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11月19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11-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报报道:日苏第四次“关于亚洲和平与安全讨论会”纪'...

    说日苏双方都一致认为需要改善两国关系。日方强调,要做到这一点,避开北方领土等政治问题是行不通的。苏方则认为,应当撇开政治课题,首先改善经济关系。日方对苏增强在亚洲的军事力量感到不安,苏方则担心日本有加强军事力量倾向,结果是各谈各的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一月九日到十一日连载“日苏第四次关于亚洲和平与安全讨论会”纪要,题目是《改善关系是八十年代的课题》,摘译如下:
    由产经新闻社、苏联科学院和日本对外文化协会共同举办的“日苏第四次关于亚洲和平与安全讨论会”,于八日到十日在大阪市召开。苏联方面,以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副所长格奥尔基·金为团长的八名国际政治、经济、防卫问题的学者专家参加,日本方面,以庆应大学教授加藤宽为团长的十四名同样领域的学者参加。双方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后的亚洲形势、日苏关系、日苏合作以及关于日苏关系的日苏的舆论形成等为议题,展开了活跃的讨论。
    日苏讨论会第一天的主要发言如下:
    日本方面:日中双方对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意图和评价,看法上有分歧。双方在友好关系这一点上认识一致,但也有同床异梦的地方。
    苏联方面:美国设法加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企图把日本拉进去。另一方面,日本提出了太平洋共同体设想,而这一设想的背景是日本和中国的作用增大。
    日本方面:说太平洋共同体设想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这是无意义的。关于日美中军事同盟问题,在这次讨论会上有人表示担心。的确,美国从对苏战略上考虑,把中国看成是对抗苏联的势力。但是日本并未赞成这一观点。
    苏联方面,中国的对越南政策,是中国霸权主义外交的合乎逻辑的归结。对越南惩罚的观点是违反国际法的。日本对此的态度是暧昧的,结局是倾向于亲中国。至于“日美中军事同盟”的议论,即使说不采取日美中三国的统一战线这一明确的形式,但问题是怎样支持中国的军队现代化。
    日本方面:在亚洲,苏联同越南结合,成为不安定的因素。苏联向越南提供了相当多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不能认为目标是印度支那三国和东盟和平共处。
    苏联方面:日本最积极地助长美国的“炮舰外交”。日本政府在中国侵略越南已成为事实时,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而冻结了对受害者越南的经济援助。
    日本方面:如果越南不能使本国人民得到满足,就不能说是国际社会中有品格的成员。听说苏联提供了巨额的援助,倘若是这样,那么苏联才应该在这方面更好地运用影响力。
    日本在八十年代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改善对苏关系。但是,要改善对苏关系,苏联有必要在解决国际争端上,不使用任何军事力量,不进行威胁。
    苏联方面:改善日苏关系的基本措施之一,是研究苏联提出的睦邻合作条约草案。这草案不是最后通告。它是开始谈判之后,双方就各种条款互提建议,以外交谈判为前提制定出来的。
    日本方面:日本对此不能积极附和。在距日本只有数公里的北方领土上,苏联最近再次增强军事力量,在这种状态下,开始睦邻条约谈判是困难的。
    “日苏关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讨论会”,在九日上午和下午,分别就“日苏经济关系”和“日苏两国的舆论和对外政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苏联方面:尽管日苏经济关系一时不太好,但总的看来是发展的。贸易额本年度也将达四十五亿美元。西伯利亚的石油开发,对日本方面也有很大好处。苏联方面就长期经济合作建议缔结政府间协定。对此,日本政府态度是消极的,难道不应当进行认真研究吗?
    日本方面:这几年,对苏联石油开发的投资停顿下来。苏联即使部分削减过于庞大的军事费用,也应当加强投资。日本方面出口成套设备,提供信用贷款等,对开发提供合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原则始终是商业方式。否则中国就会抱怨说是“出于对苏政治上的考虑”。另外,推进对苏合作,前提是消除日本人对苏恐怖心理。为此想首先建议从北方领土撤走军事力量。
    在领土等问题上,日本不满苏联的人很多。尽管如此,主张“应当大力协助开发西伯利亚”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我们想在此强调,改善日苏关系的捷径首先是归还北方领土。
    苏联方面:日本方面建议寻找改善日苏关系的道路,非常赞成。但是,规定其前提条件是归还领土。可以明确地说,苏联对日本的领土要求的态度并未改变。关于这一点,希望不要对舆论抱有幻想。
    十日下午,由双方团长作总结报告,从而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日程。总结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加藤教授指出,作为日中缔约以后的课题,已经到了应当考虑苏联建议的“日苏睦邻合作条约草案”的时期。在此之前,全力以赴地缔结民间方式的长期经济合作协定,这是解决日苏关系的线索。对此,以金团长为首的苏联方面则表明了灵活的见解:苏联提出的睦邻条约不过是基础,关于内容和形式等,未必非按苏联草案办不可。
    在三天的讨论当中,双方指出了妨碍相互理解的各种原因,譬如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制度不同的两国间舆论形成的差距等,这些成了争论的主要内容。另外,苏联方面反复强调了警惕和不安,认为美、中、日在亚洲的关系表现出加强军事合作的倾向,其矛头是指向苏联的。而且同对此予以反驳的日本方面的争论,成了这三天会议的基调。
    其中,日苏双方都一致认为需要改善两国的关系。但是,日本方面强调,要做到这一点,避开北方领土等政治问题是行不通的。而苏联则认为,应当撇开政治课题,首先改善经济关系。结果,日方同苏方之间在讨论时是各谈各的。另外,日本方面对苏联增强在亚洲的军事力量感到不安,苏联方面则担心日本有加强军备的倾向等,双方所说的“威胁”的内容也合不拢。因此,对八十年代的日苏关系作新的展望这一会议的目的,仍旧未能完成,作为讨论的主题留待下一次讨论会去解决。 bDg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苏联《今日亚非》今年第九期载文,题为《喜马拉雅山深处被遗忘的人》,译载如下:
    马拉那村位于喜马拉雅山印度侧,要想到这个村子去,就只能乘飞机,或者必须当一流的登山运动员。这里的五百名村民早已习惯于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想扩大和外界的接触。更何况,对那些离开马拉那村的人,是禁止再返回这个山村的。
    这里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自己的神话传说,宗教节日和自己的神——贾姆鲁
    ·杰夫塔。
    铁是这个村庄的居民们唯一想从外界得到的东西。这里完全是自然经济:饲养绵羊、山羊,种植水稻。一切事务都由终身村长和一个类似两院制议会的地方会议主管。“下院”由选出来的居民代表组成,“上院”由长者们组成。
    “议会”决定什么时候收割、在什么条件下和邻居做例行的商业交易、批准结婚等。“议会”和村长都严密地监视着年轻人,以免他们产生离开马拉那村的念头。 bDg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十一月十二日电】(记者:罗德斯)德士古石油公司今天宣布,在巴尔的摩峡谷发现的一个目前最大的天然气气田,使企业界对新泽西州外大西洋海底储存着大量的能源抱了更大的希望。
    德士古石油公司在离大西洋城一百英里的洋面上钻下四百五十英尺。它说,在一万三千英尺以下所作的试验证实有充足的天然气产生,它的出气量每天可达一千四百二十万立方英尺。
    这是十五个月以来在这个地区第四次发现有大量的天然气的储藏。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的执行理事弗雷德
    ·迪克思说:“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迪克思说,石油公司的勘探人员还必须继续试验以测出这块新发现的天然气气田的长度、深度和宽度。他估计只有在油田的储气量达一万亿立方英尺时,德士古石油公司才会建设一条通往新泽西海岸的生产输汽管道。
    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发言人威廉斯说,每台钻机每天必须生产大约二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时经营天然气才有盈利。美国的《地质调查》最近估计,这个峡谷地区蕴藏着六亿桶左右可开采的石油和四万一千亿立方英尺可开采的天然气。
    德士古石油公司于十月二十二日宣布了它的第一次发现,它说,那口井在一万五千五百英尺的底层带每天生产出五百五十万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bDg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一月十四日载文,题为《墨西哥湾流奇异白光闪亮》,全文转载如下:
    墨西哥湾流中的“白水”所发出的闪亮白光,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哥伦布在一四九二年西航时,已发现了水中发出的白光。
    太空人乘坐太空船离开地球时,也看到这种奇异的景象,当地球已经远离不可见时,地面上的最后一线光亮,却是“白水”上的白光。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叫做小萤光鱼的鱼群,经常在海湾游动,它们背部发出的亮光闪灿水面而造成的。有人说,墨西哥湾流的地质是石灰质,鱼群游动时将石灰泥带起而成。
    还有人认为这是水底的某种无线电活动造成的现象。然而,上述的议论,并没有获得证实。 bDg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苏联《今日亚非》今年第九期刊登一篇短文,题为《阿达莫夫山的奇迹》,全文译载如下:
    斯里兰卡的名胜之一阿达莫夫山,被锡兰岛上的四个宗教团体尊为圣山。穆斯林们深信,山顶上的一个一米半大的坑洼是第一个人亚当的足迹,他被赶出天堂以后,曾停留在这座山上。佛教徒相信,这个坑洼是佛留下的痕迹。印度教徒认为,印度教的神湿婆曾经到过这里。而在葡萄牙人统治时期改信基督教的兰卡人,则把山顶上的坑称为圣多玛的足迹。
    阿达莫夫山还以奇异的光学现象而闻名于世,当然,这种现象也被说成奇迹。为了一饱眼福,朝圣者们在晨曦中登上山顶。那时,那仿佛悬挂在晨雾中的巨大蓝色三角形山影,就可尽收眼底了。 bDg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