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8月26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8-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德新社文章《“黄祸”今天是另一个样子》 '...

    西方经济专家们认为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富裕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其经济力量在三十年内将超过欧洲和非洲经济力量的总和
    【本刊讯】德新社八月二十三日播发了埃克哈德·布德维希从北京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黄祸”今天是另一个样子》,全文如下:
    一个旧的恶梦从亚洲威胁着欧洲:黄祸。外交家们,但首先是经济专家们认为今天的黄祸同世纪更迭时即威廉皇帝时的黄祸完全不同了。他们看到的是由工业国日本、有潜在的经济力量和人口众多的巨人中国以及东南亚富裕国家组成的一个经济集团。经济专家们估计,这个集团的经济力量在三十年内将超过欧洲和非洲经济力量的总和。
    外交家们认为,联合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动产生的,因为西方考虑到莫斯科而对中国奉行一项过于犹豫的政策。而经济家们却认为首先是日本被迫越来越转向中国和东南亚,因为美国和欧洲封锁来自亚洲的竞争。
    外交官们认为中日条约是接受组成新的准集团的信号。正如一位外交官所说的,“只有日本把此条约看成是新的、有推动力发展的基础,日本的让步才有意义”。他补充说:“在中国和苏联之间,日本选择了中国——也是由于经济原因。”
    在北京举行的“茶会”上,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官对这种发展不感到很兴奋。但他们求实地对待这件事。并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东盟的一位外交官说,甚至对于反对这种做法的印度尼西亚来说,实际上别无他择。同时,这些怀疑者认为经济远景是有希望的。在工业尖子国家日本和有九亿中国人的发展中国家之间,有着对东南亚人来说“不可预见的”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西方许多经济专家认为,欧洲和美国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使日本处于不再能被赶上的优先地位。
    同时,他们怀疑,这会使西方市场少受日本出口的攻势的压力,因为日本通过同中国和东南亚的紧密合作改善了直到石油的原料基地,并使原料便宜了。
    他们认为,美国,但首先是欧洲处于在东亚在一些方面受排挤的危险,例如在航空和航天、石油、核能和军备方面。 r7B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德黑兰八月二十四日电】参议院议长加法尔·谢里夫·埃马米今天说,两天内将宣布关于伊朗政府改组的官方消息。
    谢里夫·埃马米是通过电话对法新社记者发表这番谈话的,他拒绝提供进一步详细情况。人们普遍认为他是首相阿穆泽加尔的继任人。据可靠人士说,阿穆泽加尔将于二十七日辞职。
    这些人士还说,阿穆泽加尔和谢里夫·埃马米二十三日都晋见了伊朗国王,同他研究政府改组的问题。
    这位六十八岁的参议院议长在一九六○年和一九六一年就担任过首相职务。作为一名工程师,人们认为他是一位专家治国论者。
    【法新社德黑兰八月二十四日电】今天,由于伊朗国王和反对派领袖没有和解的迹象,关于伊朗日内将有一个新政府的猜测越来越多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继续不时地发生骚乱。
    政界所集中关心的是反对派拒绝同现政权合作的事实以及看来越来越有根据的消息:首相阿穆泽加尔和他的内阁已提出辞职。
    据非官方消息说,阿穆泽加尔被要求继续留任,直到中国主席华国锋定于从八月二十九日到九月一日对伊朗的访问结束时为止。
    观察家认为参议院议长谢里夫·埃马米很可能是接替阿穆泽加尔的人选。
    支持前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的政策的反对党民族阵线发言人卡里姆·桑加比二十三日在猛烈抨击伊朗国王及其政权时说,他认为,政府已经失去了同人民的联系。
    伊朗国王在过去几天中所发表的谈话只能在国外看到。这里报纸奉命不刊登这些讲话。
    现在,阿巴丹看来恢复了平静。只有面包店和药房开门营业。 r7B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新德里八月十二日电】印度在今年雨季发生严重水灾,致使三百五十多人身亡,房屋和农作物损失达一亿五千万美元。今年的雨季刚过了一半。
    这里收到的消息说,在遍及印度北部好几个邦的三百万公顷的地区里,有一千万人以上受灾。
    【合众国际社达卡八月二十三日电】孟加拉国的拉哈沙尼县就有四十万农民和村民被洪水围困。
    通往拉哈沙尼县的所有公路在上周末都被洪水冲毁,飞机能够飞抵那里的两个机场据说水深五英尺。达卡当局说,这次水灾是五十年来最严重的。
    【美联社新德里八月二十一日电】喀布尔电台今天报道,阿富汗发生一百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十四人死亡。
    阿富汗的广播说,这个国家一些地方发生水灾,使财产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但是没有提供详细情况。
    【法新社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八月二十二日电】这里的地震情报中心报告,今天在哥斯达黎加北海岸发生了里氏地震仪上为七级的地震。
    【路透社圣约瑟八月二十三日电】昨夜,四次强烈的地震在哥斯达黎加全国引起惊慌,但是眼下没有造成损失或伤亡的消息。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观察台说,震中似乎在这里以北大约一百四十五公里的太平洋沿岸。 r7B品论天涯网


    说中日条约缔结后,日本对苏联基本上要贯彻坚定的态度;如果屈服于苏的威胁,那就必然导致自己捣毁由于签订日中条约而奠定的外交基础。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八月十三日、十四日和十五日连载一篇文章,总题目是《日中条约签订后的构图》,摘要如下:在世界政治中——编辑委员斋藤志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为我国外交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战后的世界,从冷战时代到东西方竞赛共处、缓和、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势力的抬头、南北问题、中苏对立,在一切局面中,日本都竭力回避政治风险,始终专心致志地推行经济外交。这次签订日中条约对日本来说,和以前不同,采取了性质不同的政治行动,是战后第一个国际条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开辟了外交的新局面。不能否认政治性质看看日中条约在尖锐的中苏对立下的亚洲和整个世界政治中所处的地位,就不能否定其政治性质。这就应该明确地认识“日中条约在世界政治中”的意义,不能不说,决定自己的政治行动,就是回避政治风险的道路。
    现在看看签订日中条约时的世界形势,就会感到国际紧张、国际争端的主要“对抗轴心”正在集中到中苏对立上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和东西方的紧张因素、中东、非洲、第三世界的争端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着。但是在这样情况下,可以说“中苏对立的世界化”的新形势的开展形成了国际政治的核心。分割欧亚大陆的中苏两大国互相争夺自己周围的地方,以形成自己对中国或对苏联的包围圈。这种现状说明古典的强权政治的主要战场已从过去的华盛顿对莫斯科的对抗转移到了莫斯科对北京的对抗轴来了。越南战争以后美国退出亚洲大陆上的政治主角宝座,接近中国以求取得均势。
    因此,八十年代的世界政治将在莫斯科对北京和华盛顿的模式下展开。亚洲的十年左右日中条约就是作为这样的世界政治和东亚政治的一环而成立的,应该认为是这个地区的一个重要体系,它至少将规定这个地区今后十年的政治结构。我国在这个条约体系中应该如何行动?在考虑这个以前有必要先看看中国、苏联、美国、西欧,还有亚洲、太平洋各国沿着什么样的轨道行动。
    中国在日中条约签订后不久即派华国锋主席访问东欧两国,展开前所罕见的“首脑外交”。北京的最高领导人前往“莫斯科以西”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可以说中国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政治联盟舞台。可以认为,它的目的是要在东欧设法打开苏联包围中国的包围圈的一个“缺口”。这是一个大胆的外交布局。同南斯拉夫的铁托总统、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总统之间的首脑会谈,对华国锋主席来说,是他树立国际政治领导人形象的大好机会。此举打破了只邀请各国领导人到北京的“中华外交”的传统模型,而且是积极对不结盟第三世界和西方展开访问外交的先兆。
    同中国的“反霸外交”针锋相对的苏联战略,是支持越南、老挝的反中国战线,想插手阿富汗以至巴基斯坦一带(柯西金总理不久将访问)。要使曾经是中国盟友的阿尔巴尼亚参加支持越南的行列。这也是苏联对中国战略的一环,不可忽视。
    另一方面,西欧和美国反对苏联不执行关于赫尔辛基宣言以后的东西方缓和的协定,镇压反体制派以及对中东和非洲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渗透。美国和西欧企图使中国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十六个成员国”,建立反对苏联扩张主义的新防波堤。而且亚洲、太平洋各国也在苏联威胁所及的范围之内。它们对中苏在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对立也是非常关心的。对东北亚的分裂国家、朝鲜半岛上的新形势的处理,迟早会发生严重的局面。不要沦为机会主义在以中苏对立为核心的世界形势下,日中两国持续进行了六年多的缔约谈判。
    这样一个谈判成了北京和莫斯科的“拔河绳的中心标记”也是必然的。在这个拔河竞赛的过程中,日本不由自主,在东亚和世界规模中不可能和中苏之间的权力政治完全没有关系,签订条约之后,日本的外交行动必须越来越更加旗帜鲜明。极端地说,有这样一种看法:日本外交,以日中条约为起点,编入了中苏对立或者苏联对美、中、日的强权政治的一环。
    然而事实是,战后的日本外交基本政策及其素质同古典权力政治是不相称的。这是因为,看情况也有退回到战前的危险的“政治外交”的可能,说不定还会动摇非军事国家的和平外交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外交的主观行动准则和严峻的国际政治现实之间,差距确实是很大的。
    应该在什么地方寻求弥补这个差距的外交行动指针呢?关键是日中新条约将为加深中苏对立的现实因素呢,还是起到多少缓和一点中苏对立的作用呢?二者必居其一。从以亚洲、太平洋的和平和安宁,以缓和国际政治的紧张为目标的日中条约宗旨来看,日本今后的外交指针当然是后者。但是在中苏对立的情况下,一步走错了“全方位外交”,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的机会主义,势必成为播下使北京和莫斯科的紧张加剧的种子。不应该是这样,而应该是扮演中苏对立的“缓冲剂”的角色,即推行“能动的全方位外交”才是日中条约以后我国行动的准则。
    (上) r7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