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九日刊登该报编辑委员稻田晃久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实行特区制,经济有了生气》,摘译如下:
深圳被北京中央政府指定为特区之一,那里正在变成一个充满生气的新天地。也引进华侨资本正确的叫法是广东省宝安县深圳市,包括郊区在内,这个市的总面积约达两千平方公里。在新的工业贸易特区,设立了七个加工产业区和六个旅游设施,大量吸收华侨资本和旅游者花的钱,正在成为现代化经济的典范。在深圳,从香港开出的具有两方面执照的卡车可以自由地出出进进,香港的电力公司也向这个城市供电,在华侨资本的资助下,衣料、机器零件、玩具和鞋等轻工业正在蓬勃发展。
在广东省,类似于这样的特区除与澳门接壤的珠海外,还有汕头,福建省有厦门。总之,目的是引进遍布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广东和福建的华侨的资本。今年六月十日,福建省就设立了主要同海外进行交流的福建投资企业公司。始终是在试验阶段可是,目前这种特区只是连接华南的海岸线的“点和线”。副总理谷牧也说:“不打算在大陆各地建立特区。首先要看清现在的特区的成果,这是关键。”他强调了广东和福建两省的特区是“试验性的”。
尽管如此,各省行政当局好象都在考虑将来,认为:“只要中央政府现在实行的积极地从西方国家特别是日美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现代化政策不变,国内的经济政策也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划一的统制经济,实行具有发挥各地特长的地方分权性的经济。”
譬如:浙江省在出产丝绸、风景之地杭州市设立了华侨投资公司。另外,据说拥有大量的有色金属资源的湖南省希望政府授权同海外直接打交道。因宣布了“合资法”而出现的势头虽然还没有被正式确认为特区,但是其它各省中也颇有谋求取得某种程度的“自由”的空气。首先是中央政府七月公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了对他们的重大支持。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谷牧副总理等人希望慎之又慎。虽然使用了“特区”这一名称,然而,如何使刚刚开始的这种试验和社会主义经济协调起来,还是问题。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十五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为落实对华贷款,从今天起进行政府间协商》,译载如下:
预定大平首相即将于下月上旬访问中国,为了最终落实一直未解决的对华贷款(由海外经济合作基金提供日元贷款)问题,日中两国政府决定于十六、十七日两天在东京进行协商。据外务省说,中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谢北一于十六日来日本,将同外务、大藏、通产等有关各省干部就成为日元贷款对象的大型项目和贷款的规模等具体地交换意见。预计政府根据这次协商,早则于下周就可以决定日本的对应方针。
九月份访日的中国副总理谷牧,要求政府提供总额多达一万二千亿日元的贷款,以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政府基于这一要求答应说:“大平首相访华时将作出具体回答。”
【合众国际社温哥华十一月十四日电】(记者:德布·范德格拉赫特)加拿大—中国贸易委员会两主席之一卡尔弗特·努森今天告诫说,除非我们“采取补救办法”,否则在增多同中国做生意的机会方面,加拿大可能输给其他国家。
努森说,“在目前在中国的贸易机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加拿大在那里的影响是不够的。”努森也是经营纸浆和纸张的大公司麦克米伦—布洛德尔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虽然我们的许多竞争者增加了在中国的活动,但是加拿大的活动跟不上形势。
“除非我们采取补救办法,否则,其结果是加拿大在中国的影响将减少。”
努森说,该委员会已就在北京设立一个加中贸易委员会办事处作为加拿大各企业的情报联系点一事同联邦政府和中国政府进行接触。该委员会由加拿大的九十五个大公司组成,包括新斯科舍银行、科明科有限公司、阿尔康铝有限公司、伊顿有限公司和赫德森湾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努森说,这个委员会还打算在一九八○年举行一系列工业部门的会议,并且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座谈会来讨论中国的贸易法和贸易实践及其他教育计划以鼓励加拿大企业在中国做生意。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月十七日刊登该报记者信原尚武的文章,题目是《地球最后的大油田北极海》,摘译如下:
北极海海底油田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大油田”。现在,这里即将揭开竞相开发激战的序幕。
北极海即将变成争夺权益的场所。但是,这里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处在严寒和黑暗之中,夏季也受到冰山的袭击。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从油田开发到原油输送,待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于是各国专家正在认真研究修筑人工岛、建造潜水油船以及用飞船运输原油等,可以称之为“向科学幻想故事挑战”。拥有可供五十年消费的数量据估计,世界的终极石油蕴藏量合计为两万亿桶,其中五千亿桶主要埋藏在北极海等开发困难的地区。
目前,除共产党国家外,世界各国消费的原油量,平均每天为三千二百万桶。以这个数字为基础,把迄今生产的原油量(一万亿桶的三分之一)换算成消费年数,则约为三十年。因此,估计今后将发现的一万亿桶,约可供九十年的消费,而其中沉睡于北极海等处的石油,约够四十至五十年的消费。
据说美苏两国使用人造卫星和地面勘测装置,正在对蕴藏量进行详细调查。此外,加拿大、法国、挪威等今后也将展开勘查、试钻作业,围着加拿大的波弗特海、阿拉斯加(美国)、布尔德湾、西伯利亚乌连戈伊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侧等北极点进行激烈竞争。最大的敌人——冰山要开发北极海的油田,光靠过去的技术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难题还多得很。从十月份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是极光季节。严寒和黑夜支配着一切,海面上覆盖着两、三米厚的冰层。
因此,只能在七月到十月的四个月的时间里进行钻探。就是在这期间,最大的“敌人”仍是冰山。因为,一旦流冰涌来,从钻台到海中的设施全都要遭到破坏。
据多姆石油公司的调查,浮在波弗特海上的冰山,大的高出海面十三米,它在水下的部分厚达四十五米。现在,不少正在进行钻探作业的地点,是在离海岸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的海域,水深三十到四十米。该调查说:“这些地点,每次冰山袭击,海底设备都要受到严重破坏。”
在这种状况下,象北海油田和波斯湾等开发一般海上石油使用的象高楼似的固定钻台,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正在研制一种能在北极海使用的特殊的移动钻台,以便能够在冰山涌来时,迅速地甩掉扎进海底的钻头躲避灾难。
另一方面,在海底部分,如果打成的钻孔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也会被冰山扫平。因此需要在钻孔的周围再向海底深挖九米,挖成一个上大下小的饭碗状的坑,使钻孔处于这种“饭碗”的底部,从而免遭冰山的破坏。
但是,将来进入生产阶段,是不能在每次冰山袭来时采取逃避方式的。
因此眼下正在计划建造人工岛。水深十五米左右的比较浅的开发地点适合于造人工岛。
但是在海洋上营造陆地却是耗资巨大的艰巨事业。另外,还在研究在水深十五到六十米的地方建造经得起冰山冲击的大型高台。建造破冰油船开发北极海油田还有另一个困难,即开采出来的石油如何运出的问题。拿即将打出原油的波弗特海来说,在七到十月份的夏季,冰块融化,因此也可以利用一般油船。
但在其他季节,由于海面全部封冻,油船就没法使用。
作为其解决办法,多姆石油公司目前正计划建造称为“十级”的十五万吨级的破冰油船。
所谓“十级”就是指具有破碎十英尺(约三米)厚冰的能力。在海底建设生产基地因此,目前有这样一种设想:把生产基地建在海底,输送原油也将用大型潜水艇。因为这样就无需破冰,而且可以用雷达探测流冰的位置,躲避流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另外也在研究,把长五十到一百五十米的塑料圆筒沉入海底,里面装上十万吨原油,用潜水艇拖着圆筒航行。
另一方面,作为空中运送方法,正在研究飞行油船设想。
据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正在计划用飞船运送。这种设想的内容是:把“气球”的下半部分作为油桶,在里面装上原油或石油的半成品,用喷气发动机稳妥地运送。
【本刊讯】波兰《人民论坛报》十月十七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从煤矸石中提取珍贵原料》,译载如下:
波兰—匈牙利合股公司“哈尔德克司”公司已成立二十年了。该公司利用匈牙利专家提出的方法,从煤矸石中提取水泥、生产砖的原料,以及煤矿用以填充报废坑道的材料。
匈牙利方面提供了专利和工艺,而波兰西里西亚煤矿的矸石场则成了加工的基地。第一所从事这种生产的工厂是一九六一年投产的。今天,“哈尔德克司”公司已经拥有六所工厂。这些工厂使用的原料就是卡托维兹地区十五所煤矿生产煤时所淘汰的废料。
迄今为止,“哈尔德克司”公司的工厂共耗用了五千七百万吨煤矸石,年加工能力已达五百五十万吨。从加工的煤矸石中提取了六百万吨煤,煤的平均含热量为五千七百卡路里,提取了五百万吨水泥原料,四百万吨制砖原料和近一百五十万吨生产加气混凝土的补充材料。
所获得的煤,有一半归匈牙利方面所有。
一家英国公司向“哈尔德克司”公司购买了从煤矸石中提取煤的专利。
“哈尔德克司”公司的工艺已经在比利时、土耳其和其他一些国家加工煤矸石的工作中得到顺利应用。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煤的需求增加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哈尔德克司”公司的活动发生了兴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