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12月3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12-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港刊报道《河内正考虑对泰国发动军事袭击》 '...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十一月三十日一期刊登纳扬·昌达发自曼谷的一篇报道,题为《平静之后的风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河内正在认真考虑对泰国领土发动军事袭击》,摘译如下:
    正当联合国三人调查小组在泰国对泰柬边界沿线的形势作出估计的时候,由于数千名红色高棉军和一般老百姓逃入泰境,紧张局势加剧了。
    越南人在十一月中对马莱山地区红色高棉阵地发动了袭击,这里的军事分析家们担心,越南在未来数周中将发动配合得更为严密,范围更为广泛的袭击,从而可能引起大批难民逃亡的浪潮。
    虽然人们相信,部署在泰柬边界的属于越南六个师的部队,将对坚守在边界地区小块据点上的波尔布特残部发起全面袭击,但是,观察家们对于越南是否会穷追到泰国境内意见是不一致的。一大批波尔布特人员近几个月来在泰国境内避难,补充了武器和食物,并对伤员进行了医治,准备以后返回柬埔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南人要袭击这些部队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过去美国在对付柬埔寨境内的越南共产党避难所时所面临的问题。
    河内出于明显的政治原因——为了不进一步疏远东盟各国,不导致美国作出反应和中国采取惩罚行动——将希望避免同泰国发生直接冲突。另一方面,越南希望看到波尔布特的抵抗尽快结束——只要波尔布特能够利用泰国后方,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西方一位外交官指出,越南感到进退两难的一点是如何调和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愿望。
    有迹象表明,柬埔寨西部的越南指挥官们变得不耐烦了,因此这位外交官认为,河内领导层很可能批准对亚兰以南地区发动迅速的进犯。
    最近有许多迹象表明,河内大概不会由于中国的威胁或担心公众的批评而不敢采取行动,如果它认为采取这样的行动能够在军事上取得成效的话。
    不管柬埔寨战争是否扩大到泰国,河内一直在为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做准备。从今年年初以来,苏联海军舰只不断访问越南一些港口。十一月初,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在对越南进行第一次“正式友好访问”时在海防停泊。
    过去越南新闻机构从未报道苏联舰只的访问,最近这次访问同过去不同,新闻机构大加宣传,以强调莫斯科对越南的支持。此间观察家不清楚这种表示同莫斯科的团结是不是在旱季攻势认真开始以前对北京发出的警告。 QgN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德黑兰十二月一日电】伊朗前外长巴尼萨德尔今天指责说,伊朗电台和电视台在支持对被关押在美国驻这里使馆的人质采取强硬政策方面是受人操纵的。
    巴尼萨德尔在接见德黑兰报《消息报》记者时说,好斗分子奉行的政策迫使他在本周早些时候辞去了外长的职务。
    巴尼萨德尔说,“要求美国以引渡前国王来换取释放人质的作法将是不会有结果的”。他承认,伊朗领导集团在如何对待美国使馆被好斗的伊朗学生占领而造成的这场危机方面是有严重分歧的。
    巴尼萨德尔的讲话似乎是针对伊朗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的,因为霍梅尼指责联合国安理会是美国的工具。同时也是针对伊朗其他主要决策者的。
    巴尼萨德尔在同记者的长时间谈话中说,“关键在于我们采取了导致僵局的政策。”巴尼萨德尔在为他的行动辩护时说,他的目标一直是集中力量要美国引渡前国王,“把人质问题放到次要的地位”。
    巴尼萨德尔说,“近几年来,安理会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伊朗是应当参加前几次安理会会议的,以便通过参加会议来影响国际舆论。”
    他还说,他不赞成霍梅尼和伊朗其他领导人奉行的拒绝同美国政府进行任何谈判的政策。 QgN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曼谷十一月三十日电】(记者:威吞·阿蒙)一位军方发言人今天说,越南人领导的同忠于波尔布特的游击队战斗的部队已进入泰国领土穷追红色高棉。
    最高司令部的这位发言人说,昨天,当大约一千名波尔布特军队到边境线上的泰国一侧寻求避难后不久,大约三百名越南领导的军队越过了泰国东部边界。
    这次入侵的地点位于曼谷以东二百七十公里。
    这位发言人说,这两支敌对的军队在泰国领土上呆了一天多。
    【合众国际社亚兰十一月三十日电】在越南军队和红色高棉游击队发生了两周多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冲突之后,柬埔寨边境上的泰国军队今天奉命处于充分戒备状态。
    泰军最高司令部昨天注意到越南支持的军队在局势紧张的边界上的军事调动增加了,可能是准备对波尔布特军队发动人们早已预言的旱季攻势。
    军方人士说,在柬埔寨境内发生激战后,边境上的泰国军队奉命处于充分戒备状态。
    这些人士说,越南军队昨天经过两小时的战斗,占领了红色高棉的一个营地,那里有四百名游击队。他们说,后来,游击队发动了几小时的反击并收复了这个营地,使当时正在吃饭的越南人大吃一惊。 QgN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德黑兰十二月一日电】伊朗新外长暗示,国王如果离开美国,可能使美国—伊朗摊牌的情况缓和,但是说,被扣留在美国大使馆的五十名美国人质决不会立即获释。外长戈特布扎德昨天对记者说:“自然,在那个时候,危机不会完全缓和……如果国王离去,人质肯定不会立即获释。”
    戈特布扎德在伊朗电台说,他“从来没说过美国代办和他的两个同事可以离开伊朗的话”。 QgN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全国地理月刊》去年十一月号刊登穆阿·拉乌夫的一篇文章,题为《麦加朝圣记》,摘译如下:
    “真主啊,我们来朝觐,
    唯一真主,我们来朝觐;
    我们把颂赞归于你和你的国度,
    唯一真主,求你祝福。”
    一百万朝觐圣地的穆斯林,在十二月的一天里,共同背诵“塔尔比雅”(即上面的祷文),由此开始了朝觐活动。我们脑中还残留着在贝鲁特机场的情景。当时,我和儿子费萨尔都披着两块无缝的白布,赤足穿着拖鞋;女儿艾依沙与其它妇女一样,除脸部和双手外,都蒙了起来。从非洲来的牧人徒步长途跋涉来朝觐,从海路来的印尼农民,把毕生的积蓄都用作这次朝觐的路费。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伊兰姆”(意思是“限制”),不准剪指甲,不准理发,不准打猎,不准与人争论,不准男女同房。我们急切盼望与从全世界来到麦加的兄弟们会合,共同完成信仰上的首要义务:朝觐“卡巴”(中国穆斯林称作“天房”——本刊注)。在穆斯林信仰中,它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祖先阿伯拉罕和他的儿子伊司马仪当初为敬拜真主而修建的。每年一度的朝觐活动,据称是由阿伯拉罕而来。阿拉伯人世世代代都遵循着去做。它为麦加带来了财富和崇高地位。
    从贝鲁特飞往吉达的航程是两小时,然后,我们由吉达港乘汽车前往麦加。每辆公共汽车上都载满朝觐的旅客,其中有东方人、尼格罗种人、高加索人、还有多少世代异族通婚的混血儿。
    途中,我们在胡达伊毕亚清真寺停留一下。这个地方是七世纪伊斯兰历史上为争取生存而斗争,最后订立一项条约的地方。在这里,穆罕默德与居住在麦加、信奉多种教的古拉希人订立过停战协议;也是在这里,穆罕默德首次向古拉希人宣讲他的信息:只有一位真主。
    古拉希人的反应是无情迫害,迫使穆罕默德于公元六二二年从麦加逃亡,由此开始了回历纪元。穆罕默德在麦加以北二○○英里创建起麦地那城,与古拉希人进行多年战争,最后,在胡达伊毕亚订立和约,准许穆罕默德和他所率领的穆斯林,和平信奉自己的宗教。
    从胡达伊毕亚再上路不久,有一根白色石柱,这是进入麦加城郊踏上圣地的标志,在这个圈内禁止狩猎。从这时起,我们开始唱诵“塔尔比雅”,大家的情绪也不断高涨。在这里市郊某处,制作覆盖圣石和“卡巴”的黑色刺绣,每年都予以更新。“塔瓦夫”——绕“卡巴”七圈我们终于抵达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它座落在群山包围中的一个贫瘠的山谷中。我们驱车经过密布商店的大街,前往圣寺,举行“塔瓦夫”仪式,它是以反时针方向,绕“卡巴”(即“天房”,下同——本刊注)七圈的仪式。穿过圣寺的和平门之后,就可以听到低声吟诵的声音,在清真寺内广场中央,我们的眼光落到“卡巴”上面。它高高矗立,周围是人海。
    任何朝觐者都不会忘记这一刹那。我们在天涯海角,每天五次,朝着“卡巴”的方向礼拜,就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卡巴”。现在它已近在眼前,就在这黑色的幔幕下面。每一个朝觐者见到“卡巴”时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我第一次见到“卡巴”时,完全呆住了。我的妻子紧紧抓住我的手臂,一边颤栗,一边呜咽。这一次,我的女儿就象触了电一样发抖,我的儿子则完全说不出话来。
    沉醉在周围人群的热情之中,我们一起诵赞:“真主啊!求你使这圣寺得到更大的荣誉、崇敬和敬畏。求你使崇拜、朝觐它的人得享平安,得蒙赦罪。真主啊!平安由你而来,因为你就是平安。因此,求你在末日审判时赐给我们你的平安。”黑色的“圣石”为什么要敬拜这块灰色的方石?它并不是什么艺术品,也没有什么珠宝装饰。它也不会为任何穆斯林带来什么好处或伤害。“卡巴”是真主的居所,阿伯拉罕把它献上,以此敬拜真主。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于约公元五七○年。
    我们在充满人群的广场里,朝着黑色的“圣石”挤去。这块圣石直径十二英寸,它在“卡巴”的东端,外面有金银镂制的门饰,据称这块圣石是当初阿伯拉罕遗留下来的圣物。“塔瓦夫”仪式就是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朝觐者们都渴望摸它、吻它,仿佛这是真主的手;握着它,就意味着再次向真主订立誓约。在“卡巴”上方的黑幔上,用金线绣着《古兰经》的经文,提醒人们,当初阿伯拉罕和伊司马仪如何建立“卡巴”。(上) Qg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