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沙龙对巴实施血腥“清除”■以暴易暴■以暗杀对暗杀 ■以国家恐怖主义对恐怖主义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09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沙龙对巴实施血腥“清除”■以暴易暴■以暗杀对暗杀 ■以国家恐怖主义对恐怖主义 7月30日至8月5日,以色列沙龙政府一周内连续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发动'...

沙龙对巴实施血腥“清除”■以暴易暴■以暗杀对暗杀 ■以国家恐怖主义对恐怖主义


7月30日至8月5日,以色列沙龙政府一周内连续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发动多次“定点清除”打击,炸死15名巴勒斯坦人,把遭到国际舆论普遍谴责的暗杀袭击推向高潮,使持续10个多月的流血冲突继续升级。
“清除”行动密度高、下手狠,明确将巴政治领导人当作肉体消灭目标;无视国际社会谴责,更无视巴方的复仇呼声,以色列杀红了眼
对特定的巴勒斯坦人进行肉体消灭,从巴以冲突爆发之初的巴拉克政府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沙龙上台后,特别是6月底开始,这一策略更加凸显,成为以对付巴的主要手段。6月30日,以军以阻止恐怖袭击为由,在约旦河西岸杰宁附近用导弹炸死3名巴“恐怖分子”,引发巴极端组织反击并造成两名以色列人死亡。7月4日,沙龙的厨房内阁明确把“定点清除”列为“积极防御”手段,为以军的频繁出击颁发了“杀人执照”。从这一天起,以军开始铲除曾经进行过“恐怖”袭击的巴方人员。在随后的几周里,巴方的任何小动作都遭到以军的剧烈打击,巴活跃分子在没有发生交火的情况下不断被“清除”,不少无辜平民成了垫背。
8月1日中午,以军出动战斗直升机,对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驻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的办事处实施精确打击,炸死哈马斯的两名政治领导人和两名成员,同时使两名当地记者和两名儿童成为陪葬。沙龙政府随后承认以军对此负责,并辩称,纳布卢斯的哈马斯制造了几十起恐怖爆炸和枪击事件,造成37名以色列人死亡和300多人受伤,以军正是为阻止其发动新的恐怖袭击而实施“定点清除”。
8月4日中午,以军直升机突然飞临约旦河西岸比拉市法塔赫总部上空,并对法塔赫西岸书记马尔万·巴尔古提的车队发射两枚导弹,其中一枚击中巴尔古提座车旁的一辆汽车。由于驾驶该车的法塔赫成员阿布—哈拉瓦及时跳车逃避,幸免于难。5日凌晨,以军直升机空袭位于加沙南部的巴安全部队总部,摧毁两间主要办公室。该部队一名高级官员事后庆幸地说,如果不是“闻声”而逃,他肯定也成了以军暗杀的牺牲品。
当天下午,沙龙政府不顾巴方几乎要爆炸的民愤,又派直升机在西岸的图勒凯尔姆炸死一名哈马斯成员……
一周的“清除”风暴显示了几个新特点:密度高且下手狠,尽管有两起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另3次袭击共造成15人死亡,多人受伤;突破“红线”,把巴政治领导人当作肉体消灭的目标;顶风“作案”,无视国际社会的谴责,也无视巴方高昂的复仇呼声,极富挑衅性。
“宁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以色列不惜同整个世界作对
以色列国小民寡,历来崇尚先发制人,速战速决。面对巴方大范围的武装对抗,以方清楚,这是武装示威而非要决意消灭以色列,因此避免全面出兵。但是,长时间的冲突也使以方在人员和物质上蒙受了巨大损失,迫使以政府采取针锋相对甚至过度暴力来遏止冲突。巴拉克曾表示,处在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是个弱者,而弱者不能仁慈。以色列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以色列不惜同整个世界作对。这是“清除”风暴越刮越猛的根本原因。
以色列人多年流亡,饱受歧视和杀戮,目前举国仍处于战争状态,忧患和危机意识成为他们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甚至积淀为民族个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几十年的紧张对峙和暴力威胁使多数以色列人把安全奉为上帝,也养成他们“宁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的极端自我心理。这是以色列人把沙龙推上权坛又拥护他对巴方动狠的原因,也是“清除”风暴被多数以色列人接受的社会基础。
“清除”政策发轫于巴拉克时期而猖獗于沙龙时代,反映了以色列两大党对付巴方策略的一致性和相对合理性:对内可以安抚“恐怖”袭击受害者并防患于未然,对外可把“反恐怖”当作遮羞布,抵消国际压力,因为以军消灭的对象都或多或少地同以境内的恐怖袭击有关。同时,这样可以避免巴以全面开战,继续让巴自治政府管理马蜂窝一样的被占领土,摆脱重新占领而伴生的政治、道德、经济和治安后果。这是“清除”风暴持续存在的政策考虑。
同巴拉克采取的动辄全面封锁、集体制裁相比较,倚重“清除”政策是沙龙相对高明的一招。这种“冤有头,债有主”、恩怨分明的策略,可以稍微减缓普通巴勒斯坦人的痛苦,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人道主义灾难,减轻舆论压力,也能分化瓦解巴方阵营,培育反战情绪。同时,还可以起到震慑、瓦解和瘫痪巴激进派组织结构的作用,也符合以色列一贯的战术原则。
“阿帕奇”、坦克、遥控炸弹和狙击步枪,以色列为了达到准确暗杀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去年11月9日,以军用导弹炸死巴情报局官员侯赛因·阿巴亚特,“清除”风暴乍起。截至8月5日,“清除”风暴屡屡得手,铲除60多个巴方各派精英,基本做到了稳、准、狠。
首先,巴以力量对比悬殊是关键。以军是正规部队,其装备、技术、通信、官兵素质、训练质量和实战经验都属世界一流,对付“清除”目标可谓是牛刀小试。“清除”行动的方式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科技含量非常高。
据报道,以军的各种无人侦察机不断在被占领土上空盘旋,昼夜监视和跟踪着“清除”目标的行踪。同时,以军还建立了代号为“黑鹰眼”的手机监控网,24小时监听巴重要人物的通话,并能在几秒内确定其具体位置,误差不超过2米。
以军“清除”风暴的主要执行者是美制“阿帕奇”战斗直升机。这种在海湾战争中一鸣惊人的空中堡垒是对付坦克的杀手锏,其携带的激光制导导弹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远,轰炸巴方目标藏身的楼房、汽车和掩体有如以石击卵,无所不摧,可以说,近一半的被“清除”对象都是被“阿帕奇”发射的“地狱火”给吞噬的。
以军采用的另一种手段是动用坦克进行定点截杀和袭击。去年11月22日,法塔赫重要成员杰马尔·阿卜杜—拉扎克在加沙南部罕尤尼斯遭到坦克扫射,面孔被打得无法辨认。此外,以军坦克在西岸发起的几次精确炮击也炸死多名通缉目标。
第三种手段是在汽车、公用电话亭甚至道路隔离墩里安装遥控炸弹并适时引爆,准确消灭“清除”目标。去年11月23日,哈马斯军事派别“卡桑旅”活跃分子伊卜拉欣·乌代在纳布卢斯驾车行驶当中,汽车突然爆炸使其立即殒命,开启了以军用汽车炸弹对付巴方目标的先例。此后,又有数名“清除”对象死于以方的遥控炸弹。
第四种是步枪狙击,据报道,几乎所有以军前线哨所都配备了狙击神枪手,任何“清除”目标只要出现在狙击手枪支上的高倍望远镜里,几乎就无法逃生。
促成“清除”风暴容易得逞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存在大量“巴奸”。据悉,巴情报部门掌握的“巴奸”人数超过1000人。阿拉法特的顾问阿布—谢里夫日前指责以方通过“要挟、收买和允许打工”等手段,迫使部分意志薄弱而生计无着的巴勒斯坦人出卖同胞。迄今,巴国家安全法庭已判处6名“巴奸”死刑,被私下处死的“巴奸”也超过10人。日前,巴情报部门仅在杰宁就一次逮捕了60名“巴奸”。
阿拉法特呼吁各派停止针对以目标的军事行动,重新以“石头和鞋子”为起义武器,以免给沙龙的残酷打击提供口实
5日,沙龙政府公布了一份7人“清除”黑名单,要求巴方立即逮捕。据报道,这7人只是一个50人名单中的一部分。而伦敦出版的《中东报》去年12月就报道说,已有400余名巴重要人物将成为以方暗杀对象。
伦敦出版的《生活报》日前援引美国高层人士的话说,布什政府对以方日益升级的“清除”风暴十分担心,并警告沙龙政府: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以及巴自治政府的存在是以方不得跨越的“红线”。以媒体6日报道,阿拉法特本人最近在访问梵蒂冈时忧心忡忡地对教皇保罗二世说,如果国际社会再不派观察员,他本人将性命难保。最近,巴勒斯坦通讯社秉承阿拉法特的旨意连续发表3篇社论,呼吁各派停止针对以色列目标的军事行动,重新以“石头和鞋子”为起义武器,以免给沙龙的残酷打击提供口实,因为巴方付出的生命代价太大了。这些迹象都说明,沙龙政府持续而猛烈的“清除”风暴已显露作用,因为巴方毕竟不能同以方动真格,毕竟阿拉法特不希望重新流亡。
6日,巴方表示拒绝逮捕以方公布的7名“恐怖分子”,同时,也向美国提交了60名犹太“恐怖分子”名单。据分析,阿拉法特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也担心把这些人抓起来会被以军连锅端掉。5月18日以军动用F—16战机轰炸纳布卢斯监狱,就是想消灭据信关在里面的“恐怖分子”。其实,巴方已经挫败了几十起针对以目标的爆炸袭击,但是,并没有逮捕当事人。以方认为,正是因为巴方的不合作态度,才迫使沙龙政府还要自己动手实施“清除”行动。这必然会引发巴各派新的反报复,使巴以对抗向更危险的境地继续下滑。
图片:
1、宁愿负天下人的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2、惨死的巴勒斯坦儿童哈利勒·穆格哈拉比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