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10月2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10-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报报道:日报将建议在北京建贸易中心大楼 '...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晚刊九月二十一日刊登一条消息说:
    据有关人士二十一日透露,二十五日启程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团长(该协会会长稻山嘉宽)将向中国方面提出新的建议:日本方面利用日本的民间贷款,在北京建设贸易中心大楼,而后由日本的公司等一起来使用。如果中国方面接受这一建议的话,预计在日中贸易的实际业务方面已成为最大悬案的——公司等设置驻北京办事处的问题将一举得到解决,日中长期贸易协定之后的日益频繁的日中民间交流将迅速扩大。
    如果这一建议被接受,也很有可能将成为第一个日中民间贷款。 IFs品论天涯网


    中国的未来同我们欧洲人、特别是意大利人也有关系。因此,我在这些通讯中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在这次访问十几个公社、工厂和大学的上千公里的行程中,我的目标是搞清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积极方面和可能阻碍或限制现在的第二次革命的那些结构性的约束。这第二次革命,就是新领导阶层在打垮极左派之后为挽救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民族独立而发动的工业和技术革命。
    这条道路在公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成功的农业改革——中具有它的据点。但是,在第二次革命中,如果不重新看待公社最初的一些提法,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弱点。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中,公社可以起到、而且也起到了保障就业、供应九亿人口的粮食使之生存下来的基本作用。工业化会使公社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不仅中国的未来,而且同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也取决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与此同时,所有其他制度也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因之而受到影响。
    农业机械化将使在农村就业的劳动力大大减少。我已谈过,市政、建筑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低水平有助于吸收这些劳动力,工业是不能完全吸收这些劳动力的。但是,这就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一旦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公社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整个小工业和为满足广大公社人口的需要而建立的服务业,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选择有两个:要么是小工业扩大以满足大大超出单个公社“市场”之外的需求,要么是丧失经济意义,经济重心将逐步转到工业部门,将不可避免地转向城市。这并不是说将来在中国会有大量人口不可避免地涌向大城市。将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建立新的小城市。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机械化将导致公社向市镇过渡。现在的非集中化的行政结构必将促进这一进程,避免人口涌入大城市所造成的危险和问题。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值得考虑。那就是,农业和小工业的所有制性质将如何变化?我已说过,在中国有两种形式的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占上风的趋势是,农业和工业的一切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我已讲过,在山西的大寨,这个著名大队的一些成员对我说,人们愿意由前一种所有制向后一种过渡。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将坚定地走向重复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集中强制的计划性。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然以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去重复苏联制度的所有消极方面。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国最终也会落入苏联那种强权逻辑之中吗?不一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被这样的强权逻辑所俘虏。但是,在三十年之内中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大国,一个同苏联一起超过世界其余强国的大国,超过特别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强国,后面这些强国那时肯定也不会仍停留于现在的工业和技术发展水平。
    因此,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前景之下,欧洲也完全应该帮助中国完成其第二次革命,即技术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保护这一进程就意味着帮助现在的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的过渡。在多极世界中,西欧和中国将在国际关系发展中起到大国的作用。
    但中国也可能选择不同于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维持并发展现在的这种特别分散的制度。比如,农村的所有制仍是集体所有制,现在的公社小工业向中型和大型企业的过渡在不实行全民所有制的情况下实现。
    而且,这里还有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了摆脱现在这种贫穷的生活水平而必须应付和解决的另一
    个基本问题。中国现在的制度显然不能产生文化、艺术和科学发明。
    以“四人帮”为最高代表的左派激进主义,不仅扼杀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枯燥无味。在中国,今天没有娱乐,没有用于个人需要的业余时间。在中国,不跳舞,不唱歌,不演奏,不搞真正的体育。就是“爱情”活动也要尽可能地从人口方面来理解。生活是压抑而且单调乏味的。这一制度在自己内部引进了西方世界的那种文化、艺术和科学以后,工业革命才完整。只有这样,一个不是以强权逻辑主宰的制度,才能避免仅仅是因为吸收西方文化和科学产品,它自己才能亲自参与创造新文化、新艺术和新的生活。在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人民的伟大文化艺术传统能够很好地创造性地促进世界文化。而且,这种潜力越是能够“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就越是可以分享和开放。 IFs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时报》九月十八日译载一则《华盛顿邮报》关于世界虫害的报道,转载如下:
    圣经上记载为患甚烈的沙漠蝗虫之灾,现在正遍及非洲之角各地。今年夏天,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已辨认出至少有六十七群蝗虫,每群蝗虫为数高达四十亿只。
    在美国,蝗虫的小表弟——蚱蜢,则以几乎破纪录的数目从达科他州,经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到密苏里州,一路吃掉青草、玉米和豆类植物,在科罗拉多州东部的农业区,农民在每平方码就须对付一百五十只蚱蜢。
    自从一九三○年代美国中南部发生沙风暴以来,美国还不曾象现在这样苦于虫灾。目前在美国的东北部有舞蛾、南部有火蚁,中西部有玉米钻心虫,在全是草原的各州中有蚱蜢,这些害虫为数之众已打破纪录。
    世界其他地方多半情况也是差不多经过长期控制的害虫,现在又卷土重来了。
    蚊子是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如今咬人的蚊子多得不计其数,疟疾再度成为世界性的疾病。百万儿童死于疟据报道,在泰国、印度、黎巴嫩、巴西、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和海地,疟疾的病例正与日俱增。去年全球总共有两亿的疟疾病例,整整有半数出现于非洲。据估计去年有一百万的非洲儿童死于疟疾。
    全球虫灾日甚一日的原因并不简单,其中涉及了气候变化,农业型态改变,因保护环境禁止使用若干杀虫剂以及昆虫对杀虫剂普遍的产生抗力,使得其他杀虫剂失效等因素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两年来疟疾病例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疟疾病例增加的主因是蚊子对杀虫剂的抵抗力迅速增加。
    目前不下四十三种携带疟疾病原体的蚊子对六氯化苯等在二十年前几乎扑灭了疟疾的杀虫剂有免疫力,现在疟疾对反疟疾药物的抗力亦告日增。
    无论什么理由,结果都是破坏性的。印度使其疟疾病患人数从一九五二年的一亿人,已减少到十年以后的六万人了。可是到了一九七六年,疟疾病患人数却回升到六百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疟疾病患人数还在日渐增加中。非洲之角蝗虫为患非洲之角蝗虫为患的原因还要复杂。五年多来一直干旱的这个地区,在一年前逐渐出现了不寻常的多雨现象。气象预测人员说,多雨的现象至少仍将持续一年。
    雨水产生了两个作用。雨水使得土壤濡湿,有利于蝗虫繁殖,同时亦使得蔬菜长得繁茂。因此蝗虫的数目迅速增加,今年初据估计竟有八十群之多。
    目前大多数杀虫剂对于四时长的蝗虫成虫并无实效。当它们出现天空时,会遮天蔽日达数小时之久。
    每只蝗虫每天要吃和它体重一样重的食物。它们吃种子、树叶、花果和树杆。当它们群聚树上时,单是其体重便能折断树枝。今年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就分别有五十群和十七群蝗虫过境,它们吃掉了大片的青草,以及玉米等所有谷类。美国饱受蚱蜢之灾美国西部蚱蜢的出现,也是因为类似的气候变化,先是干旱,以后转成潮湿的天气。就象蝗虫一样,蚱蜢是几乎什么都吃的。它们还是比较喜爱吃农作物。
    美国动植物卫生处的欧崔说,“我看过它们吃掉橡树叶子,那真是吃得凶。我们拍摄了些它们吃掉篱笆的柱子和长柄叉把的照片。凡是具有纤维质的东西它们都吃,纤维质能使它们活命。”
    这种二十年来最严重的蚱蜢虫灾,其发生的原因,除了天气改变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美国全国各地禁用象阿特灵和氯丹等时效很长的杀虫剂或许也有关系。
    使情势更趋恶化的是美国农民倾向于越来越扩大他们的农作区,这样便无法遏制蚱蜢迁徙了,蚱蜢实在可能一路吃遍全美国。
    欧崔说:“我们缺乏有效扑灭害虫的化学药剂。除非你能够扑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害虫,否则它们繁殖的速度远比你能扑灭它们速度来得快。”
    欧崔和柯丹称:禁用长效杀虫剂在对付象舞蛾、火蚁和玉米钻心虫害虫上,损失更大。 IFs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香港九月二十日电】(记者:勒内·弗利波)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在最近访问了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之后决定把中国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时间缩短为十年。
    据香港消息灵通人士说,华主席在访问了这两个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相信,用这么长时间足可以使中国实现这个目标了。
    这些人士说,这位中国共产党主席兼总理特别对南斯拉夫的同西方合作建立的工业感兴趣。
    这些人士说,华主席上个月向党政机关发出指示,要求部分地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工厂和资本来进一步加速实现经济发展计划。
    这些人士说,但是,贯彻这种政策时不要过分依赖外国的东西,而要尊重“自力更生”的原则。
    有一个方案将要特别普遍加以采用,这就是用一部分产品来偿付那些将帮助中国建立企业的外国公司。
    但是,仍然很难确切说明它决定突然加快速度来实现它所说的“四个现代化”对中国具体意味着什么。
    然而,这是在华主席第一次访问莫斯科以西的国家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迹象,表明中国在过去两年里已开始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且在苏联的“威胁”面前更加靠近西方。 IF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