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道报》记者访华文章说,中国正进行经济调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使“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适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高兴
【法国《人道报》星期刊九月五日文章】题:中国正努力夺回失去的时间(记者:让—埃米尔·雅达尔)
(原编者按: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让—埃米尔·雅达尔是《人道报》常驻中国记者。二十年后的今天,他又来到中国,发现这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发生了变化。用北京的话说,这个国家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进行“新长征”。让—埃米尔·雅达尔对中国正在悄悄地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报道。)
北京人在烈日下,伴随着蝉鸣,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成群结队地飞速行驶。人们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质地柔软轻薄,有的甚至是半透明的。身着一色蓝或一色灰的服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种老式的服装堆积在商店的柜台后面,销售额下降。人们对合成纤维服装的需求也不如一、两年前那么多了。追求更好、更美的服装,这不正是表明,人民基本的需要至少已大部分满足了吗?
我对此首先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感到高兴。
我亲眼看到的“大跃进”给经济造成了严重后果。
现在,它对不到二十岁的中国年轻一代来说已成为历史。文化大革命的痕迹也已经看不见了。
今天的中国,要弥补失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
现在,党和政府要人们不要纠缠历史旧账,而要向前看,即努力振兴经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从市郊返回城区的路上,我看到到处是矗立的吊车,我感到北京在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市区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四层楼房和巍巍的水塔纷纷出现。
在“文化革命”期间被人们忽视和遭到破坏的古老建筑和著名的城门,例如前门,都修茸一新,红漆柱子和琉璃瓦光彩夺目。
同高层建筑和最近新修建的宽阔马路相比,有一些进步不那么明显。二十年前,北京城被烟雾笼罩着,充满了烧煤所产生的气味:市民们都烧煤球烧菜做饭。而现在,北京有八十万户人家,也就是家庭总数的三分之二都用上了煤气,或是管道的,或是罐装的。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还贫穷的国家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
从一些数字可以简要地看出中国应该解决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而可耕地面积只占全球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在这样条件下,中国人民怎样才能生活得越来越好,并找到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资金。
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前提是,要尽可能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像那二十年间所作的那样,过份地强调人的意志的作用。
有两点关键的意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政策
:
1、提高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但这不是靠口号和强制命令手段来提高,而是根据劳动的价值领取报酬,这就是在中国到处都在实行的“责任制”。
2、有效地控制人口出生率。如果不对人口进行控制,即使劳动得更多更好,每个中国人都将会越来越穷。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目标是结束前阶段三个大的部门之间一直存在的不平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八,只有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全面发展。
——轻工业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供消费品和必要的设备,也应得到迅速发展。
——重工业,它应该为其他两个优先发展的部门服务,保障它们的一切需要。
现在进行的调整已使经济出现了新的相对平衡。
目前正在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建立“责任制”,这是中国革命中的一次转变。使马克思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适合于中国的国情。
中国十亿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劳动的关系现在都在改变之中。这是全人类范围内的一项重大事件。
在中国农村,每个农民都有自主权,能自主地安排生产,成了劳动的主人。
每家都与生产队签署合同,或者几户人家自由地组成一个小组与生产队签署合同。合同规定某家庭或家庭小组种哪块地(土地仍属集体所有),他们应根据人民公社的总计划向国家交售谷物、蔬菜、水果和肉类等农产品。
交售剩余部分归农民所有,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卖给国家,也可以拿到自由市场上出售。现在自由市场在乡村和城市很繁荣。
除此而外,农民还有自留地里的收入。农民可以种植蔬菜和水果,养猪和家禽。
把公共利益和每家每户的利益联系起来,这给农村带来了变化。它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在富裕地区、特别是市郊,三年中家庭收入几乎翻了一番。在诸如山西、山东两省的西北部,河南、湖北两省的西部这些最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平均也都增加了。
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新建的房舍在农村比比皆是。它表明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这是我乘火车、坐汽车穿越四个省,行程二千公里沿途所见的实际情况。
诚然,贫富地区之间仍存在差距,但是,这是在普遍获得进步的基础上的差距。政府允许存在这种差距。政府的目的是让富裕地区在增加生产和国家现代化方面充分地起火车头作用,带动贫困地区改变面貌。
关键的一个条件是:要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使生产的剩余不致被立即消费掉,而能部分地用于投资。
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说服青年夫妇,使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少数民族除外)。
这在城市里取得了明显成果,而在农村,成果不很大。人口问题可能是未来十年的关键性问题。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九月七日电】由于北欧五国政府努力摆脱高支出和低发展的经济困境,这五国在八十年代初期正面临着一个动荡的时期。
该地区的经济分析家说,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三个福利国家中的丹麦和瑞典,由于费用提高的压力,花费很大的社会保险系统出现了裂痕。
另一个福利国家挪威可以用石油来防止出现捉摸不定的未来。虽然历届政府试图使不断提高的工资要求和通货膨胀,不致使其非石油出口品因定价过高而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但在本世纪用它的近海资源来平衡预算是绰绰有余的。
芬兰同它的北欧邻邦一道为加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进行了日益艰苦的努力,但它在七十年代末的高速度发展现已受到了限制。
冰岛政府连续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使其至关重要的渔业具有竞争力。但政界分析家说,它的历时三十个月的联合政府随时都可能垮台。
这些分析家说,各种不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不能决定怎样在从高税收、低增长的经济中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支付更高的社会福利金。
以约恩森为首的丹麦社会民主党少数政府上星期五辞职了。
丹麦正经受着失业,通货膨胀率达百分之十左右,在重要的农业部门出现了投资危机,国际收支逆差在加大,还有一千二百五十亿克朗的纯外债。
银行业经济学家尼尔森说:“巨额的国家赤字使得国内利率提高,导致企业投资的停滞,甚至实际上的下降。”
瑞典的图尔比约恩·费尔丁已成立十六个月的中右联合政府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它缺少广泛的支持来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对工业的投资。
在挪威,科勒、维洛克的保守党少数政府,相对轻松地渡过执政的头一年后,也将碰到一个困难的秋天。
对政府是否能用减少个人税收和工业补贴的办法来恢复经济的严峻考验,将在下个月它提出上台后的第一个正式预算时来到。
挪威的大部分工业正处在严重危机中,尤以以木材为原料的部门和金属部门为甚。经济学家预计,失业率虽只有百分之二,但在秋季会显著上升。
这些经济学家说,仅这两个因素将使减税的允诺在非石油收入预算赤字未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难于实现。
谈到芬兰,赫尔辛基的分析家们说,如果它能控制上涨的物价和费用,它就有比别的国家更好的机会渡过世界性衰退的难关。
【印报托新德里九月十二日电】印度和苏联的贸易额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两倍多。
一九七六年的贸易额为六亿四千七百万卢布,一九八一年达到二十三亿九千七百九十万卢布。
苏联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九八一年,它进口了价值十三亿三千三百八十万卢布的印度货物,同年向印度出口总值为十亿六千四百一十万卢布。
目前的迹象表明,一九八三年印苏贸易额可望比一九八二年增加百分之十五以上。规定具体指标的议定书很快将最后定下来。
由各部秘书组成的专家先遣组今天已离开这里前往莫斯科,为九月十五日在莫斯科开始的印苏联合委员会会议和九月二十日开始的总理的访问作准备。
目前,印度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什么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关双边合作的问题将在联合委员会会议上加以解决。
第二个进口印度货物最多的是美国,其价值为八亿五千万美元,不超过印度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十三,远远落在苏联后面。
曾经是印度头号贸易伙伴的英国,只占印度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六。
苏联始终在逐步增加它从印度进口的货
物,尽管有些东西从别处也能买到的。
从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苏联从印度购买了二十三万二千吨茶叶,十万吨咖啡,七万七千吨腰果,九万吨烟草,五亿一千一百万米黄麻布和七亿九千一百万只麻袋。
苏联从印度购买的货物总额的百分之六十是工业品。
它们包括:电子仪器、部件、机械、化学药品、棉布、针织品、成衣、鞋帮、油漆颜料和染料、化工产品、手工地毯等等。
【法新社华盛顿八月二十六日电】世界银行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恶劣气候仍然是影响南亚各国经济的主要因素,南亚各国经济仍然搞得不错。
这份报告说:“一九八二年,南亚经济继续增长,虽然增长速度多少放慢了点,在一九八一年财政年度里,南亚经济增长之快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世界性经济衰退对南亚经济造成了影响,在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样一些国家,“经济活动还受到了恶劣气候的影响,影响了农业增长,结果,使国际收支问题更加严重”。
总的来说,南亚各国政府是设法使自己适应越来越糟的国际环境,有时候做得很成功。
在一九八一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回升了,这一年,印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百分之七点五。但是,“恢复阶段现在大体上已结束,印度经济将出现一些极不平衡的状况。”孟加拉国经济由于一九八一年创纪录的丰收,在这一年里增长了大约百分之七。不过,由于贸易条件越来越差,外汇收入减少了。
报告指出,在一九八二财政年度里,巴基斯坦经济仍然搞得很好,报告说:“在一九八一财政年度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百分之五点七,在一九八二财政年度里,尽管遇到了一些不利的情况,包括不太有利的气候条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仍接近于百分之五点七”。
【路透社维也纳九月四日电】(记者:林恩)受到不景气的石油生产打击的罗马尼亚,打算发展一项雄心勃勃的核电站计划,力图到一九九○年在能源方面做到自给自足。
这个国家一贯是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但是在一九七九年,国内的要求超过了生产。这就部分地导致了决定在核反应堆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项决定涉及到购买西方的一些技术。迄今为止只有两座反应堆正在建设中,这两座反应堆都在靠近黑海康斯坦察港的切尔纳沃达,第一座反应堆预定在一九八五年可供使用。但是政府计划到本世纪末要有二十座反应堆。
到那时,计划使切尔纳沃达本身就拥有五座六百六十兆瓦的加拿大重水铀式反应堆。它们燃烧的是非浓缩铀,因此,在罗马尼亚能使切尔纳沃达反应堆运转之前,不需要建立它自己的很费钱的浓缩处理装置或把铀送到苏联去处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