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商品品种不适合西德口味,一些产品只能在西德旧货市场出售,如不改变没有吸引力的供货,就难以继续很久
    【本刊讯】西德《明镜》周刊十月九日一期刊载克韦勒公司经理汉斯·德迪就中国供货对该刊记者的一次谈话,题为《品种尚不合适》,全文如下:
    问:德迪先生,您在九月底作为欧洲贸易代表随同一个欧洲共同体代表团访问过中国。对联邦共和国来说,今后对华贸易将比对苏贸易更重要吗?
    答:传统的东方贸易中出现的第一次过分乐观辗转之间就平静下来了。因为东方集团欠我们的债务,几乎以我们向莫斯科或华沙供货的同样速度向上增长。结果就不得不寻找可替换的国家。而中国在这方面是一个令人高度感兴趣的国家。
    问:您的工业界同事已经又描绘出了一幅可能同中国在工业上进行合作的巨幅油画,它使同东方集团贸易的规模大为逊色。
    答:我是个商人,也是个进口商,我首先对中国产品感兴趣,我在判断交易的规模和可能性方面大概是比较清醒的。过于乐观的倒还是中国人。外贸部长李强激动地对我谈到有一个“惊人的发展”。而他那主管各种不同行业的总经理则只是从整个联合企业方面来设想和计划的——对我们来说几乎都还是不可想象的大规模。
    问:有什么例子吗?
    答:例如同其他代表团成员谈过提供和建造一个载重汽车、农业机械和越野汽车联合工厂,这种工厂在西方世界还没有的。为了说明其规模,如果与之相比俄国人在卡马河畔的载重汽车联合企业就是幼儿园,这就是参加会谈者的印象。
    我们大概必须先学习用这种尺度来思考。当专家们坐在一起的时候,双方将会冷静了。到现在只进行了接触性会谈。
    问:中国人特别欣赏德国工业的哪些东西?
    答:技术知识、合同信用、供货准时和“德国牌”质量。为了实现农业工业化,为了轻工业和重工业,例如为了开采煤直到铀等原料,如李强所说,也为了其国防现代化,中国人需要我们的高级的技术。我们德国人只应该防止不要把自己估计过高,并认为我们似乎已经稳拿全部订货。
    问:就在你进行访问的那个星期里,德国机械制造者同中国人作了提供价值八十万马克矿山机器的订货交易……
    答:……但是在契约方面还没有完全就绪。我只想提醒人们防止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垄断中国的几十亿订货。
    来自各国的代表团,带着技术知识和尖端工艺都到那里登门拜访。首先是日本人和美国人站在起跑线上。最有利的卖主终会得到订货。在这点上计划经济者是最好学的市场经济家。
    问:您对中国经济政策方针的突然改变怎样解释呢?您估计到这一点了吗?
    答:他们对世界贸易的态度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过去我们的“克韦勒”公司的进口商要得到入境签证是极其困难的。现在他们允许我们和工业康采恩在北京开设进出口办事处。几个月前,我们购买他们的产品还是他们给什么我们买什么,价格是按以下格言订的:“你要不要,不要就拉倒。”但现在他们问我,您可能需要些什么。甚至他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式纸去缝制衣服或放弃贴上“中国造”的标签。
    问:中国人是否真能够适应欧洲的式样和适合我们的质量要求?
    答:他们在会谈中一再强调,他们打算在各个方面适应世界市场。当我在那里看到那种完全的平等主义的时候,我敢怀疑他们是否能那么有灵活性。身着兰色统一毛制服的人们在那里蜂拥云集忙忙碌碌,不管男女大家都骑一样的自行车。
    问:德迪先生,您是商人,中国人能提供些什么东西,他们可能需要些什么东西?
    答:我们的子公司克韦勒摄影公司现在正考虑进口中国的照相机。我们还打算同中国人人谈判,我们是否在中国建立一个彩色照片洗像室时提供我们的技术知识。
    问:这是全部吗?在您的克韦勒商品目录册上您提供了四万多种不同商品。
    答:迄今为止其中没有一种是来自中国的。为满足中国的愿望,不提供如皮张或鸭绒等原材料,而提供加工过的产品例如鞋或鸭绒被,我们必须先适应这一点。已提供的商品品种根本不适合我们的口味,不管是带有糖果店格式底座的灯,还是秤,您只能在我们的旧货市场上看到这些东西。
    问:这么说来,您估计迅速扩大德中贸易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了?
    答:不,决不是。我们才刚刚开始。但是如果不改变这种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供货的话,那末这就不会继续很久——就同迄今以来在经互会地区的情况一样——我们在远东仍将在单行线上运行。
    问:中国是否不是对任何形式的贷款都喜欢的吗?西方大银行家总是称赞中国负外债很少,而且不把它列入冒风险国家的范畴。
    答:中国人把自己列为发展中国家这一级——我不止一次听过这一说法——是相当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对“贷款”这个词反应很敏感。苏联人一九六○年突然离开这个国家并要中国人在短期内还债的这种刺激一直还是很深的。因为他们不再想在经济上依赖于一个国家,不管是联邦共和国还是日本,所以我认为他们只接受他们能够控制的数量的贷款。
    问:您认为苏联人会以抵制订货对德中加强贸易作反应或明显地限制订货吗?
    答:只要俄国人对我们的机器或钢管感兴趣,就不会。因为经济走的路不同于最高政治。甚至中国人也取下了他们的意识形态眼罩和屈从于经济的权势。
    【法新社东京十月五日电】这里今天的消息说,日本的大型联营超级市场显然要开始竞购中国内衣,以减少进口南朝鲜的内衣。
    《每日新闻》刊登的消息说,日本大型联营超级市场出现的这种新趋势,显然是由于他们愿要中国产品,中国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南朝鲜的产品。
    今年二月缔结了日中贸易协定后,许多日本联营超级市场开始注视中国的产品,由于最近南朝鲜的工资水平迅速上升,南朝鲜产品的价格太高。
    【本刊讯】香港《快报》十月十八日刊登一篇题为《中日文化的过去和现在》的文章,摘要如下:
    李先念对来访北京的日本政界、学界、宗教界名人池田大作说:如果日本接受的话,中共愿意派遣一万多名留学生到日本。
    另外,中共和英国也已取得协议,将派一千二百名留学生赴英。同时还与法国、西德、荷兰等国进行着同样的磋商。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几年内,将有成千成万的中国大陆青年前往工业先进国家“取经”。这是趋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单有资金和设备而没有自己的技术人才,就永远也达不到现代化。
    过去二十多年来,北京有专为外国留学生而设的学校,但中共没有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中国在幅员、人口、文化上是一个大国,而在科学技术上只是一个“夜郎国”。今天不再自我陶醉在文化古国的旧梦中,认识到“东夷西戎”在现代文化——科技上有许多方面比自己先进,虚心派留学生前往学习,这在观念上是一项重大的进步。
    日本在公元七世纪的“大化革新”时期(中国的唐代)向中国学习了古代文代,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中向西方学习了现代文化。以中日两国相比,中国的文化基础远比日本深厚,但缺乏一段象“明治维新”那样的时期,因此当日本进入现代化之际,中国仍象埃及、印度、叙利亚一样停留在自以为光辉灿烂而事实上愚昧落后的“文化古国”阶段。
    日本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古代和现代文化取自中国和西方而感自惭,相反地,他们为今天在科技和国民经济上的卓越成就而对这些往事引以自豪。日本在公元六三○年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此后在整个唐代时期曾派出十九次遣唐使。今天日本通用的文字,就是遣唐使中的留学生吉备真备采用汉字的偏旁作“片假名”,遣唐使中的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的草书作“平假名”,使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中日两国有如此深厚友好的文化渊源,日本从中国获得古代文化的哺乳,而今天他的现代文化却比中国壮大。中国在长期自我陶醉式的自大中,只让人学而不学别人,若再不急起直追,那末在作为现代文化标志的科技中,将永远只是一个“夜郎”。
    【法新社乌鲁木齐十月十二日电】(记者:比昂尼克)在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仍是一支活跃的力量,尽管声势浩大的宣传激烈反对“这种人民的鸦片”,但是唤礼者呼唤人们虔诚礼拜的声音却仍未停下来。
    自从文化革命前的年代以来,外国人要想在中国的领土上听到唤礼者高喊“真主是最伟大的,真主是唯一真神”的声音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参加星期五穆斯林的特别礼拜了,可是现在一批外国新闻记者却做到了这一点。
    乌鲁木齐有二十二个清真寺,座落在市中心的洋巷清真寺是其中之一。一个唤礼者在第一次中午礼拜开始之前十分钟登上了这座清真寺的尖塔顶。他的声音是低沉的,但是,却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的声音一样清晰,此时,我们只得脱去鞋,而后进入了这座小
    小的清真寺。
    随着阿訇阿卜杜拉
    ·哈吉用维吾尔语开始念祷词,列队面向祭坛的大约二百个穆斯林就朝着麦加的方向叩头礼拜。
    做礼拜的大部分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但是,也有一些中年人,甚至还有十来个只有三十来岁的年青人。
    在新疆一千一百万的总人口中,有一半是穆斯林,他们分属于七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是最大的少数民族,有五百万人,其次是哈萨克族,有八十万人,而汉族则有四百万人。
    在一个官方奉行尊重信仰自由的政策而无神论的宣传机器却又全力在压杀宗教的国家里,很难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信奉伊斯兰教。没有什么统计数字,但是,信教的人数似乎仍是大量的。
    宗教节日和斋月仍受到尊重。在斋月结束过宰牲节的时候,为穆斯林放假三天,而其他的人也跟着放假一天。
    尽管当局采取了这种容忍的态度,但是,他们仍然不否认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宗教。
    已不允许男人娶四个妻子,也不许殴打现在可以娶的一个妻子。
    除了在偏僻地区之外,妇妇女在大街上已不必再带面纱了,而且还可以能希望参加各级领导班子。
    但是,在新疆,伊斯兰教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古兰经学校从一九五○年以后就关门了,信教者不能参加中国共产党,因此,也就不能
    担任领导职务。
    另外,垄断着印刷业的国家是不会出版宗教书籍,尤其是不允许出版古兰经的,与此同时,国家还禁止输入有关“宗教迷信”方面的文章。
    阿卜杜拉·拉希姆说:“也许到现存的古兰经用到破烂以后,伊斯兰教也就不存在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