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2年7月13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2-07-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瑞士报纸文章:《在战争中的真假情报》 '...

    【瑞士《新苏黎世报》六月二十四日报道】题:在福克兰群岛危机中的伦敦情报政策,副题:在战争中的真假情报
    还没有一个参战的政府曾抵制用手段操纵战争消息的诱惑。各国政府这样做是为了迷惑敌人不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军事计划,为了削弱敌人的士气和为了增强自己部队以及本国人民的士气。在福克兰群岛战争期间伦敦采用了所有操纵消息的做法。
    操纵消息的第一个措施是,只有英国的记者和电视记者可以随作战舰队去南大西洋。陪同舰队前去的英国记者——总共是二十八人——写的新闻受到了军人的严格检查。先是在当地检查他们的报道,为了这个目的作战舰队除了各艘舰只上原有的情报军官外还多带了七名新闻检查官同行。经过他们检查的报道被转送伦敦的国防部,在那里再被检查一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消息在公布前甚至还要受海军司令部的第三遍检查。好些报道在部里要放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显然,国防部就是不想让有关部队活动和战局的图片和影片传到英国去,因为按经验来看这样的画面会削弱士气的。
    伦敦曾多次制造假情报来迷惑对方。在四月二日阿根廷入侵前几天,英国政府“非正式地”透露消息说:“壮丽号”核潜艇为保卫福克兰群岛正在去那里的途中。这是伦敦一个绝望的尝试,它还想靠威胁的姿态来阻止阿根廷人的入侵。英国的所有报纸都以大篇幅报道了这个消息,可是这艘潜艇根本没有开往南大西洋,后来在苏格兰出现了。
    当英国部队在圣卡洛斯湾登陆时,国防部,还有外交大臣皮姆说,这仅仅是一个突击队的小行动,不是为建立桥头堡的登陆。英国报纸作了相应的报道和评论,后来报纸才知道,这就是一次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还有另外一些事情是为了把对方蒙在鼓里并且同时不使国内人民感到不安。例如,英国在公布被阿根廷导弹击中的、而没沉没的船只受损的规模上采取谨慎的态度。
    伦敦曾多次搞彻底封锁消息的做法,特别是在英军在群岛登陆之后。这是在司令官要求下这样做的。由于今天消息传播和发表的迅速,这些司令官担心敌人会及时了解其军事计划,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k1o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贝鲁特七月五日电】题:什么人还在贝鲁特西区工作?(记者:纳巴阿)
    什么人还在贝鲁特西区工作?只有那些其职业与战争有某种联系的人,如医生、救护队员、新闻记者、面包商、食品杂货商、肉店老板、旅馆老板、出租汽车司机,还有宗教人士,当然还有民兵和军人。
    即使仍坚持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按危机时期的组织形式从事应急工作。例如医生,只要大炮一响,他们就要抢救从前线送来的伤员。
    救护队也是如此,他们时刻都处于“临战状态”,他们大部分都是自愿尽义务的年龄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
    新闻记者是最活跃的人了。三十天来,他们没有停止过活动,可是战事面广,有关形势的消息互相矛盾,而且在贝鲁特市区内活动日益困难,所以,他们再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出租汽车司机生意还是好的,他们的要价越来越高,超过原来价格的一倍甚至两倍。
    面包商、食品杂货商、肉店老板和水果商,可以说,以色列对贝鲁特西区的封锁如果继续下去,他们也将不得不停业。
    教士们的祈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是为拯救国家而祈祷。
    至于民兵和军人,他们轮流上前线接防,他们随时随地负责组织市民生活。
    公务员们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都不再去机关上班,这些机关里面垃圾成堆,大门紧闭。
    私营部门的雇员也不上班。其中有些人出于生活的需要已经改行,去做小买卖。 k1o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伦敦七月二日电】从南大西洋回来的记者今天报道说,英国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使用的导弹有一些是失效的,有些部队使用的是阿根廷人丢弃的武器,因为这些武器比英国自己的要好。
    《每日快报》一篇题为《福克兰:未曾报道过的消息》的报道说,英国士兵在黑夜的混乱中自己互相射击。他们的弹药用完之后就从死去的阿根廷人身上弄弹药。
    记者麦高恩和摄影师史密斯还说,一个英国陆军军医出于好意对准一个受了重伤的阿根廷士兵的头部开枪把他打死了。
    《卫报》记者加雷思
    ·帕里在一篇关于英国舰只在福克兰群岛周围是怎样作战的报道中写道:“这种被大肆宣扬的导弹系统并没有使人们产生信心或者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它们常常失灵,摇摇晃晃地落入海里。”
    《每日快报》记者说,他们的这些报道内容是关于这场战争的第一手材料,没有经过英国军方新闻检查机构的审查。
    《每日快报》的这篇报道说,在左斯格林之战后,一个阿根廷人踩响了一个地雷,他被炸得开了膛,身上也着了火。
    麦高恩和史密斯说,有一次在夜里发生了交火事件,一名英国士兵被自己方面的人打死。在另一次事件中,四名英国士兵被自己连队的人用迫击炮炸伤。
    《每日快报》记者和帕里都说,遭到阿根廷喷气式飞机轰炸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被派往布拉夫海湾去的时候没有得到保护。当阿根廷飞机袭击该舰时,等待着登陆的部队正在看电影录像,五十名威尔士禁卫军被炸死。
    帕里说:“据没被炸死的人说,登陆部队的旗舰“无恐号”和“赫姆斯号”航空母舰之间曾利用信号进行过措辞激烈的对话。
    “赫姆斯号”解释说,它无法提供任何形式的空中和海上保护。”
    他又说:“加拉哈德爵士号”在那里抛了锚,在部队开始登陆之前,该舰完全暴露在阿根廷人视野之内,时间达六小时之久……
    帕里说,英国特混舰队对阿根廷的“飞鱼式”导弹(这种导弹击沉了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的主要防御办法出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的一种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把一片片铝箔射入空中,使敌方的装置归于失败。
    他写道,曾试图通过“无敌号”航空母舰的烟囱把铝箔射入空中,以保护这艘航空母舰。他还说,最奇怪的办法是从直升飞机上吊下一面很大的铝箔镜子,以引诱贴着水面飞行的“飞鱼式”导弹袭击这面镜子而不去袭击军舰。 k1o品论天涯网


    【科威特通讯社贝鲁特七月二日电】(特稿)用尖端装备武装起来的一支二百五十人的多国部队和平地保卫着贝鲁特穆斯林区。这支部队是由配备着先进的照相机、录音机、手提式打字机和采访本的外国记者们组成。
    新闻部的记录表明,来自三十个国家的二百五十三名外国记者仍留在黎巴嫩首都的穆斯林区里。他们并没有撤退的计划。
    科通社的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外国记者都住在能为他们提供采写新闻的必要设备的一个地方。
    萨利赫经理对本社记者说,位于一度繁华的哈姆拉街的有两百个房间的准将旅馆「目前接待了来自二十一个国家的一百八十名记者」。
    萨利赫说,自从一九六七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以来专门为外国记者服务的这个旅馆「事实上已变成了新闻中心」,他解释说,他的旅馆「拥有市内最好的通讯系统」。
    萨利赫对本社记者说,「有五条电传专线,八条国际电话线和四十部作孔机目前在为居住在旅馆里的一百八十名记者服务。」
    萨利赫说,准将旅馆的地下室已变成象地堡一样的新闻工作间,以便「使记者们即使在遭到轰炸的情况下也能发出新闻」’电传和电话线装进了巨大的地下室,一部分地下室里有小桌和手提式打字机。
    据萨利赫说,旅馆管理机构已储存了「足够的食物,饮川水,发电机燃料和电传机和电话机零配件」。
    他强调说,「我们作了最坏的打算。」
    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官员一致认为,外国记者继续在贝鲁特穆斯林区进行报道「对这个地区免遭以色列暴行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不透露姓名的一名黎巴嫩新闻部官员对本社记者说,「新闻部要求记者们仍然留在这里,告诉世界以色列在干什么,但不幸的是,目前,黎巴嫩无力帮助记者和满足他们的要求。」 k1o品论天涯网


    【香港《明报》七月二日文章】题:美国与功利主义(作者:梁厚甫)
    福克兰事件已经结束,而黎巴嫩的局势正在展开。用一句甚么话来概括今天的局势?这一句话是:美国玩弄功利主义而玩弄出反效果来。
    美国虽然以功利主义来立国,但美国人玩弄功利主义,玩弄得并不高明,目前美国面对中南美洲,面对阿拉伯世界,都吃着“不高明的功利主义”的后果。功利主义在哲学上的名称叫做“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一切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都是好的。画虎象犬的功利主义我们不反对功利主义,但对于玩弄功利主义而玩弄出反效果来的事实,如果不加以落井下石,至少认为“可资谈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起时,美国人面对一个新事实,那就是,当时世界的至富至强国家英国,已趋向没落了。美国显然将替代英国而成为宰割世界的国家。
    二次大战以后,迄今已三十七年。在三十七年中,美国对国际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件是可以令人满意的。如果不认为是当年罗斯福之棋差一着,未能起重,即举千钧,还能有甚么的解释呢?为以色列来复国不具有称霸世界的条件而勉强称霸世界的美国,做出来最大差失的事情,就是替以色列来复国。
    替以色列来复国,是由英国人耸动的,美国受到耸动,但不认为英国人带引自己走进黑的路子来。英国人说,我们英国全盛的时代,利用日本作为‘“远东的警犬”,那末,美国在中东,也应该有警犬。没有警犬,如何防苏?美国人听来认为有道理,于是,就替以色列来复国了。事实上,三十七年来,美国没有一天不为这一头警犬而头痛。
    历史虽然不一定会循环,但历史循环起来,也不是奇事。谁噬英国人一口,那还不是英国人的“远东警犬”日本?不可知的事暂且不谈,且谈美国在中东,有没有设置警犬的必要。
    事实上,美国在中东,是不必设置警犬的。中东的国家:到今天,仍未脱离封建主义的范畴。在政制上,虽然这里或那里,以民治来号召,实则思想形态上,是十七世纪的。封建主义与社会主义自始就不能相容。中东国家,广土众民,能加上美国军需上的援助,对于防苏,可以成为金城汤池之固,何必节外生枝,来一个以色列。有了以色列,看不到好处,只能看到坏处。以色列仇视阿拉伯国家是真的,要其对付苏联是假的。多少年来,以色列和苏联眉来眼去,一年之前,以色列的当局,还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密室深谈。世事衍变无常,当局者迷,旁观者就不免提心吊胆。
    现在,以色列已进侵黎巴嫩的南部了,进而要攫取贝鲁特了,美国无论如何的说好说乖,以色列毕竟是中东的祸根。到最后,必然把阿拉伯民族,驱进苏联的阵营内边。美国多少年来的中东政策,只得一句话,就是暂时的息事宁人。息事宁人固然不可以作为政策的内容,何况又是暂时的。后院将芜胡不归福克兰事件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总观念:失败的不一定是阿根廷,失败的却是美国。美国何以失败?失败在于今天美国的后院,已在危疑震撼中。
    谁人搞乱了美国的后院,一是古巴,二是英国。古巴之搞乱美国的后院,在于古巴团结拉丁美洲的左派力量。英国之搞乱美国后院,在于逼令美国失信于美国素所支持的右派力量——阿根廷军政府是其一。
    英国与古巴,在政治上虽然有一百八十度角的相违,但是,论到和美国捣乱,英古却是步趋一致的。
    战事开始的时候,美国严守中立,这本来是对的,后来倾向于英国之一边,这就是:拯救了英国,而放弃了拉美。
    当拉美的军政府人人自危的时候,美国的后院,绝不平静。这是古巴向南美洲伸张势力的好机会。 k1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