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11月26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11-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苏刊文章《自然界与人》 '...

    【本刊讯】苏联《今日亚非》一九七九年第六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自然界与人》,副题是《现在斯里兰卡大约有一千五百至二千二百头象》,全文译载如下:
    一八四一年俄国艺术家阿·德·萨尔特柯夫在锡兰旅行期间会见了那里的英籍省长。在午宴上,一位英国军官说,不久前他在康提附近打死了四十头象。萨尔特柯夫说,这位军官因此赚了许多钱,因为“一对好象牙可以卖到六十个英镑”。
    以前斯里兰卡一直有许多象。这里人有时开玩笑说,这种动物甚至对兰卡的历史都有一定影响,因为如果岛上某两个国王打起仗来,那么战争的胜负往往要看战象的多少,是否强壮。僧伽罗的造型艺术至今仍用绘画、石刻、木刻等形式,大力颂扬这个既庞大又轻盈的家伙的伟大;散文和诗歌作品也大量描写它的形象。甚至连它走路的步伐也成了优美和文雅的标准了,不管这事有多么新奇。“她举步如象”,这样说兰卡妇女不但不会生气,还会觉得,这是赞美她的步伐轻盈。
    但是,自从岛上居民的祖先学会了捕象和驯象以来,象的数量就下降了,虽然减少的速度很慢,但却是在不断地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斯里兰卡大学兽医系要研究的这样一个问题:拯救岛上频临死亡的动物,使它们免于绝种之灾,并设法使“象民”的数量增加。
    目前,岛上大约有五百三十头驯象。其中一部分是在克拉阿尔(林中围猎,即用木桩圈成栅栏,可使成群的动物陷入其中)捕到的。
    另一部分是受了伤或中了弹,由于体弱无力而被捕的。驯象人不仅役用它们耕地、伐木,还租给人们去举行各种仪式或庆祝节日,尤其是一种最隆重的仪式“别拉赫拉”。象自古就参加这种仪式。以前,养象是很受人尊重的,现在只不过是为了做生意而已。
    如果同其它家畜一样,象也能够饲养繁殖的话,就不会有绝种的危险了。但是,现在饲养的象都不产仔,照此下去,到本世纪末,再想看见他们在河里戏水,拖木桩到路上来或者举行“别拉赫拉”仪式,不仅旅游者没有可能,就连本国居民的可能性也很小了。然而就在不久前,佩拉德尼亚大学兽医系科学工作者证明,只要创造与自然界类似的起码条件,兰卡象就能饲养繁殖。
    当然,问题不仅限于保护和繁殖饲养条件下的象。首先,必须使野生象活下来,那怕是使现有的野生象活下去,然而一如既往,它们遭到残酷的杀害。象的死亡原因基本有三:第一,它们栖息的地区大大地缩小了;第二,由于食物短缺,它们不得不跑到甘蔗园或农田中来,这样农民就被迫用枪炮对付它们;最后,偷猎现象有增无减。虽然,现在象牙是绝对禁止出口了,可是偷猎人照旧在暗地里做生意。兰卡警察局证实,象牙黑市买卖是由整个辛迪加经营的。
    看来,热带丛林里的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需要人类保护。兰卡政府正在设法寻求解决办法。大概,所采取的一个措施,是扩大维尔帕图和雅拉的禁猎区。 M6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十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第一代女王
    ——妈妈选手史密斯获得第一届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第一名》,摘译如下:
    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第一次承认的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大会(日本田径赛联盟、朝日新闻社主办、资生堂赞助)有九国、十八名外国选手和三十二名日本选手共五十名选手参加。十八日中午,选手们冒着小雨,由东京国立比赛场出发,到第—京滨(东京—横滨)国家公路和平岛口返回。在全程四十二点一九五公里的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中,四十二岁的妈妈选手乔伊斯·史密斯(英国)以二小时三十七分四十八秒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史密斯成了国际田联承认的全程马拉松的“第一代女王”。
    第二名一直到第六名均为外国选手。日本选手中三十八岁的妈妈选手村本实以二小时四十八分五十二秒而获第七名。跑完全程的共四十六人。
    名次①乔伊斯·史密斯(英国)二小时三十七分四十八秒②吉兰·亚当斯(英国)二小时三十九分二十八秒③西塞尔·格罗腾伯格(挪威)二小时四十三分零五秒④伊丽莎白·哈索尔(澳大利亚)二小时四十三分三十四秒⑤劳里·麦克布赖得(美国)二小时四十七分十九秒⑥简·罗滨逊(美国)二小时四十八分二十一秒⑦村本实(大阪田径协会)二小时四十八分五十二秒⑧奥迪尔·勒韦克(法国)二小时四十九分三十三秒⑨莉亚纳·温特尔(西德)二小时四十九分三十九秒⑩安内玛丽·希尔肯巴赫(西德)二小时四十九分三十九秒。 M6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十九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瞧!女运动员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口气冲上艰难的陡坡》,摘译如下:
    一群女子马拉松选手在深秋的东京一个劲儿地跑着。而更引人瞩目的是妇女“漂亮”和“温柔”特点以外的另一个方面“坚韧不拔”。十八日下午举行了第一届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大会。离终点还有四公里,一直遥遥领先的英国乔易斯·史密斯夫人(四十二岁)一口气跑上了赤坂见附的“损坏心脏的陡坡”。任何一个男子马拉松选手都会碰到的“三十五公里壁垒”,对她来说却显得十分轻松,她在到达终点后,呼吸也很均匀,并气魄豪迈地说:“还想再慢跑一会儿”。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二小时三十七分四十八秒的好成绩是在下着小雨的情况下获得的。沿途大约有三十万观众,人群中不断传来“女选手们真棒!”的赞叹声。
    正午的气温是十一度,湿度为百分之九十三。在寒冷的蒙蒙细雨中,穿着彩色运动服的飒爽英姿的五十名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从东京神宫外苑的国立比赛场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前边的跑道飞奔而去。身穿白色长袖衬衫的史密斯夫人一马当先。
    参加比赛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了孙子的挪威的奥斯特伯格,迈着娇健的步伐,使人不信她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
    从赤坂见附到外苑青山口的两公里之内有一段逐渐增高二十八米的坡道。大会工作人员在比赛前曾担心说,“这儿是一道难关,若被这条陡坡消耗掉最后的力气,可能要出现掉队的人”,但史密斯夫人轻松地冲了上去。是否是因为身上冷,她不断地摩擦大腿,还把手帕捂在鼻子上,可是,速度不减。人们钦佩地说:“对女子来说,果然没受三十五公里壁垒的阻碍”。
    据认为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跑过三十五公里,速度就要减慢,据认为原因是作为动力的体内的糖源消耗完了,体育运动医学工作者指出:女子的情况是,皮下脂肪可以作为补助动力使用,所以女子比男子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史密斯夫人证实了这一理论。 M6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朝日周刊》十一月十六日一期刊登日本女子营养大学动物学教授小原秀雄的一篇文章,题为《北极熊的节能术》,摘译如下:
    北极熊,人们通称白熊,它的命名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这种动物漫游于包括北极极点在内的冰雪世界,四处觅食。
    北极熊善于游泳,它用带蹼的宽大前掌划水,有时在离岸三百二十公里远的海面浮沉,因此有人称它为半水栖动物。
    当秋天降临北极时,母熊便开始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经常路过的小岛上。
    北极熊在海边的雪堆中挖洞作窝。熊窝是很简单的椭圆形,宽一米半,长二米半,高一米半左右。有二至六米长的通道。
    在洞口附近,堆着一堵雪墙,用来挡风。雪积多了,洞口几被堵严。
    母熊藏身窝中下崽,半醒半睡地度过冬天,到第二年四月前后才出窝。
    初生的熊崽只有老鼠那么大,身上的毛稀稀落落,所以,它们偎依在母熊的怀里取暖。生后第三天,体长为三十公分,体重五百克。洞内意外温暖
    母熊由于哺育熊崽,要消耗掉体内储存的大量脂肪。
    熊窝内的温度总是保持在摄氏零度以上。这是因为冷空气被雪门隔绝,母熊身躯壮大,放出的热量使得熊窝里面意外温暖。
    据调查,在靠近东西伯利亚的弗兰格尔岛上,母熊几乎总是使用同一个窝。
    在其他岛屿上也几乎全部如此,作好一个窝后,一到秋天,母熊就都返回那个老巢。
    不怀胎的母熊和有的公熊不冬眠。在弗兰格尔岛,公熊和不怀胎的母熊都不冬眠,展转四方,苦度寒冬。另一方面,在更靠近北极的地方,多数都冬眠,也有的地方所有北极熊都冬眠。但公熊和不怀胎的母熊冬眠的时间短。
    曾经有人认为公北极熊不冬眠,但有人持异议,说公熊也冬眠。其实,是因地区不同而异,两种说法都没有错。食物申富就不冬眠
    北极熊为什么有的冬眠,有的不冬眠呢?这和食物有关。冬眠不仅是为了防寒,也是为了度过严冬缺乏食物的困境,这是一种适应客观条件的本能。
    北极靠近极点的地方是寒冷的,但并非寒冷到能钻到水下躲避暴风雪的北极熊无法忍耐的程度。北极的北部一到冬天,大地被冰雪覆盖,找不到食物。即使是连草都吃的北极熊,也很难经常找到食物。
    爬虫类等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下降而下降,新陈代谢的机能也随之下降,因而冬眠。而北极熊的冬眠,却是秋天吃足后,钻进熊窝,进入半休眠状态,体温并不下降,新陈代谢不减低,但却减少能量消耗,以此度过很难找到食物的冬天。
    但为产崽而“钻洞”是所有北极熊的特性。
    北极熊具有出色的耐寒性能,其秘密在于,它有几公分厚的皮下脂肪层,还长着水很难渗迸的毛,而这种毛所形成的空气层,起着良好的保温作用。北极熊的耳朵和尾巴很小,因此,从身体表面散发的热量很小。整个体形是适宜保存热量的。 M6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