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4年2月14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4-02-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契尔年科当选苏共总书记 '...

    【路透社莫斯科二月十三日电】勃列日涅夫主席在世时的亲密助手、七十二岁的契尔年科今天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接替安德罗波夫。
    据官方报道说,契尔年科是由总理吉洪诺夫提名的。
    这次选举实际上是批准由十二人组成的政治局作出的决定,选举是在安德罗波夫逝世的消息宣布三天后举行的。
    消息灵通的苏联人士说,明显的迹象说明,契尔年科的当选一度受阻是因为安德罗波夫生前的同事为维护既得利益同契尔年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月十三日电】契尔年科的当选表明勃列日涅夫的年迈的老朋友战胜了同安德罗波夫结盟并主张改革的年轻政治活动家。
    然而,一位外交官说:“他只能是一个临时的领导人,他很可能使苏联重新回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死气沉沉的状况,而不会把它引向安德罗波夫时代的朝气蓬勃的局面。” ipd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伦敦二月十二日电】契尔年科在今天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东西方关系开始出现任何解冻都要取决于美国。契尔年科看来是接替安德罗波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的主要人选。
    七十二岁的契尔年科写道:“我们赞同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特别是美国和英国——进行积极的、富有成果的对话。
    但是他又说:“两个大国今后几年究竟是合作还是僵硬的对峙现在要取决于美国。”
    【美联社伦敦二月十二日电】苏联政治局委员契尔年科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说,改善对美关系“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重要了”。
    但是,契尔年科告诫说,苏联决不会容忍美国获得军事优势。
    他在一篇文章中说,莫斯科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恶意”。这篇文章是在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前撰写的,准备作为三月五日在英国出版的契尔年科言论集序言。
    他在这篇文章中说:“苏联在它的对外政策中把保卫和巩固和平放在首要地位,苏联决心结束军备竞赛。”
    但是他着重指出:“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我们能够出色地对付任何挑战。”
    他还指出:“今天,为了取得共同谅解而加强我们的努力已比任何时候更重要了。 ipd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华盛顿二月十一日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由于苏联主席安德罗波夫逝世,他估计苏联将发动一场“和平攻势”。
    基辛格在同一家电视台记者谈话时说,这将使美苏两国有机会重新举行会谈,而无须任何一方承认作出让步。
    但是他说,苏联领导权的问题一旦解决,苏联政策的主导方针就会推行下去,因为这种方针是由安德罗波夫从未完全控制的领导机构制定的。
    他还说,由里根和苏联下一届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晤将是有益的,但是最高级会晤不宜过早举行。 ipd品论天涯网


    【南斯拉夫《政治报》二月十三日报道】题:万里前往莫斯科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决定派国家代表团参加苏联领袖安德罗波夫的葬礼。代表团将由第一副总理万里率领。代表团中有三名研究中苏关系的最有名望的外交家。
    如果注意到中苏关系迄今的水平的话,会发现代表团的级别高于所预料的水平。这也反映了中国尊重安德罗波夫希望关系正常化和改善同这个邻国的关系的愿望。
    如果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的话,据估计,苏联政府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可能是万里的主要对话者。他关于今年夏天访华的建议是北京正在讨论的一个问题。
    【日本《朝日新闻》二月十三日报道】派万里副总理的背景是:在安德罗波夫时代中苏关系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对此表示评价;期待下一届领导人朝着关系正常化方向努力的心情在起作用。
    十二日莫斯科广播电台播送各国唁电时,除兄弟国家之外,中国的唁电第一个播送。中国的唁电表明希望改善中苏关系,苏联方面也重视中国方面的这种希望。
    【日本《产经新闻》二月十三日文章】派万里副总理参加葬礼和十一日李先念的唁电一样,是中国方面观察苏联新领导动向,打开正常化道路的一个迹象。今年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预定将访华,这很可能将成为今后两国副总理以上的首脑往来的开端。 ipd品论天涯网


    【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月十二日评论】题:中国的唁电再次呼吁中苏关系解冻(韦斯科夫十一日发自北京)
    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今天在就苏联主席安德罗波夫逝世所发的唁电中再次呼吁中苏关系正常化。
    发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这份简短的唁电中指出,安德罗波夫生前曾多次呼吁改善这两个共产党邻国之间的关系。
    由国家主席李先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署名的这份唁电说:“中国政府真诚地愿意看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今天的和解调子——虽然没有转达任何新东西——被看作是旨在加强苏联主张同中国和解的那些政治势力的一种努力。
    在安德罗波夫执政的一年零三个月中,北京同莫斯科之间的文化、体育和商业联系大大增加了。
    唁电的调子虽然是和解性的,但却显然没有一个共产党国家给另一个共产党国家的那种兄弟般的友好信息。唁电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署名的,真正治理着中国的共产党当局没有发唁电。
    关于同莫斯科之间的党与党之间的关系,北京连谈都不肯谈,除非莫斯科停止在亚洲实行侵略性的军事政策。目前进行对话的目的只是加强国家之间的关系。 ipd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马来西亚槟榔屿二月十二日电】柬埔寨抵抗运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今天说,他的运动正在得到柬埔寨人民的支持,目前已能在国内「任何地方」打击越南军队。
    这位亲王对这里的记者们发表谈话时说,三方抗越联合政府的游击队已能进入首都金边和其他城市去「消灭敌人,包括一些苏联人」。
    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援引他的谈话说,「现在我们的战士在削弱越军力量方面干得更有成效了,他们能够在柬埔寨任何地方、主要是在与泰国接壤的省份,如马德望和暹粒,打击越军。」
    他还指责河内假装在柬埔寨问题上采取了灵活态度,以欺骗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
    他说,柬埔寨人民「现在对越南的所谓亲善和友谊已经不抱任何幻想了」。 ipd品论天涯网


    【德新社大马士革二月十二日电】叙利亚今天警告说,它可能要对美国炮击它在黎巴嫩东部的阵地一事采取报复行动。
    外交国务部长法鲁克·沙拉在这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叙利亚对美国第六舰队,特别是「新泽西」号战列舰的炮击一直采取自我克制态度。我们不能永远这样下去,我们的自我克制是有限的。」
    他不肯说明叙利亚将在什么时候或者如何进行报复。他说,「这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我们同美国的关系恶化到什么程度。」
    记者问,叙利亚是否在继续同黎巴嫩总统会谈。沙拉答道,「是的。」他说,「叙利亚美国对话」也在继续进行,尽管对话「没有任何进展」。 ipd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北京二月十二日电】(记者:康佩昂】正当苏联挑选新领导人之际,中国今天决定由一位高级党政官员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从而发出了新的信号,表明它愿意同莫斯科实现关系正常化。
    此间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当局选择万里先生是精明的、是恰到好处的,它也是两国谈判取得进展的写照。”
    他又说:“但是,这一选择也表明中苏关系改善的步伐是比较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不过是证实,两国关系的改善确实取得了进展。”中国当局通过派这位副总理参加安德罗波夫先生的葬礼是想表明,在苏联挑选新领导的时刻,北京显然有决心继续勃列日涅夫逝世前一个月开始的对话。此间外交官说,万里先生出访莫斯科和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预定对北京的访问将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沿着正常化的道路向前发展。
    【路透社北京二月十二日电】派万里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比中国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的代表大大地升了格,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活动的是当时的外交部长黄华。
    代表团还包括中方参加最近的一系列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会谈的主要人物
    【合众国际社北京二月十二日电】(记者:迈克尔·罗斯)中国决定派副总理万里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外交官们认为,此举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它希望同莫斯科改善关系。
    万里将是近二十年来访问莫斯科的地位最高的中国领导人。
    中苏解冻的进程走得并不太远。
    尽管双方已同意今年扩大科学文化交流并使贸易增长百分之六十,但是,关系正常化仍然受到北京所谓的莫斯科拒不清除摆在改善政治关系道路上的“三大障碍”的阻碍。
    一位驻北京的高级中苏关系问题专家说,然而,中国重申他们希望两国关系得到改善,派万里率团参加葬礼活动很可能就是要强调这一点。
    其他一些外交官还告诫说,不要对这一信号进行“过多的”猜测,但是,其中一位外交官说,无论如何,此举“等于是明确声明,中国不希望安德罗波夫之死影响中苏关系”。
    【美联社北京二月十二日电】中国今天宣布,万里副总理将率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的葬礼。
    某些观察家认为,这个代表团的选择是中国作出的一个姿态,表明中国想进一步改善同苏联的关系。
    【埃菲社北京二月十二日电】(记者:乔治娜·伊格拉斯)本首都外交界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一个由副总理万里率领的代表团去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是向莫斯科表示善意的一个重要姿态。
    中国今天作出的这一官方宣布使人们感到意外,大多数观察家都曾估计参加安德罗波夫葬礼的将是吴学谦,因为他的前任黄华曾代表中国参加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礼。
    苏联集团的国家的外交官向埃菲社记者指出,中国决定派万里去莫斯科表明它对改善两国关系和减少两国之间的争端感兴趣。 ip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