维大力推荐戈鲲化给校长,强调戈鲲化长期与外国人共事,开明又有评议改进之论,熟稔外人心态习俗,远较其余高深学者析理清楚,人又机智幽默,并可能在留美教学期间,编写有助中美外交的著作,期以导引益发友好的关系。杜德维还为哈佛校长,替这首位华人教师作了非正式的课程规划,以备参考:教课以南京话(南方官话)为准,戈鲲化计划选用威妥玛1867年编的课本《语言自迩集》作教材,这书虽是以京片子发音写的,但他很熟练可将发音调整无甚困难,开课以三四人小班制为主,若人数多再加开班。
每回我到哈佛校史档案部,带上馆员送来的白棉手套,小心翼翼地静读这些在戈鲲化姓名下,依编年序次排列的档案和手稿,心存感激地缅怀他们120年前探勘中国文化的恳切,不厌其烦地辩论,协商教学招生安排,邮寄编好的中英教材,集资记录,甄选答约……杜德维、鼐德与校长留下了厚厚实实的一匣见证,1879年,戈鲲化来哈佛这年最厚。
墨色依然的合同,不显百年沧桑
最使人悸动的是那墨色依然鲜明的台词,由当时东三省奉天营口东北90里的牛庄领事鼐德代表,中英对照写着:“立合同议据———大美国驻答牛庄领事官鼐德代哈佛书院山长等与寓居宁波之大清知府衔候选同知戈鲲化议定条款开列于后———
一、哈佛书院山长等言定,延请戈鲲化在书院教习官话3年为期,自1879年9月初一起至1882年8月31日止每月束?洋钱200元正。
二、哈佛书院山长等言定戈鲲化携带一妻二子住上等舱位载至干姆白理嗤城又带一仆住于下舱路间,除沽酒之外所有一切船钱房钱车钱及应用行李等费均有书院给发,俟3年满后仍照此式送回上海。
三、戈鲲化如3年之内病故应将其妻子仆人,全数送回上海,一切盘川戈姓不须花费。
四、山长言定画押之时先支1月束?200元以此合同作为收钱之据,一到干姆白理嗤再支束?200元,自开馆日起至1年后即1880年9月初一,按月扣除100元连接4个月除清。
五、戈鲲化言定哈佛书院课程学生多寡教法章程均候山长主裁。
六、每月束?200元作戈鲲化一切花费,此外各项杂用概不得向山长另支。
七、合同内束?200元,作为戈鲲化一切花费,此外各项杂用概不得向山长另支。今将合同缮就英汉文合璧一式三纸在大美国驻沪总领事衙门当堂画押盖印各执一纸存照。1879年5月26日。
读着读着正奇怪戈先生怎么重男轻女,难道女儿只能住下舱或者留在家乡?再翻阅下去,果然寻出在这5页淡灰蓝横条的合同之外,又另夹半页信纸大小的补页,上书中文:
“兹再议定又加叁女住上等舱位又加一仆妇住下舱其章程与第二款同惟叁年后仍照现在所搭捷径之船送回上海。又照1879年6月26日”
与那3页中文配合横写英文,一样用无名指甲大小的楷书工整地在一边直行以毛笔书写,两人签名处皆盖有美国上海领事馆的钢印,英文较占页,故多两页,仅继续横写英文,留白一半,此一合约,纸质虽有三道摺痕,却完好如初,比信纸长宽各加一寸,也厚一倍,比起同一档中其他纸页的碎落剥蚀,丝毫不显百年沧桑。
在课堂穿官服,要求学生尊师重道
依约他与妻儿及一女佣和一位女翻译,乘葛兰芬勒斯号先到纽约再接到麻州剑桥,路上花了3周,7月15日由上海起程,8月8日抵哈佛大学,还比预期早了点儿,所以为他一家准备的屋子———剑桥街717号(其实校长的通信讨论仍进行中),尚未安顿。
这位由东方来的清朝官员,即成各报争相刊载的轰动热潮。当时美国东半部华人,据估在1870年不过400人;10年间也不过3000人,尤其没有见过高深又有学问的士绅。哈佛请了在纽约、新港都有分店的华伦照相馆,为他一家照了8张相,3张相戈先生均着朝服,想必是符合他大清知府衔候选同知身份的,皮衣露衬白皮毛的边,看得出足以抵得住东北的风寒,还挂着串朝珠;第四张是由他右侧后方角度照的,清瘦的他背后垂着细长及腰的辫子明晰可见;第五张穿长袍短马褂换戴瓜皮帽,右手持摺扇;另3张拍他的两男三女,其中两张几乎相同,两个儿子14岁和12岁,衣着似父亲,3个儿女褂子都绲大襟,宽宽长长的圆领,最小的两女孩约5岁和2岁都戴金锁片,2岁那个总不定,照出来一片模糊。
相片登在The Dail y Gra p hic, Harvard Re g ister, Boston Book Bulletin, Boston Dail y Advertiser等几家报纸,都加炫人耳目的报道:对这位45岁温文尔雅举止巍然的教师,怀着无限期待,把他所教的官话,详介说明是官方使用,也普及在商用,特别是宁沪以北的港口如天津、芝罘(指山东福山县,因明代设烽堠防海,故又名烟台)、牛庄等地通行,但福、广、厦门、汕头、台湾则听不懂。
戈鲲化在1879年10月22日正式开课,教材是篇小说。他在哈佛的开馆授徒,不限本校(哈佛大学向耶鲁及欧洲有汉学研究的大学都招生,包含来自耶鲁留美学生)大学部学生,任何有兴趣由第二手资料了解中国的学者,或者希望从事外交、海关、商业、传教事业者,只要缴费就可选修。
他每周上课5天,在课堂穿官服,要求学生尊师重道。他有时为教授们如知交拉丁文教授刘恩等特别开诗文讲授,有时应邀到教授俱乐部赴宴演讲。1880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中,他是瞩目的校长上宾。不幸于合同届满的1882年,在2月14日因重感冒和肺炎不治去世;校方虽请韦门、闵纳医生主治,并有几位医学院学生照料,仍药石罔效。
抛下妻儿,病逝于异国
2月18日艾列特校长为戈先生在校内亚培顿教堂追思,典礼之后,棺柩循序跟着校长和他白衣戴孝的长子伯甫(仲甫与叔甫,和女儿南兰、南芳、南叶均未详载)。
出席者有容闳和使馆官吏、杜德维和鼐德、校董胡波和刘恩教授以及无数悲悯的师生———由神学院艾佛瑞教授主祭,随后由杜德维护送遗眷及遗体归葬。
报端亦连日追忆。戈鲲化虽只教了5位学生,但成绩斐然,他的洋学生已能在中国立业。校长会同几位教授如刘恩、华理士、杜德维等联名,在5月13日Boston Dail y Advertiser呼吁募款成立基金会(经营5000元),对他妻儿抚恤教育(每月汇300美元),于是全家由旧金山而横滨,原路返回上海定居,并期教育其子女到能自立。
几度查阅他的档案,看到他在1880年出生而后夭折的幼子相片,看到船票账单打折后费212块半美元、医生处方收费单,还有杜德维运棺处理的收据,实在也够令我在寂静的阅览室中,噙泪俯仰唏嘘悲叹不已。
苍天无语,惜乎他在美除了中英教材《华质英文》几首诗外,也未写其他著作———未出国前著有《人寿集》、《人寿堂诗钞》———据沈津先生指出珍藏在他主管之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纵使因著作难访,我们不易设身处地去感受他穿清官朝服昂首阔步走在哈佛园中时,心中有无历史使命的负担,但一定能移情想像:他病卧酷寒的异国,命在旦夕,抛下言语不通的妻儿子女,该是多么的悲怆……
他的际遇和这张哈佛百年档案中绝无仅有的中文合同,比起其他华工契约,要扣路费,每月7至16美元,工作从天明起,到日暮止,再甭提西部华工所受的私刑惨案———无异是天壤之别。
四海为家难能随遇而安,在离散中总有牺牲,文化也在流徙中传扬。在哈佛所开的中文课虽暂偃旗息鼓,实为赵元任、杨联陛、赵如兰诸位在哈佛的教学开出先河,1879年为此准备的中文书就成为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先驱,发展到如今美国各大学不用说,较大一点的中学都开设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文化交锋实前人种树之荫。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