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刊物认为解决能源和粮食问题,以及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仍然是我国今后的课题
【共同社东京三月三十日电】题:日本银行分析,中国实行调整政策,在农工业和贸易收支上取得成果
日本银行在三十日发行的《调查月报》上,刊登了一篇《调整时期的中国经济》的文章。
文章说,中国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执行经济调整政策以来,四年时间过去了,最近已经开始在农工业生产和贸易收支等方面取得成果(农工业生产顺利地扩大,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可以认为,中国当局对于政策的实施也加强了信心。
以这种情况为背景,去年十二月制订了第六个五年计划(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这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在到本世纪末把农工业生产翻两番的长期目标下,奠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
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作为今后的课题:解决能源问题(这个问题容易成为供给方面的制约)和粮食问题;提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范畴内的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
文章指出今后的问题是:一、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估计农工业生产将以百分之四的年率增长,但是,能源生产却仅仅定为增长百分之一点四左右,能源供给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安;二、由于人口增加,粮食自给并没有实现,进口粮食有可能对资金和生产资料的进口造成制约;三、具有自由主义经济的色彩的经济效率政策,譬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活用价格的供求职能等,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究竟能够实施到什么程度?’
【时事社东京三月三十日电】日本银行三十日发表了题为《调整时期的中国经济》的文章。日本银行在这篇文章中就中国正在执行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指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要达到把能源消费量节约百分之十强的目标,需要作出格外的努力;二、如果增产粮食不象计划那样取得进展,将会因为继续进口粮食而使得资金等的进口受到制约;三、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如何设法求得经济效率化,还需要继续摸索。
文章就粮食问题分析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估且不论,到二○○○年为止的长时期里,增产的余地不会太大。文章提出理由如下:耕地面积难以扩大,迄今对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生产责任制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普及率。
说中国显然认为如果福建在经济上取得成就,不仅有利于大陆,而且会对台湾产生影响
【路透社福州三月十八日电】(记者:理·帕斯科)三十年来,中国同台湾那场没有了结的内战阻碍了福建的发展,但是这场争端现在却成了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刺激因素。
北京显然已认识到,如果福建省在经济上取得成就,不仅有利于全中国,而且将更有可能把台湾人争取过来。
为了使福建省能吸引外国投资并帮助其发展,已经像广东省那样,给该省以特别自治权,以便采取灵活的经济政策。
福建省的第二城市厦门已成为经济特区。厦门正在修建新码头和国际机场,以改善同外部世界(希望有朝一日也包括台湾在内)的联络。
福建省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说,福建暂时计划在本世纪末以前,使其经济产值由一九八○年的一百一十七亿元(合六十亿美元)增加到七百亿元(合三百六十亿美元),这个增长率大大高于其他省份计划中的增长率。
福建省省委书记项南证实,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的统一相关联。他说,“建设厦门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创造一种适合于台湾回归祖国的环境。”
福建省特区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说,特区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提高后,台湾的一千八百万人一定会更赞成北京的建议。
他还说,在台湾附近建立一个兴旺发达的区,还可能促使北京和台湾之间进行直接经济接触。
福建省迄今已为基本设施投资了一亿三千万美元外汇,花的人民币就更多。
去年福建省出口了价值三亿七千万美元的货物,主要是食品、轻工业品和手工艺品,该省希望三年后能增加到五亿美元。
【时事社东京二月二十六日电】题:钢铁业界对中进炼钢国家迅速追赶提高警惕
对苦于严重的需求不旺的钢铁业界来说,今后中进炼钢国家的追赶似将成为其国内外市场苦恼的原因。
去年一至十二月我国的钢铁产量是,粗钢为九千九百五十五万吨,这是十年以来第一次跌到一亿吨以下。而总的钢铁出口是大约二千九百五十万吨,比去年的实际出口量增加百分之一以上。出口量总算过得去。
但是,从去年秋季以后,钢铁的供求无论是内需还是出口,都不景气。各制造厂都实行了减产、合理化、削减经费等对付不景气的措施。在这种形势下,使日本感到头痛的是中进国追赶上来了。
问题是,这些中进炼钢国家增产和出口钢铁的积极性在今年会更加强烈。据钢材俱乐部等机构调查,印度、加拿大和巴西等十个所谓中进炼钢国家的今年产量将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二点五,约达九千三百万吨。今年要投产的主要钢铁设备也很多,而且,这些国家的内需量和生产能力相比很小,人们普遍认为,今年的出口量仍将增加。可以预料,只要世界经济不迅速好转,世界的钢铁交易量今年还将缩小。因此,这些国家的增产和出口攻势对我国以及先进国家来说,将是不能忽视的。
特别是对我国的钢铁业界来说,除国内市场上进口问题外,以东南亚市场为主的国外竞争将肯定激化,因此,有人主张,日本应该转产质量更高的钢材,但由于目前钢铁业处在严重萧条情况下,所以也有不能马上这样做的苦恼。
【日本《每日新闻》三月二十六日文章】题: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男女之比有异常变化的预兆
中国现正采取严格控制人口的措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但是女婴遭害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今天成为问题的是,当那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时候,家人们就不大高兴。在中国“不绝后”的想法是强烈得难以消除的。
尤其在农村,人口作为劳动力而予以评价,因此“重男轻女”的风气更为厉害。如果是男的,娶来媳妇又增加劳动力,要是女的,如果出嫁,就减少了劳动力。
中国目前的人口约为十亿零八百万(除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外),到本世纪末,无论怎样人口也要控制在十二亿以内,但是,六十年代大量出生的孩子开始进入青年期,到本世纪末育龄妇女就有二亿人,即使一人生一个孩子,也就是二亿人。按计划,在本世纪内,自然增加率控制在年率百分之零点九以内,出生数必须控制在一亿九千万人上,这究竟有没有可能?
而且将来女孩儿减少,人口结构偏歪了怎么办?
【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二十三日报道】美国的农场主令人吃惊地接受了联邦的减少剩余农产品的计划,同意今年把小麦、玉米、棉花、稻子的种植面积减少八千二百万英亩,这个面积比三个弗吉尼亚州还大。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昨天在宣布休耕数字时说,这些数字意味着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将减少大约百分之二十五。
历史与借鉴
东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过什么经验和教训呢?记者先后访问了日本「地域开发中心」、东京都和大学,同有关人士进行了若干探讨。
五百多年前,东京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镇,当时叫作江户。一四五七年,一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这里构筑了江户城以后,它成为关东地区的商业中心。至一六○三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德川幕府,来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这里,迅速地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据说,十九世纪初,居住在江户的人已超过百万人。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由京都迁居江户,改名东京,这里成为日本国的首都,东京在历史上几经战争、火灾和地震的蹂躏。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使整个关东地区以及静冈、山梨等县的局部地区遭到严重的打击。仅东京地区就有一百七十万人失去了家园,城市大部被摧毁。二次大战末期,由于空袭的破坏,东京大部地区再次变成废墟。战后,日本人民重建了这座城市。今天,东京既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又是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据东京都厅最近提供的资料,目前东京都总面积为二千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而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十三万人。设在这里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各种公益法人团体以及中央银行等机关工作人员约达十四万人。大学约百分之二十、学生人数约百分之三十二集中在这座城市里。而东京地区进出口贸易额所占比例更大,其中进口额达百分之六十一一点四,出口额达百分之四十二点三。在一九六○l一九八○年的二十年间,东京都内二十三区的办公室面积增加了三点五倍,建起了一百三十五栋超高层大厦,使东京的面貌为之一变。东京在向上发展的同时,也在向地下扩大,地下铁的长度由四十三公里延伸至一百九十七公里’并建起十七座地下街道。它已从平面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一座立体城市。目前东京和它毗邻的碕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地区已基本连成一片。京都和附近的七个县(碕玉、千叶、神奈川、茨城、枥木、群马和山梨等县)称作「首都圈」,把东京都和神奈川、碕玉和千叶三县、称作「东京圈」。这里已形成了(东)京(横)滨工业地带、(东)京(千)叶工业地带、其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迅速膨胀,出现了住宅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的脆弱性加大等一系列严重弊害。日本当局从五十年代后半期、六十年代初开始意识到城市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分散人口和工业。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已控制不住。至今,人口和工业的集中速度虽已出现「钝化」倾向,但仍在增加中。一位熟悉城市建设问题的朋友解释说,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整个「首都圈」的人口依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居住在东京中心区的人开始减少。由于城市里房租贵、工业污染、交通拥挤,许多人不愿意住在市区,纷纷搬到近郊区去住。因此,在日本的城市人口统计中,「夜间人口」不断下降。有的日本人把东京都内的生活比喻作「东京沙漠」,意思是说,居住在东京的人,除了为紧张的生活而奔波之外,终天被关在窄小的住房之中,生活单调,人情淡薄,年轻人不知为何而生活,有的独身老人死在家中,别人也不知道……这确实是人们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一种厌倦情绪的反映,决非个别人的感受。在「高速成长」时代,人们为了谋生,盲目流入城市,今天许多人又离开了大城市,到中小城镇去寻求更加充实的生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预作分析,事先采取对策,这是日本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值得借鉴的教训。(一)
(原载《南洋·星洲联合早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