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副刊十月二日文章】题:杨天恩兄弟创业辛酸史
在新马人民的心目中,“杨协成”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厨房里,有杨协成的酱油及罐头食品。在冰箱里,有杨协成的包装饮料。
在新加波,杨协成已成为首屈一指的饮料食品大王。
杨协成这个古老的招牌是出自杨氏兄弟的令尊杨仁溜老先生。杨氏兄弟是福建漳州人。靠酱油生意起家
一九三八年春天,兄弟们讨论一番之后,便决定来到新加坡,共同奋斗。
杨天恩几经波折才找到了欧南路(现在阿波罗酒店附近)的一块地。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在同年中秋节那天宣布新加坡杨协成号开张大吉。
一九四六年前的新加坡酱油行业都是广东人的天下。他们制酱油的方法与福建人不同。广东酱园出产的酱青很白,老抽则很黑,人们都习惯了这种黑白分明的颜色和味道。杨协成的酱青不够白,老抽也不够黑,一下子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谈何容易。
生意难做,带来的老本快要亏光了,杨天恩差点萌起北归的意念。不过倔强的他,经过几番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咬紧牙根坚持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入侵新加坡,所有新加坡的酱园都被查封,只有杨协成幸免。原因是杨协成中了炸弹,厂房被炸得破破烂烂,日本人不要了。
那时候,市面上没有其他的酱油,只有杨协成一家,人们只好改变习惯,买杨协成酱油。杨协成酱园一枝独秀。垄断南马酱油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杨协成的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拆点。杨氏兄弟趁各行业还未恢复之前,赶紧把满满的酱油推到市场上。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之下,他们不仅占据了新加坡的酱油市场,还向南马进军。
当时,物资短缺,杨协成的凿油大受欢迎。从此,杨协成垄断了南马的酱油市场。
五十年代是杨协成展翼高飞的年代。一九五二年之前,杨协成仍旧停留在酱园的阶段。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杨协成购置许多机器,开始从事罐头食品的生产。接着,杨协成豆奶、菊花饮品也面市了。这时候,杨协成已从一家小酱园发展为酱油、饮料、罐头食品等多元化的食品制造商。凡是吃的东西,几乎都有杨协成的产品。
杨协成在新加坡扎根之后,即刻往东马及西马发展。一九五二年七月新加坡有一家广东人经营的酱油厂要出让,杨天恩兄弟立刻把它买下来,所有的员工也纳入杨协成的旗帜之下。这样杨协成在东马诗巫开设了第一家分行,专售广东酱油。
杨协成向东马扩展业务成功后,一九五八年。它开始在西马的怡保开设分行。一九五九年向西马政府申请在八打灵建造杨协成在大马的第一家工厂。一九六二年,杨天求与大马分厂的负责人黄宗民到香港开辟市场,他们租下了厂房,在香港挂起杨协成的招牌。打进世界食品市场
一九六六年,杨协成往英国发展,接着在美国、加拿大都出现了杨协成的分销处。
在回忆杨协成的沧桑史及辉煌成就之时,杨天成等念念不忘父母对他们的教诲。尤其是父亲及大哥尽心尽力让他们受高等教育,使他们能深谋远虑,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研究,以定夺大计而不好高鹜远。
我八岁的时候,父母领着我和两个妹妹到了美国。那时,对于英文我一点也不会,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讲,坐在教室里什么也不懂。
如今回想起来,很有意思,当时的确很困难。不过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那一段经历也把我训练得性格更坚强。儿女追随父母,从事同样行业的情况一向很多。我的父亲是个商人,所以如今我从商,这也很自然。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哈佛大学进修硕士学位,因为它是最好的学校,也是最难念的学校。上课时间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两点半,学生都坐在座位上,等教授来来去去。教室是阶梯式的,教授上课时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百分之二十五到五十的成绩,都决定于上课时的专心程度。
我们没有教科书,老师上课也不讲课。每天发三个实例给大家,每个实例都是描述一个有问题的公司。我们的功课就是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和提出建议。所有的实例都相当复杂,不单纯只是财政或市场问题。哈佛就是这样训练学生在混乱中把问题归纳出来,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纽约花旗银行工作,担任高级会计师。
参加白宫学者的甄选,就我个人而言有几个原因。像我这样所谓的第二代移民,有父母为我们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所以必须做得更好。
其次,陈香梅女士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鼓励我到华盛顿去看看美国政府,看看自己能否有所贡献。
还有一个原因:我在花旗银行工作,感觉银行界、商业界虽与政府接触机会日多,但彼此间的了解却未增加。许多法令甚至对商业界造成伤害。
进入白宫后,我是在总统的幕僚群中工作,负责运输和贸易问题。我处理的只是一些特别困难、复杂以及会引起争议的问题。当白宫必须介入时,就草拟白宫对这个问题的立场。
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同大众、国会、各种不同部门、工商业者、学术界联系,这样的工作需要分析、思考,工作的时间相当长。
白宫学者的职位是为白宫以外,而在个人岗位上有所成就,年龄在二十八岁到三十六岁间的年轻人所设立的,是一九六四年由约翰逊总统设立。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选取有前途和有希望的青年男女,把他们训练为将来的领导者。
这个计划有很多好处:第一,无论这个人在一年后打算做什么,一年来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对个人来说都是极好的训练。可以使他在未来一生中成为更好的人。第二,从专业层次来看,这个计划教一个人了解在联邦政府中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拟定计划,政策,求取在政府中获得成功。
不可否认,美国的物质生活舒适,要求中等生活容易,但若要爬得更高,就会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因为,那是他们的土地。
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应当去开发自己的强处,多做努力。如果我们始终埋怨受到歧视,这非但于事无补,而且一辈子会如此下去。
我们应当站起来为自己说话,我们是可以肩负更多责任的。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台湾《青年战士报》文章】题:澎湖记行(记者孙虹)飞机自台北飞临澎湖群岛上空了,俯视碧波万顷,许多小岛屿正展现在眼前,马公港的船只正在出港远航。
顷刻间,飞机就降落在马公机场了。
马公本岛东端的金龙头,原名金龟头,是马公港的出口处,和风柜尾南北相望,也是马公港的门户。宗南亭就建筑在金龙头的岬角土丘上,登亭眺望,远近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组成了辽阔的港湾。
当第一次看到澎湖大桥时,觉得它象无限长,伸向碧波万顷的海上,澎湖湾夏日傍晚的凉风,轻轻柔柔地吹来,夕阳照红了整个宁静的海湾,五千米的长桥,够你慢慢地享受。当你越走越向海天一色的远方,碧蓝的海,白花花的浪,在你的左右、脚下翻腾着,大桥另一端,淹没在红和蓝的视野中。
在白沙的通梁村,有座古老的保安宫,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只商船经过澎湖的时候,突然遇到风暴,在通梁村附近的吼门海道沉没了。船上有两株小榕树随风飘到沙滩上,被当时的村人拾到了,将它种在保安宫前,后来渐渐长大,气根深垂,其中的二十八条根长得特别长,而且粗壮有力,进入泥土以后,长成了巨大有力的支干,姿态奇异,乡人称奇,就一代一代保护它的生长,经过三百五十年下来,大榕树所伸展出来的支干面积,达三百六十多平方米,有人称为澎湖神木,也有人叫它通梁大榕树。
如今的大榕树枝叶蔓延茂密,被高高架在几十个雕梁画栋的水泥架上。
澎湖的石斑鱼,不但在澎湖有名,在台湾也有名,香港更有名;它的身价,也高居首席地位。
澎湖碧海蓝天,空气清新,没有现代人讨厌的空气污染,使平日很少吃海鲜的宾客大饱口福。
石斑鱼的名贵在于稀少,肉质细白鲜嫩,其味确是名不虚传。
马公在澎湖群岛的开发史上,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在澎湖设“寨巡检司”正式建治算起,至今已有七○三年的历史了。相传元世祖派兵东征,途中遇到台风,在惊涛骇浪中返航,士兵中有人梦见妈祖相救,才登陆澎湖。后来封妈祖为天妃,建天妃宫,俗称妈祖宫。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打澎湖成功,宣称得到神明相助。上奏清廷康熙皇帝,封妈祖“天后”圣号,改天妃宫为天后宫,俗称“妈宫”,久而久之妈宫就变成“马公”了。
马公之名来自久远的历史年代,但是马公的现代化,却是最近十多年的事。现在的马公,宽大的柏油路,雄伟的高楼大厦,已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新面貌了。
【台湾《青年日报》十月二十八日文章】澎湖系位于台湾海峡六十四个岛屿之总称,其中有人岛二十个,无人岛四十四个,面积一二六余平方公里,居民十三万余人,四面环海,利于渔业,水产极丰。澎湖名胜、古迹及可供观光之处甚多,如林投公园,三百余年之大棕树、内堑宫、鲸鱼洞、风棕洞之涛声,连接西屿岛之跨海大桥、海洋公园、望安岛之将军村、帆船屿、猫屿、碧海青苔、中社古厝、天台美景,以及七美岛之七美人冢。最具观光价值者,为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李鸿章令澎湖总兵吴寅洛主事修筑之防海盗侵袭及训练水兵以固国防之西台古堡。其建筑物系以糯米蒸熟调和石灰泥土粘附石块而成,其作为运输补给及屯兵之掩体、房舍回环曲折,使游客如入迷宫,气势壮观,不亚于古罗马之遗迹。
台南市名胜古迹之多,是台湾省各县市之冠,最主要的、值得游人游览的名胜古迹有十多处,计有孔子庙、法华寺、郑氏家庙、延平郡王祠、竹溪寺、五妃庙、吴园、开先寺、安平古堡、亿载金城和赤嵌楼等,它们代表了台湾的历史文化。在这十多处古迹中,孔子庙、延平郡王祠、亿载金城和赤嵌楼,又最为有名被称为台南四大名胜古迹。
关于孔子庙,本报曾有专文介绍过,这里简介其余三个古迹。
延平郡王祠位于台南市开山路,是台湾奉祀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座祠。它是清朝时在原来的“开山王庙”基础上扩建的,占地九千四百余坪。该祠采用传统宫殿式建筑,朱栋碧瓦华丽已极。祠前建有古香炉,炉前一片护壁,琉璃瓦衬以红墙,显得格外富丽堂皇。祠前还有一座石牌坊,横额上镌刻着“忠肝义胆”四个大字。正殿供有郑成功的塑像,东西两边祀着殉难海疆的诸臣烈士一百二十人塑像。郑王部将甘辉和张万礼塑像则分祀于两边塑像的最前头。后殿监国祠前面有一棵郑成功亲手种下的古梅,至今仍枝叶茂盛。现在,祠内建有民族文物馆,分别陈列着明、清乡土文物。
亿载金城位于台南市西郊安平区金城里,是清朝同治年间,清帝钦差大臣沈葆桢为防止日本侵犯台湾而兴建的,俗称大炮台。亿载金城堑外有壕沟通贯海水,并有五座大炮四座小炮。城外门额上书“亿载金城”四字,城内门额为“万流砥柱”,均为沈葆桢手书,至今城尚完好,附近风景优美,是游览的好地方。
赤嵌楼位于台南市民族路,是荷兰人入侵台湾时所筑之城,原名“普罗民遮城”,中国人称它为“孔毛楼”或“菁仔楼”。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最先攻克的是该楼。
如今,这儿还遗留着古井隧道、断足石马、石龟御碑、石狮和碑林等古迹。(林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