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十二大将确定中国本世纪剩余时间内要奉行的政策,并选举新一代领导人贯彻这些政策
【美国《洛杉矶时报》八月三十日文章】题:绘制中国前景蓝图的党代表大会
在本周举行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将确定它在本世纪其余时间内要奉行的政策,并选举新一代领导人在一个划时代而又平稳的政治过渡中贯彻这些政策。
预计此次党代表大会将再次确认邓小平的讲求实际而温和的政治哲学,使这套哲学成为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指导思想。
确保长期的稳定这次代表大会所采取的行动,将影响到中国十亿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影响面是深广的。但是就其本意来说,这些行动是要巩固前几年的改革,确保长期的稳定,不使中国再次陷入政治动乱。
一位中国官员说:“历次党代会多是鼓吹革命或开创这样或那样的伟大时代,而这一次却是第一个许诺人民和平与繁荣的党代会。这就是邓小平想给后人留下的遗产。”对于本世纪内动乱从未间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保证,同时它也反映出中国领导集团是多么重视本次代表大会。
邓小平显然是通过本次代表大会组织力量把事业继续下去——确定中国今后奉行的基本政策,改革政治体制以确保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为今后挑选一批国家领导人,然后利用自己的强大影响在几年之内保护这些新的国家领导人。
《东京新闻》说十二大政治路线同八大路线直接联系起来了,在具体的发展方面又将八大路线向前推进一步
【本刊讯】日本三家报纸九月二日就我党十二大开幕发表述评:
《朝日新闻》——《对邓小平路线有信心》: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第一天的九月一日,党副主席邓小平致开幕词,接着胡耀邦主席作了中央委员会报告。他们都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国的基本方针。邓从大局出发诉说其路线的正确性,呼吁党内外的团结;胡主席的报告据此详细叙述了历史背景和具体任务。
在把现代化作为政策的中心这一点上,自清洗四人帮之后是一贯的,这次也没有发生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这次党代会将追认现行领导已经实施的各项政策。不过,这次的特点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由党来表明担负领导的决心和信心。
《东京新闻》——《鲜明地确立了邓、胡体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作为已经确立了邓小平一胡耀邦一赵紫阳体制的第一个大会来说,浓厚地显示了这个现行体制的特点。典型的表现是,将党的政治路线同邓小平副主席曾经担任总书记的八大路线直接联系起来,重点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全面地继承八大路线,在具体的发展方面又将八大路线向前推进一步。在政治报告和邓副主席的开幕词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一)从四化出发来展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二)突出与此相适应的党的机构改革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三)强调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的必要性;(四)准备进行新的整风运动。从制定了邓小平路线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过了五年。虽然被称为邓、胡、赵体制,但在路线上恐怕可以说,这次党代会是第一次集大成。
《产经新闻》:一日公布的胡耀邦报告不是全文,还有若干不明确的地方。
但从整体上可以说,突出地强调了“新的时代”的到来。在迄今的中央全会上出现的那种对反对派的妥协的言词,这次已销声匿迹,表明邓、胡体制如今已完全确立起来了。
十二大是中国走向安定团结和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的命运将有深远影响
【本刊讯】泰国两家中文报纸九月一日就中共召开十二大发表评论:
《中华日报》:中共代表大会虽然是党的事情,但因为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以它决定的方针、路线与政策,都与十亿中国人民有关,因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注意。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三中全会路线的推行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务实路线成效卓著,巩固了对局势的控制,也深得人心。
尽管还不能否认,经过十二大之后,并非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但邓小平务实路线的确认和进一步发展,邓、胡、赵体制的加强,以及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极左歪风的彻底扑灭,必能确保政局的长期稳定,增强中国人民的信心。中共十二大,在中国来说,是走向安定团结,趋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的命运将有深远的影响。
《新中原报》: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将踏上一个崭新的复兴阶段,预料大会必能获得圆满成果。
十二大的主要任务将是改组中共最高领导机构,邓小平将退居第二线。这种“新陈代谢”的安排,将使中共呈现崭新的面貌。
【美国《新闻日报》八月三十日文章】邓小平副主席由于年事渐高,在九月一日开幕的重要的党代表大会上将放弃最后一个专职。但是,谁也不认为他会放弃他制定中国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即使他已七十八岁高龄。除了最后一个职务以外,他已经把前两个职务交给了年轻的继承人。
邓将参加新成立的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同党的书记处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一样,是管理拥有三千九百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具有同等权力的决策机构。
迄今为止的种种迹象都说明,这次党代表大会也标志着务实主义战胜教条主义,也是邓和周恩来三十年来所奉行的路线的胜利。
【印度《国民先驱报》八月三十一日文章】题:中国的政策选择(记者:拉伊·辛格)
在中国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外政策问题将是着重讨论的问题。
政治领导的变动和某些杰出的中国领导人进入准备组建的元老委员会,这些当然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要新闻,但是,十二大批准的对外政策方针和据此而确定中国所要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对世界各国政府来说至少是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这次党代会开幕前的半个月,即本月十七日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就完全说明对外政策问题对于中国是何等重要。诚然,中美联合公报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文件,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一向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但是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也说明,对外政策问题如今对国内政策和政治已具有更大的影响。
【香港《新报》八月三十一日文章】题:一九七八年以后
读中共一些新闻报道,涉及成绩时,时兴以现在的数字和一九七八年的数字相比较。这个时间上的概念有它的特殊意义。“一九七八年以后”,意味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政策落实执行,在这之前,是“四人帮”和它们的影响相当大的时期。
广东省在农业方面,因为实行了三中全会的路线,成绩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经济作物。据报道,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八年对比,糖、花生、大豆都增产五成左右,油菜籽增产六成,水果、茶叶分别增产三成多和二成多。今年上半年,花生、大豆、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又比去年同期增产,其中花生和春茶的总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广东经济作物这样大幅度地增产,主要原因是减少了种稻的田亩面积,增加了种经济作物的田亩面积,用中共的话来说,叫做“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作物布局”。也不是无原则地增,无原则地减,原则是,保证粮食总产量继续增长,并且完成征公粮,购余粮的任务。
因为有这个比较灵活的实事求是的政策,三年来,广东种甘蔗的面积增加十五万一千多亩,花生增加九十万亩,大豆增加三十八万亩,茶园增加二万多亩,蚕桑增加五万六千亩,农民因此而增加了相当多的经济收入,特别是象南海县那样的善于经营的县份,农民生活的改善是很明显的。
除了政策好,还得佩服广东农民种田的能耐,譬如惠阳地区,今年早稻减少种植面积六万亩,因为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总产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比去年同期增产二亿零六百万斤。
【埃及《金字塔报》七月二十二日文章】(作者:埃及新闻代表团团长、埃及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拉勒)题:中国怎样成功地控制人口增长?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并非最大。中国在国土面积方面名列第三,居于苏联和加拿大之后。
对每个阅读有关中国的文章或谈论中国的人来说,都有一个不解之谜。对每个访问过中国和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来说,则有一个更加令人困惑的谜。因为你感觉不到,这个国家由于人口众多而失去控制,也感觉不到,由于人口众多那里有饥馑、瘟疫或道德和社会的沦丧。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人口过多被当作一切崩溃与混乱的原因。
奇怪的是,拥有十亿人,每年还增加一千七百万人的中国,收入水平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确实,在中国,没有过分富有的现象,也没有丢脸的、有失身份的贫困现象,但是,你会感到生活的势头、每个中国人对祖国的爱以及井然的秩序。这种秩序是温和的、带有人情味的,而不是严厉的,更不是专横的法律和政府实行的恐怖。
通过说服、自觉、认识,人们讲究卫生,遵守秩序,平静地生产。人口问题和现实的解决办法中国人口现在约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五,不能无限制地继续增长下去了。
为此,一九七一年以来的第四、第五和第六个发展计划都有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试图控制人口。一九七三年,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了计划生育的领导班子。一九八○年五月,成立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一九八一年,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所有这些都是在计划生育方面开展广泛的、巨大的、激动人心的活动的组织机构。中国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新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中国重视它的农业和工业生产以及技术工作并试图提高水平。同时,它以同样的和更大的劲头重视人的生产,改善新的几代人的健康、文化、营养、教育和居住条件。中国在截至一九七九年止的最近三十年里,增加的人口为美国人口的一倍,即增加了四亿三千万人,而美国的可耕地为中国的一倍。自觉地实现目标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以保护新的一代和母亲的健康,出生率已由一九七○年的千分之二十六下降到一九七九年的千分之十一点七,在九年里下降了千分之十四点三。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到二○○○年时人口稳定在十二亿,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相等。开放政策和外国投资
在中国,我看到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我切望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些,而不要动辄就说我们的问题多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多。这些经验之一就是,我们在北京时听过他们说的一句成语:“因噎废食”。他们不喜欢、也不愿意以世界上充满了邪恶和罪过为口实,关闭他们同世界之间的大门!
我们看到了他们如何竭尽全力地设法继续奉行经济开放、鼓励外国资本和进口技术的政策,同时,大力抵制行贿、走私等伴随开放而产生的经济犯罪活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