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戒急用忍”再也守不住了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16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戒急用忍”再也守不住了 陈水扁谈两岸经贸“必走路” 【香港《明报》8月15日文章】题:扁称弃“戒急用忍”是正途 台湾总统陈水扁昨天明确指出,在全球'...

“戒急用忍”再也守不住了


陈水扁谈两岸经贸“必走路”
【香港《明报》8月15日文章】题:扁称弃“戒急用忍”是正途
台湾总统陈水扁昨天明确指出,在全球竞争的考虑下,两岸经贸往来是趋势,也是必走的正确道路,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同时在“台湾优先、全球布局、互惠双赢、危险管理”的四个前提下,台湾“绝对安全”。
陈水扁是在高雄楠梓加工区参观“日月光”半导体公司高雄厂时,作以上表示的。他还以在室内骑单车为例说,尽管自己骑得很过瘾,但唯有骑出去,才会发现视野无限宽广,海阔天空,才能愈骑愈远,愈骑愈快,这就是台湾的机会。
他指出,对于目前正在召开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有人”有不同思维及看法,但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不怕竞争。
陈水扁强调,经发会的朝野各界正积极寻求共识,相信在短期内会有更明确的政策方针,政府也一定会以积极态度回应台湾各界的需求,并持续创造台湾良好的产业环境,使厂商能继续经营,希望借由政府的努力与厂商的投入,早日实现台湾成为“绿色硅岛”的境界。
民进党主席谢长廷昨天也表示,“戒急用忍”政策长期以来无法达到目的,台湾资金仍然外流,如果经发会能对开放“戒急用忍”达成共识,政府以及民进党都应该支持。谢长廷强调,不希望执政党成为开放“戒急用忍”的障碍。
【中央社台北8月15日电】陈水扁总统上午表示,用“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绝对是大家共同的期待,我们也没忘记国家安全第一、台湾优先的原则,而关键在于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没信心才会害怕。
由于经发会两岸组达成松绑“戒急用忍”的共识,引发副总统吕秀莲的高分贝批评,痛指台商掏空国家血本,并呼吁“当家、掌权的人要有勇气面对历史良心”。虽然副总统办公室发言人蔡明华昨天澄清,吕秀莲谈话并非针对总统,但陈总统今天上午接见中小企业代表时,仍然脱稿演说,回应吕秀莲的谈话。
总统说,国家安全、台湾优先的原则,我们没有忘记,但大陆市场也是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全体国人和台商都爱台湾这块土地,希望在国际市场扮演更好的角色。
日报说两岸可能出现重大转机
【日本《东京新闻》8月15日文章】台湾总统陈水扁14日就对大陆经济政策表明了改变过去的抑制政策、放宽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限制的意向。陈总统积极表明放宽限制尚属首次。一旦付诸实施,那么就会成为两岸关系的重大转机。
这是陈总统在高雄县视察时向有关人士透露的。陈总统指出,改变历来的“戒急用忍”方针,实施“积极开放”,“是明智的选择,是两岸经济交流的发展趋势,是必须走的道路”。
总统府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预定在本月下旬将做出“放宽限制”的结论。不妨认为,陈总统的讲话是考虑到上述的预定而发表的。
在台湾企业对中国大陆进行投资时,必须向有关经济部门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才能实施。过去有这样的限制:一起投资的金额上限是5000万美元,而且是作为经由第三地的间接投资。不妨认为,放宽了对投资金额的上限,将来也会同意进行直接投资。似乎也将同意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大陆。此外,部分解禁“三通”的可能性也很大。
可以指出,其背景在于台湾企业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经济界对限制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陈水扁政权认为,难以进一步阻止上述的潮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是追认现状。面临着12月的立法院选举,似乎也有这样的打算:放宽限制,从而增加执政党民进党的得分。
两岸经贸协会正式成立
【台湾《联合报》8月14日文章】行政院长张俊雄与国民党主席连战昨天同时出席“台湾海峡两岸联合经贸协会”成立大会,两人在大陆政策上言词交锋。连战表示,两岸经贸如果不能顺势而为,反而是逆向操作、“以拖待变”,经贸契机将丧失;张俊雄则表示,外商积极来台扩张版图,提示我们新世纪的台湾经济竞争策略,必须及早全球布局,才能开展更大商机。
“台湾海峡两岸联合经贸协会”由国民党立委何智辉发起,其宗旨主要是协助在大陆台商处理生意纠纷、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共有29位国民党立委共襄盛举。昨天的成立大会高官云集,张俊雄、连战和立法院长王金平、内政部长张博雅、陆委会主委蔡英文等都出席。
张俊雄说,谈经济问题无法过度简化,政局稳定绝对是重要因素。蔡英文也指出,外界以为政府两岸政策保守,但其实政府的两岸政策是朝开放发展。
台商对松绑反应积极
【台湾《联合报》8月14日文章】题:松绑“戒急用忍” 王永庆:拨云见日
对于松绑“戒急用忍”,企业界看法不一,台塑餐饮业董事长王永庆说这是拨云见日、雨过天晴,“那四个字取消,就OK了”。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戴胜通则认为“产业面”应该尽量开放;不过“资金面”却应该紧缩,采取有效率的会计制度。至于三通议题,戴胜通认为只能通“两通半”,可以通邮、通商但不能“通人”。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表示,政府松绑“戒急用忍”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但是台积电三到五年内还是不预备去大陆。力晶半导体董事长黄崇仁表示,这是对的政策,去大陆市场是趋势,挡也挡不住。王永庆说,三通之后,台塑就不必急着赴大陆,可以将六轻原料出口到大陆。
戴胜通向来被认为是力守“戒急用忍”的企业主,但他昨天解释,他完全赞成“产业面”尽量开放,因为技术含量低的产业早就赴大陆,如果配合三通的通货机制,还可以让大陆的半成品运回台湾,进行高技术的加工制造,台湾企业竞争力将大为提升;但“资金面”的控管需要紧缩,从严审查每个赴大陆投资案。
【中央社台北8月14日电】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举办了两岸经贸关系系列座谈会———台商的困难与心声。与会的台商人士都认为,纵然在经济问题上已取得三通共识,但在政治问题上若不及早解决“一中”的前提,恐怕一切将沦为空谈。
这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所举办的两岸经贸关系系列座谈会,由该会科技经济组召集人黄镇台,以及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廖万隆等主持,与会人士包括政大经济系教授林祖嘉、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以及大陆各地的台商协会代表等。
蔡英文称大幅开放未定案
【台湾《经济日报》8月14日文章】题:蔡英文:未决定大幅开放两岸经贸
行政院陆委会主委蔡英文13日表示,行政部门并未决定大幅开放两岸经贸,两岸经贸政策是以经发会共识为执行依据,直接贸易与通航方式仍需相关部会评估与规划,必须将各种风险评估考量在内。
陆委会昨天也以新闻稿郑重澄清,行政部门日前召开高层会议,并未决定大幅开放两岸经贸,会议讨论范畴也未超过经发会两岸组共识。陆委会强调,未来两岸经贸政策方向,将以经发会共识为依归,行政部门将全力推动。
蔡英文昨天参加“台湾海峡两岸联合经贸协会”成立大会,针对外传行政院在日前一项跨部会议中,决议大幅放宽上市公司投资大陆限制,并规划以六个港口当做两岸通航的货运码头等,蔡英文在会后向媒体表示,“这些都没有定案”。
蔡英文强调,该会议只是内部讨论,并不具决策性质,有关两岸经贸政策的开放调整,仍以经发会两岸组12日讨论出来的共识结果为主轴,绝对没有外传“行政院会议结论比经发会共识更广泛、宽松的问题”。她指出,新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在检讨各项政策,并进行评估工作,但情势始终在变,所以许多政策仍在评估中。
陆委会新闻稿指出,行政院最近针对经发会各界就两岸经贸政策调整方向及具体做法的提案,请主管机关就各自主管部分提出意见,并于日前召开跨部会议交换意见,陆委会也从大陆政策观点提出看法。各机关所提建议与媒体报道未尽相同,由于若干建议仍待评估,会中并未定案,更无媒体报道中所谓超出经发会两岸组共识之事。
新加坡称东南亚危机感强烈
【日本《产经新闻》8月15日报道】题:中台关系好转会对东南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新加坡政府最近汇总的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好转,不仅对新加坡经济不利,而且对东南亚经济也不利。”新加坡政府在正式文件中表明了台湾应当和平地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见解,这是它首次采取现实的姿态。东南亚各国有一种警惕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投资会被中国卷走,相反中国产品却大量涌入东南亚。这份报告说出了东南亚国家的不安。
这份报告是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10日汇总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统计分析,在“两岸经济的转换与新加坡”部分,利用12页谈论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首先,报告分析说,在过去10年里,虽然两岸在军事上出现紧张关系,但台湾企业对大陆的投资没有减少,投资项目现在多达5万个。如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关于今后的展望,报告描述了两种可能性,研究了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第一种可能性是,两岸加强经济关系,或者走上经济统一的道路。新加坡受到在低生产成本支撑下的大陆台湾企业的挤压,以电子领域为主,将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报告预测,即使在比台湾更具优势的机械出口等领域,也会因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而落在台湾后面。报告估计这一倾向也会对脆弱的东南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报告指出,台湾的信息技术相关企业正在逐渐从马来西亚和泰国转移到中国大陆。
第二种可能性是,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会继续下去。
报告表示担心:如果新加坡企业跟随跨国企业对华投资,新加坡制造业就会出现“空心化”。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新加坡应该摆脱对电子领域的依赖,建立重视服务的产业结构。报告认为,在对外出口和吸引投资等方面,东南亚国家不可避免地要与发展阶段相近的中国展开竞争。除了过去的服装和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外,中国近几年在电子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东南亚国家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