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报说中共如能坚持“中国的事情按中国的情况办”中国就会兴旺发达
【泰国《中华日报》九月十一日文章】中共若做到与极左路线彻底决裂,中国就有实现四化的希望。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曾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倘若中共今后能够坚持这一主张,必定能够消除文革极左路线的各种后遗症。
有中共新党章制定的正确纲领,再加上邓小平“按照中国情况办”的主张和中国人力与丰富天然资源的合理运用,那么,中国会实现兴旺发达,前途是光明的。印尼《罗盘报》说十二大是极为重要的大会
【印尼《罗盘报》九月三日社论】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看来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代表大会。因为这次代表大会被用来巩固现行的政策路线和方针。
邓深信,那些已在重要岗位上的人将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他所制定并开始付诸实施的政策路线。塞内加尔电台说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已经揭开
中共新的领导机构明显的年轻化【塞内加尔电台九月十日评论】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委员会有三个特点:完全排除文化革命的制度;取消党的主席职务;中央委员会有一半以上的成员是新的。
这次代表大会是十天前在北京开幕的。
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的总规划。这个报告是由总书记胡耀邦根据最近几年实际方针作的。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来说,历史的新的一页已经揭开。
主要口号是务实。新的领导机构明显地年轻化。巴西《环球报》说十二大是面目全新的会议
是复兴中国的一次决定性会议
【巴西《环球报》九月十日评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面目全新的会议。
第一、同已往不同,这是一次开放的,即公开的会议。
已往总是在会议结束几天或几周之后,才能知道会议做出的决议。
这次,中国以及世界各国人民能够在会议进行期间了解会议的决议。
第二,会议做出的决议中取消了主席的职务,并确立了集体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认为是复兴中国的一次决定性会议。其他几次大会也是这样,但之后并没有实现许诺的变革。
【美国《华尔街日报》九月八日文章】题:中国由于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增加出口额而繁荣(记者:秦家骢)
尽管存在着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中国做到了保持经济的中速增长,主要是靠增加纺织品、石油、化工产品和机器的出口额。
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额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八点七,达到一百零八亿六千万美元。石油出口额增加了百分之十五,机器和设备出口额增加了百分之十九,化工产品的出口额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纺织品出口额增加了百分之九点七。
很明显,中国在出口方面取得的这种巨大的成就,对提高中国工业产量起了显著作用。在今年头七个月,中国轻工业产值比一年以前增长了百分之九点六,而重工业产值增长了百分之九点七。
目前,中国人正在同美国进行谈判,以签订一个纺织品协议来取代在年底到期的那个纺织品协议。现在,美国对十五种纺织品实行了限制。但是,美国谈判人说,他们还想对另外十五种产品实行限制,以便进一步保护国内的纺织品厂家。如果到年底达不成某种妥协,美国很可能要单方面实行一些新的限制规定。
明年,中国将面临与西欧的更为艰巨的谈判。欧洲的经济陷于困境,使得欧洲人对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增加更为不安。中国的其他出口商品,如蘑菇,也蒙受了保护主义的压力。为了避开这些障碍,中国目前正在设法增加出口商品的品种。
在这方面,一个例子就是重视造船业的出口,这是新的方向。中国人如今设计和制造供出口的船只,包括拖船和供应船。最近,辽宁省的大连造船厂给美国得克萨斯州因格尔塞德的贝克海运公司建造的两台采油平台下水了,这是首次建造供出口的采油平台。
中国现在已进入出口计算机的领域,他们业已同西德达成协议,向对方出口一千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这种电子计算机是由北京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设计的。
中国人十分清楚,要想继续保持出口的势头,他们必须确保产品质量能同国外竞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已在机械工业部门试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中国正准备全面开发其海洋石油资源,这可能是中国今后长期增加出口的最重要的一步。
【香港《大公报》九月九日专访】香港大学经济系讲师蔡俊华昨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胡耀邦在十二大的报告中,关于经济建设方面,有三点最值得注意:
第一,胡耀邦在报告中提到怎样确定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第二,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并不仿照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的模式;中国走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中国在推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的同时,仍然保持自力更生这一特点。
蔡俊华认为,胡耀邦提到的经济战略目标,首先是指在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继续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其次,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将广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展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蔡俊华说:“我认为胡耀邦提出了一个正确的纲领及目标。从时间表来看,八十年代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慢一点,但中国要一步一步的干,先打好基础,到了九十年代便可以突飞猛进。”
他又强调,中国实行现代化经济建设,速度是不成问题的,最重要的是留意经济效益的问题。
关于第二点的经济制度改革问题,蔡俊华认为,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及赵紫阳等均说过,我国的经济改革不会根据外国模式,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关于第三点的对外开放经济政策,蔡俊华认为,这方面是外国投资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最关心的。
他指出,一般的投资者除了关心当前的政局之外,还会考虑到经济政策的稳定因素。
蔡俊华说:“中国初期实行经济调整的时候,在外间曾经出现过一些争论。但这些都成为过去。从胡耀邦、赵紫阳等领导人所作的报告,可以看出,他们有诚意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这些变化解脱了束缚德国人民手脚的桎梏,使他们能在新的经济解放中大显身手。现在他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唯一的社会财富——几十万熟练工人——重新开动工业机器。
自由市场新体制的关键是“刺激”,它是一股动力,推动着企业的车轮重新滚滚向前。由于有刺激,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家修复并点燃了他们的大型高炉,工人重新埋头苦干,银行家和投资家为恢复和重建鲁尔区的工业提供了资金,尽管市场银根很紧,小店主还是把消费品重新摆上货架。
在短暂的一代人的时间里,这个战后新兴的德国正沿着一条不同的道路前进,它发现有无限的“生存空间”任其发展。它用数以百万计的大众牌汽车、机床、机车、重型工程设备、机器、发动机和其他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国建立了商业桥头堡,这比希特勒用几百万军队对欧洲、俄国和非洲进行的失败了的军事征服所建立的桥头堡更加稳固和持久。
主要工业大国在与中东产油国的贸易中,只有西德一家一直保持顺差。尽管西德每天消耗的燃料和能源中百分之七十五是依靠波斯湾的石油,但它已经卸掉了压在肩上的经济重担,因为它向石油输出国组织出口的产品所赚来的美元已超过了它从中东源源不断进口的石油所要支付的美元。
西德之所以能保持这一贸易顺差,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和技术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它在欧洲市场上与欧洲对手的竞争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现在西德已成为世界第二号贸易大国,即将赶上头号贸易大国美国了。在外地主阿登纳
阿登纳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一个具有坚强信念的人,有令人惊异的洞察力。
由于给艾哈德、舍费尔和福克以采取行动和制订政策的自由,一个双层体制开始形成:在上层,阿登纳及其亲密的顾问班子主要掌管联邦政府的政治事务以及同盟国高级专员的关系,而艾哈德、舍费尔和福克在管理国民经济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阿登纳一方面加班加点处理政治和外交事务,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实际上扮演一个在外地主的角色。他并不过问经济事务的管理工作,他不打扰他的“佣户”艾哈德、舍费尔和福克的具体工作。然而他以政治红利的形式收地租,这种红利随着西德的经济恢复开始迅速加快而增加。全世界报纸对令人惊异的经济恢复给予越来越多的注意,这反映了阿登纳的威望和受到的钦佩。到五十年代末,德国报纸常常把他称为‘‘“俾斯麦以后最伟大的总理”。
如果说,阿登纳是站在国家航船和驾驶台上的船长,自豪地把船开回大西洋大家庭的港口,那末艾哈德就是甲板下面轮机舱中的司炉。他不断添煤,使航船得以“全速前进”。西德同中国的关系
在一九六三年,德国高级工业家代表团对红色中国进行的一系列访问开始了。这次访问是由德国工业联合会东方委员会组织的,目的是探索西德进行东西方贸易的现实可能性。
由于德国出口方面的这种令人鼓舞的前景,波恩政府立即采取步骤,同红色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企图通过谈判同北京签订一项贸易条约。在瑞士的伯尔尼举行了秘密会谈,但是后来发生了越南战争。秘密谈判的消息传到了华盛顿。约翰逊总统明确地表示,如果西德坚持同美国在越南的敌人的盟国红色中国做生意,西德将会牺牲它同华盛顿的特殊关系。艾哈德总理中断了同中国人的会谈。
波恩政府不得不等到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总统突然访问北京以后才同红色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赫尔穆特·施密特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进一步突出了波恩同北京之间在经济方面的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毛泽东主席同施密特进行了时间特别长的会见(历时一小时四十分钟),两人首先讨论了对不大出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黑格尔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看法和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战略。但是施密特同邓小平副总理在五小时会谈中详尽地探讨了西德和中国之间今后的经济关系的具休内容。
德国工业家相信,在获得中国对生产资料和技术的最大部分订货方面,他们的地位比其他国家、尤其比日本和美国优越。这种看法的根据何在?
从地理上说,日本离中国最近,并且是它的头号贸易伙伴。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工业发展停顿的阶段,日本的竞争地位是会改变的,因为日本并没有为中国任何工业化计划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设备和重型设备,而这些设备是德国的专长。
在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生产的种类和范围方面,美国比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些产品都是为高级工业市场设计的。此外,美国人没有德国人拥有的那种背景和经验,也没有象德国人那样对目前中国的市场进行过调查。最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金额比德国多,但是这种贸易有百分之八十是农产品、主要是粮食和棉花。
如果中国着手执行一项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它必须同最能提供在价格、质量和交货标准方面具有竞争力的货物和劳务的国家做生意。看来最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西德。(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