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8月26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8-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次挑战》 '...

    【本刊讯】比利时《何故不?》周刊最近一期发表一篇题为《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次挑战》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总理已许下诺言,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为了使这一计划成功,似乎已经很好地迈出了第一步,同日本签订的条约以及他前往欧洲的旅行已经成为奉行向世界开放政策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主动行动大大激怒了苏联领导人。他们最近在外交上遭到了惨重失败,并且不掩饰他们的气恼和愤懑,同时预言那些支持北京的“霸权主义”的国家会得到最坏的结果。
    霸权主义恰恰是中国谴责苏联人的主要题目。鉴于布拉格之春给人留下的痛苦回忆和苏联对非洲的干涉,西方人也认为苏联的霸权主义是一个事实。
    不大受种族主义限制的克里姆林宫现在只有宣传黄祸的神话。
    至于从对苏联奉行谨慎政策中得到有利的成果,东京对此已经不抱幻想了。虽然中国人十分重视的霸权条款并不使日本人感兴趣,但他们终于还是接受了,因为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这就仍然使大门敞开着,虽然在开始阶段苏联人扬言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但日本人认为,中国有着成为巨大的经济销售市场的前景,同中国比同苏联人更容易达成谅解,因为苏联人的虚伪把戏最后总是使日本领导人感到生气。这正是东京和莫斯科不和的问题,因为苏联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一直占领着的北方四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且似乎还不准备在最近的将来解决这一问题。
    日本领导人从这件事上得到了教训,懂得了苏联搞霸权主义是一个事实。
    虽然华国锋的欧洲之行不可否认包含有政治上的考虑,但还是可以肯定,它也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就开始严肃地考虑中国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但这必须得到中国的同意。这已成为事实,无论如何已开始了,自一九七三年以来,贸易往来增加了,今天似乎有希望来个新的跃进。
    中国总理首先访问罗马尼亚,这是遵守中国博得友情的年表的。铁托元帅是最近才表现出友好了。华国锋可能打算从铁托主义成功地管理国家而又不同东方或西方站在一边的方式中,吸取某些教益。 qRc品论天涯网


    【国际交流署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八月二十二日电】题:布朗说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不会损害美国利益
    国防部长布朗八月二十二日为卡特总统否决国防采购法案一事进行了辩护。
    布朗还指出,实际上苏联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已大大地建立了它的军事能力,但是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和我们的盟国一直是什么也没干,或者说我们同华约组织相比突然变得处于劣势。”
    他说:“苏联人不得不努力应付我们现在没有遇到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关于中国的问题。”
    布朗还向这些退伍军人团会的会员保证说,除非一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否则美国绝对不会签署这项条约。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二十二日电】国防部长布朗今天透露了政府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上的立场。
    他宣称,迄今达成的协议将会允许美国在八十年代布署一种新型的机动基地导弹系统,以对付苏联日益增长的威胁。
    布朗准备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退伍军人团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讲话中,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详细谈到美国在谈判中采取了一种被认为排除了美国同意任何禁止这种多瞄准点导弹系统的可能性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立场。
    布朗说:“除非签订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符合美国的利益,否则美国不会签订任何协议,这特别意味着,签订这项条约决不能损害我们的军事安全。” qRc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洛杉矶八月十九日电】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批评卡特政府的内外政策时说,这些政策既没有有效地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也没有有效地应付“日益增长的苏联冒险主义”。
    尼克松是在与洛杉矶前市长萨姆·约蒂的电话谈话中发表这种评论的。
    尼克松说,卡特总统的政府未能有效地应付“在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苏联冒险主义”,他还就卡特对日—1轰炸机计划的处理办法进行了攻击。
    在谈到轰炸机问题时,尼克松说,“要是我的话,我就要搞下去。我觉得,美国必须加强其地位。仅有好的意图是不够的。作出榜样并希望他们照着做,是不够的。”
    尼克松是在其圣克利门蒂海滨别墅说这番话的,他对约蒂说,现政府没有有效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qRc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法国《回声报》八月十八日刊登一篇题为《在苏联,电子计算工艺忽略了用于管理的电子计算机》的文章,摘要如下:
    为什么证明了有科学、军事成就的苏联要求西方提供电子计算机呢?这一问题由于塔斯社的定货再次提出来了。而要把礼炮号和联盟号人造卫星送上天,必须拥有极其精良的电子计算手段。
    答案有三:
    (一)苏联人在科学电子计算机方面花了很大力气,而忽视了用于管理的电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的特点从根本上讲是不一样的。
    (二)由于某些优先项目的考虑,他们的电子计算技术情况还停留在手工艺阶段,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工业能提供具有同美国、欧洲和日本少数公司相同性能的装备。
    (三)微型化的问题(在这方面是极其重要的)似乎还未被苏联提上日程。我们还要补充一句,北约建设委员会的规定是行之有效的,它拒绝给苏联提供尖端工艺。然而,某些时间以来,美国人却开始出现在苏联市场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有定货,特别是最近它将参与一九八○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环球公司建立了海空公司的电子计算技术网。 qRc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日内瓦八月十一日电】国际劳工局昨天在这里说,目前世界各地雇佣的年龄在十五岁以下的儿童有五千二百万以上,其中大多数是在南亚。
    这份研究报告说,在南亚的童工有二千九百万,非洲有一千万,远东有九百万,拉丁美洲有三百万,在属于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中有一百万。 qRc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经济学家》六月二十四至三十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经互会不存在失业问题》,摘要如下:
    俄国和经互会国家已消除了失业现象。苏联宪法第四十条确保苏联每个公民有权工作,正如经互会其他国家的宪法也确保其每个公民有权工作一样。苏联式共产主义真的消除了失业吗?
    真的;事实上,最近经互会各国发表的党政文件中经常重复的一个问题是:劳动力短缺正成为发展的严重障碍。在保加利亚,一九七五年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了所提供的劳动力的人数:估计在工业中超过百分之二;建筑业超过百分之三;运输业超过百分之四点五。捷克斯洛伐克称,它的情况还要糟:工业部门总共近百分之十的工作仍空着没人去干。据说,劳动力短缺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大工业城市和周围很严重。政府希望工人长距离往返。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由于气候恶劣,工人们只好离开,每天用飞机把一批批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经过长距离运输,送到油田去工作。
    人们承认,存在由于摩擦而产生的某种失业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估计,这样的劳动力大约有百分之二)。例如,俄国有五分之一的工人每年要调换工作。职业介绍所(那里有几个)试图劝说工人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经互会国家经营某种劳动力市场并非令人惊讶。他们有意识地进行挑选,使人不停地工作,只付给很少报酬。新工人很少劳动者短缺的情况将更加严重。据研究共产党经济的一位美国专家默里·费什巴赫的看法,俄国人口增长率在本世纪余下的二十几年将放慢,仅为一九五一——五五年增长率的大约三分之一,即从每年增长百分之一点七,下降到百分之零点六。在捷克斯洛伐克,在目前的一九七六——八○年计划时期,将只有十八万新工人加入该国的七十四万人的劳动大军,而在一九八一——八五年,新工人则不到十万了。波兰估计,现五年计划时期投入劳动市场的青年工人将有四分之一一,跟上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七五年)时期一样多。
    苏联工业中增加的劳动力——从一九五○年的一千五百多万增加到一九七五年的三千四百万——大多来自农村。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五年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从事农业的人明显下降,前者从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降到百分之二十六,后者从百分之五十七降到百分之三十七。捷克斯洛伐克(从百分之二十降到百分之十四)、匈牙利(从百分之二十七降到百分之二十)、波兰(从百分之三十八降到百分之三十)以及东德(从百分之十四降到百分之十)从事农业的人也明显地下降,虽说下降的幅度小一些。但是,如果目前农业劳动力继续流入城市就业,很可能使农业生产下降,除非对农民无力负担的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大量投资。由于俄国武装部队不大可能准备裁员,因此人力的另外两个来源就是妇女和年老的退休人员了。人浮于事经互会各国政府今后只好不再考虑如何得到更多的工人,而是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它们所拥有的工人。人浮于事是普遍的现象。捷克斯洛伐克一位部长估计:他的国家的工业使用的工人比西欧工业平均使用的工人多四分之一。在保加利亚,产业工人在至一九七五年的十年间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一,而职员在同一时期却增加了三分之二。在匈牙利,政府冻结雇用行政人员,这种作法显然行不通。据说,俄国技术工人的生产能力大约为美国工人的四分之三。据承认,非技术工人(清洁工、修配工的下手等)的生产能力比他们的美国同行低得多,为四分之一。苏联每一百名技术工人约有八十五名非熟练工人,而美国只有三十八名非熟练工人。 qR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