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8月7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8-0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文章:《苏联在亚丁和喀布尔的地位看来在改善》 '...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三十一日刊载米德尔顿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在亚丁和喀布尔的地位看来在改善》,摘要如下:
    西欧和美国的情报分析家说,苏联正在对它在南也门领土上的三个军事基地加强控制,而且正在巩固已经在阿富汗有影响的军事和政治地位。
    据研究这个地区的专家们说,苏联正在这两个国家中扩大影响,并且继续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活动,支持那个国家控制厄立特里亚的分裂主义者的运动,这样俄国人就能绰绰有余地弥补它在索马里失去基地的损失。据说,苏联在这三个地区推行的政策所取得的战略地位,比它十年前在埃及进行巨大的军事和政治投资所取得的战略地位有更大的全球意义。在南也门的三个基地在南也门活动的情况反映了莫斯科对这个地区的关注。俄国人控制了三个重要基地:在非洲之角顶端以东一百五十海里的阿拉伯海上的索科特拉岛基地;在阿拉伯海上的亚丁以东大约八十海里的亚丁和穆库拉基地。
    亚丁的基地是苏联在非洲之角和波斯湾地区进行军事活动的指挥中心。欧洲的一份估计材料说,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名军事人员(包括通讯技术人员和情报专家)驻在亚丁。俄国人还控制亚丁的主要机场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六个月中,这个机场是从苏联到埃塞俄比亚的主要供给线上的一个站。正在建造空军基地此外,俄国人正在亚丁附近霍尔马克萨的国际机场附近修建空军基地。在修建工程结束的时候,这个基地将可供六十架喷气战斗机使用,并将成为储存炮弹、鱼雷和导弹的仓库。用地对空导弹装备起来的苏联军队将负责这个基地的安全。
    穆库拉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横跨从亚丁到阿曼的航线,阿曼的北部海岸在阿曼湾,对面是伊朗。它的北部海岸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附近,从波斯湾到美国、西欧和日本去的油船都要从这里通过。俄国人已经接管了穆库拉的港口和机场。
    至于阿富汗,自从塔拉基主席四月份在喀布尔执政以来,据说苏联在那里迅速地加强了它的地位。双方已经签署了二十多项援助协议,并向那里派遣了苏联顾问和技术人员,此外,苏联运输机正在运来武器和装备。
    在喀布尔的西方外交官们认为,苏联还在谋求一项友好条约,其中包括共同安全条款。伊朗和巴基斯坦政府关心的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它们唯恐用苏联武器武装起来的、由苏联军官直接指挥的阿富汗军队将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引进一个新的军事因素。 EHm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记者:吉姆·安德森)国务卿万斯今天晚上飞往中东以便设法使埃以恢复直接会谈。他说,会谈问题现在“处于紧急关头”。
    万斯今天对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说:“必须做出新的努力。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将提出建议来克服障碍、弥补分歧,使谈判回到轨道上来。”
    万斯对这个委员会说:“妥协仍然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目前,讨论正处于紧要关头。”
    这次出访是在连外交官员们都感到拿不准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拿不准,在目前的情况下,双方的立场是否能协调一致。
    这些外交人士对这次出访反应出了一种普遍的悲观主义情绪,他们预计这次出访将不会有任何重大突破以解决目前的僵局。
    这些外交官员说,埃以谈判的前途取决于这样一个问题,即以色列将是否和何时保证真正从西岸和加沙地带撤出。
    这些官员们认为,结束目前一轮的谈判将是一场外交上的灾难,在对外政策方面留下完全的真空。
    他们说,马上会采取的下一个步骤将是举行全阿拉伯的最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将正式结束萨达特个人为了设法与以色列人通过谈判取得一项重大的解决办法而作出的努力。
    【路透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国务卿万斯今天说,中东的和平谈判已达到紧要关头,美国准备提出它自己的建议以使谈判重新进行下去。
    万斯发表简短讲话以后,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接着举行秘密会议,由国务卿简单介绍了中东以及与苏联进行的武器会谈情况。
    在这次会议之后,十三位参议员今天公布了他们给万斯的一封信,信中要求他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施加压力,以使它们同以色列继续进行直接谈判。在信上签字的有南达科他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麦戈文和缅因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马斯基。 EHm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八月三日刊登格韦茨曼的一篇专稿,题为《沙特阿拉伯认为萨达特谋求中东和平的努力已经失败》,摘要如下:
    政府官员们今天说,沙特阿拉伯已经通知美国,它认为萨达特总统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努力已经遭到失败。
    据说,沙特阿拉伯的官员们曾对美国驻中东特使艾瑟顿说,由于以色列的“不妥协态度”,萨达特直接同以色列打交道的努力没有成功的希望。
    一直在每年向埃及提供约十亿美元的援助的沙特阿拉伯人,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努力,来组织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一次会议,以治愈萨达特去年十一月对以色列的引起激烈争论的访问所造成的裂痕。
    一些政府官员认为,沙特阿拉伯人上周透露的黯淡的看法是得到萨达特的赞同的,以便以此作为对美国施加压力要以色列作出让步的一种策略。
    美国的其他一些官员和若干参议员说,萨达特最近采取的较强硬的立场部分是由于沙特阿拉伯施加压力要他停止在和平方面采取的主动行动。 EHm品论天涯网


    厄立特里亚,为埃塞俄比亚十四个省份之一,位于埃国北方,濒临红海,为埃国唯一出海的地方。面积四万五千平方英里,约占埃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厄立特里亚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地区,因为它扼守红海南端,可以影响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厄立特里亚对埃塞俄比亚尤其重要,因为埃国除此地外,全无港口,厄立特里亚的马萨瓦港和阿萨布港则为优良的口岸,从经济及军事而言,对埃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埃国有一铁路出口,但要经过吉布提,主权不在其手)。其中阿萨布港扼守红海南边的海峡,地位尤其重要。厄立特里亚的省府在北方的阿斯马拉。由于厄立特里亚的战略地位重要,在塞拉西一世在位,埃国与美国关系良好时期,美国曾在首府阿斯马拉附近有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驻军一度达到四万人左右,以太空卫星通讯情报工作为主,监视中东局势,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有关动态。七四年埃国政变后,此一基地也随之取消了。
    厄立特里亚无论从地理或人文各方面都与埃塞俄比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历来对厄立特里亚是否自成一个整体,一向存在着争论。厄立特里亚南部的高山地势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延展,历史上长期接受埃帝国属下的一个诸侯王国的统治现今此地区的居民在语言、风俗习惯和身体特征方面都与埃塞俄比亚高原无大分别,一般为耕作的农民。至于厄立特里亚的北部和东部,则大不相同,两处都是濒临红海的低地,深受邻近阿拉伯文化的影响,阿拉伯语流行;此地天气干燥,雨量希少,农耕极其困难,居民以畜牧为主,在历史上此沿海地区虽断续地受到过埃塞俄比亚的统治,但一直有如化外,意大利统治期间及埃国恢复治理此地后,虽进行过庞大的经济建设计划(如建水坝等),但成效不大,此地居民的生活仍是极其艰苦。在宗教上的分歧尤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但厄立特里亚的居民则大部分信奉回教。厄立特里亚的人口没有确实的调查数字,一般的估计不足二百万,约占埃国的一成,其中回教徒约占六成。沿海低地的居民“阿拉伯化”很深,从西面苏丹或北方阿拉伯半岛迁来的阿拉伯人极多。
    不过,造成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的分离的最重要因素,还不是上述的天然地理和人文条件,而是历史,特别是列强的殖民史。
    殖民主义的烙印厄立特里亚的历史,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一八九○年以前的无政府状态,第二是一八九○年开始的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第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塞俄比亚的统治与独立战争时期。
    意大利统治以前的厄立特里亚从未形成过一个政治独立个体,连“厄立特里亚”这个地域名字也不存在。历史上,土耳其人、埃及人、苏丹的回教民族都先后渗进此地区,建立过或长或短的统治,但论影响则仍以埃塞俄比亚为最重要。埃国是个文明古国,但对厄立特里亚地区则只是帝国属下的诸侯王国间歇地进行过统治。在十九世纪列强前来瓜分非洲大陆时,此地区名义上是在埃国治理下。
    一八六九年苏伊士运河开凿完成,开始通航,红海的战略价值大增,列强的争夺随之而至,其结果是法国在今日的吉布提建立了一块位居要冲的殖民地,英国在亚丁湾以南建立英属索马里保护地,意大利虽然也建立一块索马里殖民地,但远在印度洋边缘,不能牵制红海,于是便向厄立特里亚地区发展。获得列强协议后,意大利先后在阿萨布港(一八八二年)及马萨瓦港(一八八五年)建立根据地,准备吞占厄立特里亚和整个埃塞俄比亚。当日的埃国正在明尼力克二世(埃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的统治下,国势鼎盛,也正从事国土扩张,意埃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两国为推迟战争爆发,于一八八八年签订条约,明尼力克二世答应将厄立特里亚地区交由意大利统治,以换取意大利的援助向其他地方扩张。次年,意大利正式在此地区成立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即拉丁文的红海之意。这是厄立特里亚第一次成为一个政治独立个体。
    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建立殓民地后,积极部署吞并埃塞俄比亚的步骤,但终于在明尼力克二世的强大武力下,引来一八九六年的亚杜亚大败(非洲民族在整个殖民时期的唯一一场军事大胜利)。意大利逼得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承认埃国的独立,埃国也承认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两国并划定疆界。自此以后至二次大战,此地区有一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的统治一直维持至一九四一年,前后共历半个世纪。在经济发展方面留下了一定的成绩。
    一九三五年,意大利以厄立特里亚为基地,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西方列强袖手旁观。这一军事行动其实是有世界性意义的,它催促了德国进占波兰、捷克的决心,引导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邱吉尔在他的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也特别谈到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东非之角也陷入战火。一九四一年,英军终于逐出意大利军队,占领了整个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也随之解放。
    (二) EH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