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4年11月11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4-11-1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苏联著名演员邦达尔丘克 '...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出身于工人家庭,他孩提时代曾想成为一名浮标看守人。由此可见,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向人们展示,哪里是浅滩,哪里是航道?!
    他七岁时第一次看戏并成了戏迷,但很快就看腻了,想自排自演。邦达尔丘克把自己的剧场——院子称为克利斯托佛·哥伦布。但是战争爆发了,这位罗斯托夫戏剧学校的学生扛起枪,上了战场……?
    邦达尔丘克在全苏国立电影学院的同学们回忆道,“教室的门开了,走进一个身着军装,茨冈人模样的小伙子”。任课教师是谢尔盖·格拉西莫夫(《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的导演)。格拉西莫夫发现了这位新生的艺术才能,请他在《青年近卫军》中扮演角色。格拉西莫夫还推荐他在《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珂》中扮演主角,这部影片一九五二年获得斯大林奖金一等奖。
    邦达尔丘克以自己的表演才能赢得观众的爱慕,受到著名导演的青睐。他先后参加拍摄了杜甫仁科导演的《米丘林》、罗姆(《列宁在十月》的导演)导演的《海军上将乌沙科夫》、艾尔姆列尔导演的《没写完的小说》。
    邦达尔丘克说:“同优秀导演商榷很容易,而同次导演切磋则几乎无法进行。坦率地说,这是促使我当导演的原因之一”。
    邦达尔丘克在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改编的《一个人的遭遇》中扮演主角——安德烈·索科洛夫,影片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金质奖。起初,肖洛霍夫对邦达尔丘克能否演好一个农民角色表示怀疑。这位著名作家端详过他的双手后说道:“安德烈的手可是另个样子……”后来,当邦达尔丘克扮成索科洛夫来看望肖洛霍夫时,作家竟没有马上认出他来,稍后,同他拥抱起来,再也不提手的事了。
    肖洛霍夫和邦达尔丘克保持着密切的创作联系。几年以后,邦达尔丘克又在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中扮演主角。一九七六年,这部影片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中获得反法西斯战士联盟颁发的奖金。在戛纳电影节放映影片《一个人的遭遇》时,新现实主义奠基人罗塞利尼邀请邦达尔丘克拍摄由五个国家演员扮演角色的《罗马之夜》。
    一九六一年,决定根据同名小说拍摄影片《战争与和平》。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在影片中扮演彼埃尔·别祖霍夫。影片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荣获奥斯卡奖。
    现在,邦达尔丘克正在导演一部新影片——《鲍里斯·戈杜诺夫》,他在该影片中扮演主角。
    (卢敬利) apK品论天涯网


    【苏联《消息报》十月四日报道】值苏联军人和南斯拉夫军人解放贝尔格莱德四十周年之际,南斯拉夫准备发行一枚票面价值为六第纳尔的纪念邮票。这枚邮票上有南斯拉夫首都市徽的图案,有周年纪念日期和大字标出的四十字样。纪念邮票在十月二十日
    ——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出售。 apK品论天涯网


    【苏联《消息报》报道】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纪念牌设在“文学家小桥”墓地纪念厅里。纪念牌上写着:“革命作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一八○二年葬在这里的沃尔科夫公墓里。”
    这位作家和哲学家
    ——对君主专制毫不妥协
    ——生活与创作中的许多事情,都同涅瓦河畔的列宁格勒联系在一起。在彼得堡,他创作了俄国第一篇革命诗歌《自由颂》。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他在这里写自己的主要作品《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 apK品论天涯网


    【印报托新德里十月二十一日电】题:印度舞蹈在东方国家大有施展余地
    印度奥迪西舞大有希望的舞蹈家斯姆露蒂·梅赫塔认为,在包括中国、日本、泰国和马来西亚在内的东方国家,印度舞蹈大有施展的余地。
    她在这些国家中的一些国家演出后,反应极佳。她说,这些国家同印度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别在舞蹈的“摩德拉斯”(手势)方面。由于佛教在这些国家的影响,那里对印度舞蹈中的哲理也有更多的理解和赞赏。
    斯姆露蒂不明白,印度与象美国、苏联、联邦德国和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有文化交往,为什么在那些东方国家却很少进行促进印度舞蹈的工作。
    斯姆露蒂在印度旅游发展公司的组织下即将动身去荷兰、意大利和希腊作为时二十五天的访问演出。 apK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三十一日电】《真理报》报道,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录制在留声机唱片中的列宁讲话的十四张录音片的修复工作已经结束。基辅「灯塔」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工程师们和全苏「旋律」公司的专家们,还首次彻底修复了录有世界无产阶级领袖声音的、损坏得难以修复的四张录音片。
    专家们费了很大力量来制定修复原有录音片的方法。同时还对一九七七年和一九八二年曾经使用过的,对列宁讲话录音片从语音上进行修复的资料进行了研究。提出一项任务:要提高老录音片的音响效果,因为原片有许多缺点:杂音很大。
    现在,在伟大十月革命六十七周年前夕,莫斯科接到消息说,对录有列宁讲话的录音片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并提高到崭新的水平。为对所进行的这项工作作出评价而成立的跨部门委员会给修复好的领袖讲话录音打了高分。
    对领袖的战友——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基洛夫、波德沃伊斯基、彼得罗夫斯基、谢马什科等讲话录音的修复工作也已进行完毕。 apK品论天涯网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十月十九日报道,世界各国莎氏学者,每年总要朝觐莎翁故里艾冯河畔斯特拉福一次。聚首之日,妙品精论,珠矶华草,自见经年砥砺切磋之切,更不会年年透出新意。这些新意,或奉作惊喜之言,或视为不经之说,视各家所见而异。伦敦一位自由新闻工作者斯蒂芬·费伊信手拈来今年莎氏年会上的一些例子,从中可以窥见种种新意之一斑。
    一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位叫加里·泰勒的说,《亨利四世》上篇中的福斯泰夫,莎士比亚原本无意用此名字,而想采用奥德卡斯尔一名,只是因为书报检查官从中作梗,才不得不更改用现名。
    二是伯明翰大学教授埃里克·伊夫斯说,莎氏剧作不足以指导学习英国历史,不过伊利莎白时期的历史却可佐证莎氏剧中许多描述。例如,当时人口出生激增,伦敦居民翻番,单亲家庭普遍。《暴风雨》一剧把这些都写了进去。
    上演莎剧的环球剧场几乎成了本届年会反复议论的主题。经多方考证,一些学者终于发现,剧场不是圆形的,而是一座二十四边形的建筑。然而既是多边形,却又有圆直径,并且据说“直径”为三十米,超过人们原先的估计。
    这位巨擘对财富的态度也是人们的议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自由经营的概念都用了进去;说《威尼斯商人》是市场经济和和谐道德共存的写照;说《雅典的泰门》告诉人们自由经营的风险,债务无力偿还,是要坐牢或流放的。
    后结构主义的方法也引进了莎氏的研究。该学派主张,人类活动都受历史和经济制约,作家都在不自觉地状摹所处时代,文学就是宣传。
    他们举例说,《奥赛罗》是英国种族主义的始作俑者,因为英国殖民主义就开始于这个时代,为了殖民扩张,就必须制造一条种族主义理由。这派人自诩为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不过人们认为他们是西方左翼中的时髦一派。
    正统的分析有二,一是把莎士比亚称作早期的撒切尔式的人物,右翼爱国者,害怕革命,主张维持现状。这是迄今多数人持的观点。
    不过知名学者马里兰大学教授萨姆·舍恩布伦指出,目前对莎氏的研究有了另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把莎士比亚称作自由派人士。一篇关于《科利奥兰纳斯》的论文就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莎士比亚同情共和体制。(泉生) apK品论天涯网


    在伦敦的泰晤士河畔计划修建著名的环球剧院,莎士比亚在世时,这里曾演过他的戏,这里也是最初上演他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的地方。主要的建筑同老环球剧院一样,将不盖屋顶,还准备增建一座十七世纪建筑风格的有屋顶的剧院和一座博物馆。打算在新环球剧院演出莎士比亚戏剧,每年至少有一部要象伟大诗人在世时那样——没有女演员扮演角色(因为在莎士比亚时期,女角色都由男人扮演)。
    主要困难在于剧院的原始设计图案已荡然无存。众所周知,环球剧院在一六一三年被烧毁,后来重新修复,一六四二年被清教徒关闭,两年以后又被拆除毁掉了。
    各国建筑师纷纷出谋划策,无数派别争论不休,最后才达成了上述折衷的方案。(利) apK品论天涯网


    【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三日文章】题:艾森豪威尔研究生交流基金会把世界引向美国
    这所建筑物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朴实无华,好似这座古老的城市。建筑物的砖墙和它的石头门廊与毗邻的房屋几无区别。
    住在这所房子里的人们似乎也同样淳朴,不招人注意。
    但是,费城第十六大街二百五十六号是一个不寻常组织的神经中心,这个组织也许是最有影响的机构之一。
    这是艾森豪威尔研究生交流基金会的总部所在地。自从该基金会于一九五三年创建以来,它已不声不响地从九十个国家把将近八百位潜在的领袖人物请到美国,让他们通过频繁的旅行和学习,熟悉美国人,熟悉美国的社会和习惯。
    与其他交流计划不同的是,获得艾森豪威尔研究生交流基金会奖学金的人年龄一般比较大,大都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之间,都已显示了成为领导人的潜力。
    他们中有经济学家若泽·佩德雷拉·德弗雷塔斯这样的人物。一九五四年,德弗雷塔斯作为该基金会的首批研究生之一,从巴西来到美国,他驾车周游美国二万英里,遍访院校学府,聆听专家们治国安邦的方略。还有土耳其的德米雷尔、波利维亚的阿道弗·西莱斯·萨利纳斯。
    德弗雷塔斯后来在金融界飞黄腾达,一举成名,德米雷尔和西莱斯则是仕途坦荡,前者成为土耳其总理,后者登上总统宝座。
    在艾森豪威尔研究生交流基金会创办之初,一家杂志的记者说,他认为该机构不声不响,有其不言自明的理由。
    但是,基金会新总裁西奥多·弗兰德讲得更简单。
    他说:“基金会保持一种低姿态,也许是因为董事会的主要人物和艾森豪威尔总统本人生性不爱张扬。”
    弗兰德认为,基金会大有可夸耀之处。他说,除西莱斯和德米雷尔外,还有几十个研究生后来身居要位,其中包括大约二十个内阁部长和许多农业、科学和工业界的领袖人物。
    艾森豪威尔研究生交流基金会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批著名人物于一九五三年创建的。这些人本来只是想给当时新迁入葛底斯堡的艾森豪威尔举行一个祝寿晚会,并为他的新居赠送一些礼品。但是玛米·艾森豪威尔传达了丈夫的意见,“请不要向私人送礼”。她说,她的丈夫有心改善国际关系,倘若在这一方面做些象征性的表示,也许更适合些。
    于是,基金会应运而生。基金会靠个人和公司的捐赠开展工作。该基金会的董事会常常敦促个人和团体提供捐助。董事会成员中有全国铁路客运公司总裁格雷厄姆·克莱特、前泛美航空公司总裁纳贾卜·哈拉比和亨利·露西基金会总裁亨利·露西第三。
    艾森豪威尔研究生交流基金会除了为研究生们支付旅行和学习费用外,还提供生活津贴费。象南斯拉夫的米兰·德拉戈维奇这样的研究生,享受的生活津贴费每天高达一百美元。
    德拉戈维奇是一九八一年的研究生,目前是塞尔维亚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作为社会主义者的德拉戈维奇对该基金会的奖学金计划讲了一番不寻常的话:
    他在一九八一届研究生最后一次研讨会上说:“美国正带头走后工业的,或者说富于人道主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能自由地发展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干。” ap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