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2年6月28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2-06-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外电外报评述:中国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普查 '...

    【共同社东京六月二十五日电】题:中国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调查,以十亿人口为对象,调查前大力宣传(记者冢越发自北京)
    中国从七月一日上午一时起时隔十八年在全国一齐进行人口普查。这是一次以推测为十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的人为对象进行的、有史以来没有前例的大规模调查。搜集的数据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数值,因此,中国当局为了提高调查的精度,在调查之前正在大力宣传。
    中国早在汉代就有进行人口调查的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九五三年和一九六四年曾进行过两次人口普查。这次调查作了两年半的准备,同以约七亿人为对象进行的上次调查比较,无论规模、方法或者调查项目,都是很庞大的。
    这次调查将投入五百多万人。
    调查内容有十九个项目,说明并不单纯是统计人口,意图似乎是掌握社会动态。
    中国用于这次调查的预算共计为三亿六千万元人民币。
    中国当局最注意的是调查精度,如果出现百分之零点一的误差,就会有一百万人的出入。
    【英国《泰晤士报》六月二十三日报道】题:中国的人口普查(博纳维发自北京)
    中国到处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贴着五颜六色的印刷标语,号召人民帮助当局搞好从现在起还有一个星期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几年以前,关于中国人口的确切数据被视为国家机密。
    现在,利用联合国提供的技术援助和建议,中国很想收集和公布尽可能齐全的人口数据。
    登记这种资料,是中国已经加入或者谋求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的入会条件。
    【法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电】(记者:伊丽莎白·张)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准备普查人口。这次普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
    一些专家认为,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普查工作可能会遇到困难。
    就人口总数来说,分析家们普遍认为,今夏的普查的结果不会出现很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情况。
    一个外国人口统计人员说:“中国有一项有助于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户口’制度。
    “事实上,户口制度——意味着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个户籍——是使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一个牢靠的保证。”
    尽管如此,不能完全排除会出现某些严重的漏洞的可能性。 QrH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二十六日电】(记者:迈尔斯)舒尔茨今天在一批高级官员陪同下到戴维营会见了里根总统,讨论提名他接任黑格为国务卿的事。
    昨天,在里根宣布了黑格出人意料地辞职之后,舒尔茨应召回国。他在伦敦接到指示后不到四小时就乘英国航空公司的协和式喷气客机回到了华盛顿的杜勒斯国际机场。
    他没有向记者发表讲话就径直前往总统的休养地。但是他在伦敦启程时说:“我认为要我服务是极大的荣幸。”
    里根的四个最亲密的顾问中的三人——白宫办公厅主任贝克、总统顾问米斯和国家安全顾问克拉克——在弗吉尼亚州欢迎他。
    他们一行立即登上海军陆战队的一架直升飞机,经过半小时的飞行到达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的戴维营,同里根在白杨树别墅举行午餐会谈。
    舒尔茨的妻子赫莉娜同南希·里根单独共进午餐。
    黑格在他的“老朋友”和继任人得到任命之前将暂时留任。
    黑格今天同往常一样坐在国务院七楼宽敞的办公室中,注意着多事的中东地区的形势发展,同时为移交内阁第一号职务作准备。
    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说,据他“估计”舒尔茨的提名“很快就将”交参议院审议。
    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帕西把对舒尔茨提名的听证会安排在七月十二日的那一周举行,他说:“我相信对外关系委员会将很快采取行动推荐他,也相信参议院将批准他。”
    但是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克兰斯顿说,他将在听证会上向舒尔茨询问比奇特尔公司同它最大的主顾之一沙特阿拉伯的关系。
    【路透社华盛顿六月二十六日电】(记者:霍顿)已提名的国务卿舒尔茨今天会见了里根总统,讨论突然要他承担的在外交方面的新任务会见后,他宣布他能在里根政府中很好地与人共事。
    曾在黑格手下担任副国务卿的克拉克说,总统同舒尔茨讨论了对外政策的大纲——“包括实质性的和程序性的,尤其是程序性的,并讨论了作决定的基础”。
    美国分析家在估计黑格突然离开内阁(这位前陆军将领在内阁中是个起缓和作用的因素)时认为,美国的对外政策将向右转。 QrH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莫斯科六月二十六日电】此间观察家今天说,黑格国务卿在离减少战略武器会谈开始只有几天的时候辞职,这突出了美国政府中强硬派的胜利,因而使苏联领导人感到担忧。
    他们认为。黑格的意外辞职会加剧美苏紧张关系,因为数月来莫斯科一直指望不惜任何代价重新开始东西方对话。
    虽然黑格昨晚辞职的消息来得太晚而无法从今天的报纸上看到反应,但是这里的观察家说,体现在温伯格身上的强硬派的胜利将成为战略武器会谈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联社莫斯科六月二十六日电】官方通讯社塔斯社今天清晨暗示,美国国务卿黑格辞职是由于里根政府内部在中东危机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而引起的。
    但是这篇电讯没有就黑格辞职将对美苏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进行猜测。
    苏联官员私下抱怨由于高级领导人频繁更动造成了美国对外政策自相矛盾的情况。在莫斯科的一位西方专家说,他认为黑格辞职将使这里感到更加不安。
    但是此问认为黑格是强烈反苏的,另一种观点是,苏联人也许欢迎这种更动。自从里根上台,由黑格充当他的对外政策首席发言人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
    塔斯社自华盛顿发出的这条电讯是在里根宣布黑格辞职一事以后不到两小时发表的。电讯说,在“里根决定为以色列进攻贝鲁特西区开绿灯”以后,“美国政府内部的矛盾已进一步恶化”。 QrH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七日电】《真理报》驻纽约记者托马斯·科列斯尼琴科在该报上写道,美国政府的任何变动也无法掩饰美国对外政策的危险性质,只要这一政策不考虑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要求消除军事冲突、军备竞赛和核战争威胁的愿望的话。
    他对黑格辞去美国国务卿发表了评论,强调指出,这次辞职首先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危机。“在最近一个时期,这个危机表现得越来越严重,使人们对美国在广泛的国际问题上的政策的信用发生了动摇并引起了国内外的公开不满”。 QrH品论天涯网


    合众社说美对外政策做法可能改变但实质不变。艾伦预料美对外政策可能出现变化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二十六日电】据预料,黑格的辞职将使美国对外政策的领导和速度发生改变,尽管这一改变很可能只是在做法方面的,而不是在实质方面的。
    由于本届政府任期还有二年半,这次人事变动将使被提名接替黑格职务的舒尔茨能够在政策方面有他自己的作为。
    黑格和舒尔茨显然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政治观点。两人都是尼克松政府的重要成员,并且是声誉没有玷污的少数几个人中的两个。这两个人都在施加高压的公司世界中取得很大成就的人,舒尔茨在比奇特尔公司任过职,黑格在联合技术公司任过职。
    他们都被认为是温和的、讲求实际的共和党人,而且他们都因缺乏意识形态热情而遭到共和党保守派的积极反对。
    在保守的人士中,这两个人都是受到猜疑的,因为他们部与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密切合作过,而且受到基辛格的重视。
    据认为,舒尔茨更能起到一个班子的领导人的作用。他在尼克松政府中是经济领域的“沙皇”,但他让大家分担责任。
    【合众国际社东京六月二十六日电】与国务卿屡次发生冲突的前国家安全顾问艾伦今天说,他预料里根总统在今后几个月中将在对外政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艾伦在东京对本社记者说,“我对”黑格辞职的消息“感到意外”。他到东京是出席太平洋民主联盟的成立会议的,该联盟是太平洋各国的温和派和保守派政党成员的一个组织。
    艾伦说,根据新闻报道,他猜测黑格辞职是因为“他,也许还有别人感到,存在着重大的政策上分歧以及在对外政策指导的基础或结构上存在的重大分歧。”
    他说,虽然他预料不会马上产生影响,但是在今后几个月里,美国对外政策很可能会出现“微妙的、方向性的变化”。
    “我认为,总统将能通过他可以运用的机器在对外政策中起更积极和更直接的作用。”
    艾伦说,他一向认为,里根任总统的第一年主要致力于经济政策,而以后的几年“主要处理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问题和决定。”
    艾伦说,他认为,制定出的对外政策大概会“反映共和党一九八○年制定的对外政策纲领。”
    他称里根提名接替黑格的前财政部长舒尔茨“是一个有着非凡特质和经验的人”。 QrH品论天涯网


    【中央社台北六月二十六日电】题:被提名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曾经两度访问中华民国
    外交部权威人士指出,被提名美国国务卿的舒尔茨曾于去年及今年初来中华民国访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安全需要及政治情况有相当的了解。
    这位权威人士接受记者访问时指出,舒尔茨是位温和、睿智的外交家,也是自腊斯克国务卿以来,第一位曾来我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并与我国工商界及政界人士曾有接触,在这种背景之下,舒尔茨出任国务卿对我国是个可能的有利因素。
    关于美国对华政策是否可能会有改变?这位权威人士表示,美国的既定外交政策将不会因国务卿的变动而有大幅度改变,但由于舒尔茨出任国务卿,这位人士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是持着“审慎乐观”的态度。 Qr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